本书是《国画入门基础》丛书的《蔬果篇》,作者从z基本的线条、形状开始,教读者一步步地画出身边常见的蔬果。各个年龄层、绘画零基础的读者也能轻松地作画,体验画画的乐趣。本书除包含近20种蔬果的画法外,还精心为读者选取了常与之搭配描绘的蚂蚱、螳螂等几种草虫的绘画教程。
由历代名家册页丛书编委会编的这本《湖山清远》是历代名家册页丛书之一,以高精度、大幅面、等同于原作的形式,展示了历代名家经典山水作品,包括王原祁的《仿宋元山水图册之一》、原济的《唐人诗意图册之一》、吴历的《仿古山水图册之一》、文点的《荆楚诗意图册之一》等,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借鉴的范本。
本书用简洁易懂的讲解配以高质量的范画,帮助学生画好色彩风景。 法国印象派画家让色彩获得彻底的解放,摆脱了讲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和街头,表达清新生动的自然感受。色彩风景是初学色彩的一个重要敲门砖,色彩风景的训练能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构图取景的能力,丰富学生用笔技巧等。色彩风景训练是打开学生认识色彩大门的钥匙,所以色彩风景的训练对初学色彩的学生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中国画技法大全:皴法析览》包括以面为主的皴法、以点为主的皴法、以线为主的皴法三个方面的内容。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其皴法种类都是以各自的形状而命名的。早期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为以线条勾勒轮廓,之后敷色。随着绘画的发展,为表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专用名词”皴法”。
《大字本名家画范:公鸡》收录了作者林成翰先生近期创作的写意画作品,内容以公鸡为主,其作品笔墨细腻,画风独特,构图饱满,色彩艳丽,每幅作品均附有详细的步骤图和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通俗易懂,对广大美术爱好者有很好的欣赏和参考价值。
许晓生主编的《伦少雄》收录了画家伦少雄近年创作的优秀作品。纵观本书,伦少雄山水画创作重在将“写生”作为一种探讨中国画本体语言的实验手段,他的画面让人有种仿佛有种置身空灵之境的即视感,这种画面所呈现的视觉效果,表明画家的艺术追求从“制作图像”向到“建构画面”的转变,正逐渐形成自已艺术风格。他这种艺术探索的经验对当代艺术家学习如何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笔墨语言有借鉴作用。
吕连甫、熊艳君、吕通、吕博编著的这本《少儿国画启蒙(水族篇21世纪少儿中国画课堂)》用于少儿学习中国画以及初学中国画的人群。本书按初学者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中国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其中有少儿容易掌握的简笔方法与动漫风格结合的方法介绍,有规范简洁的传统写实方法介绍,有培养孩子精心细致能力的工写结合方法介绍,有书画题字与用印知识介绍,又有中国画优秀作品欣赏与创作方法的引导,等等。 本书绘画内容与表现手法多样,寓教于情,寓教于趣,重在便于初学者掌握。 本书以介绍中国画写意技术为主。
学院派以西方古典写实手法改良中国画的不成功,非学院派在近现代人文精神作用下所取得的成就,“林吴系统”在现代形式语言方面卓有成效的探索成果,加之西方现代艺术、原始民间艺术似乎与写意中国画具有一些内在可溶性的广阔空间,使邵慧良萌发了写作本书的念头。之后,又经过数年阅读、酝酿,中间(2009年)又带着一些问题,利用到美国探亲的机会,参观了美国7个重要的美术博物馆,又在某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翻阅了许多美术资料,再加上之前近20年对于中西绘画美学史脉络的一探究竟及所枝蔓开去的对于东西方文艺、哲学,尤其是对现当代艺术史论的认真圈阅与对中西绘画、美术的比较,而后又经过再次钩沉、咀嚼消化,理出了写作的框架结构,终才形成了《写意--中国画发展方向》。 《写意--中国画发展方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刘奎龄扇面选(走兽)》部分作品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收藏扇面原作进行拍摄,以及天津艺术博物馆、天津历史博物馆的扇面收藏资料,该书为畜兽扇面。刘奎龄先生作品在表现方法上*富创造性,他善于观察,能将生动逼真的动物形象,纳入幽淡宁静、田园风光、深山大泽的大自然景观中,构成了区别于古代动物画的独特意境;本系列书籍的出版,总结归纳了刘奎龄先生的经典扇面作品,便于读者学习借鉴、资料收藏。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学习中国画能了解祖国传统文化艺术之博大,不但能开阔胸怀,还能增强观察能力,拓展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意识,陶冶情操。《少儿国画基础 动物篇》以少儿国画中动物为主题,内容包括国画的工具材料、基本技法以及各种不同动物的画法,为小朋友们学习少儿国画动物画部分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也便于小朋友掌握中国画基础的笔墨与造型技巧。本书作品精美,图画清晰,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由浅入深地阐述了少儿国画动物画的绘画流程,全面讲述了少儿国画动物画的思路和方法。《少儿国画基础 动物篇》专门为少儿国画初学者量身定制。以中国画的特点为出发点,通过大量精选的典型实例,系统讲解了少儿动物画的表现技法,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及艺术审美能力有着实际的指导意
中国绘画融诗书画印于一炉,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绘画在艺术性上的广度与深度,成为一种综合艺术。 一幅绘画画成之后,在画面上题写画题、诗词、文跋,不仅能增加文学和历史的趣味,以扩大画面的文化底蕴,而且能通过书法题跋,与画面形象结合一体,使画面形式 丰富、立体,从而构成中国绘画独特的形式美。 本书收录 画家黄宾虹绘画作品题跋,黄宾虹在题画的时候,其书法则写得 加从容,他有时自作题画诗,有时摘录前人题画诗、文,有时夹叙夹议,都颇耐品味。他的很多论述,都很好地融入到了题款中。他在自然的书写、同时也是精心的画面经营中,展示出了另一番境界:书法中所称担夫争道,争中有让,即画中之布白法;争而后有气,气愈足则让处皆是力。
《马的画法》由顾宝兴编著。 《马的画法》一书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画马的技法,范图丰富,是一本适合中国画爱好者参考学习的书籍。 用中国画画法画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是成功的创作作品。 (一)形神兼备,以形写神。所谓以形写神,不仅外形要画得像,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外形的描绘表现出内在的神韵。 (二)立意在先,构图灵活。 (三)虚实结合,浓淡相宜。中国画特别重视笔墨的运用,笔墨浓重的地方为实,清淡的地方为虚,一幅好画正是通过虚实的结合、浓淡的对比来增强形象的鲜明性和感染力。 (四)诗、书、画、印结合,一幅完整的中国画不仅要有画家自题的画题,姓名以及作画时间等,常常还包括诗人或书法家(有时是画家自己)题的诗文,用以补充和丰富画的主题和意境,印章的使用则往往能起到装饰和平衡画面的作用。
《野兽出没——大英博物馆的动物版画》,独家展现了大英博物馆之珍品、世界名家之作品,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你所不知道的背后故事。搁浅的鲸鱼、鹿豹、怪胎猪、著名的豪猪、丢勒的犀牛……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些奇特的生物就是野兽。它们创作于15世纪至19世纪早期,其中包括丢勒、戈雅、斯塔布斯和比尤伊克等名家之作。这本书不仅看上去就有趣、好玩、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它充分探讨了人类对动物世界永不止息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