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版画全集终于面世,他说, 这是我一辈子刻的木刻,大部分都在这里了。 木刻是黄永玉艺术的根,是他视觉体系中的压舱石,而他刀底下所刻的,正是他生命里所有的。这本《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经黄永玉亲自筛选,收入400余幅创作于20世纪不同时期的版画作品,以及萧乾、黄新波、臧克家、陈履生等对黄永玉版画艺术的创作历程回顾梳理与风格演变分析总结的文章,并附录有黄永玉艺术大事记及文献别册,不仅是其版画成就的全方位展示,还会丰富更多读者对中国现代版画史的认识,促进更多学者的研究,使这批国家文化艺术瑰宝的熠熠光辉得以永续。
本套书按照张先生的作品类型、内容及其寓意分为12册: 《都市风情》 《弄堂里的三毛》 《抗战烽火》 《三毛从军记》 《三毛流浪记》 《盼望曙光》 《三毛新生记》 《童心未泯》 《追求进步》 《老骥伏枥》 《速写人生》 《艺海浩瀚》 除了有大家非常喜爱的三毛作品,本套书还收录了大量由其后人提供的有关张乐平先生艺海生涯中各个时期、各个艺术领域精彩的作品,其中很多都是首次曝光在大众视野,非常珍贵。 全书除了有从全国各大博物馆中收集的张乐平先生原稿作品,有从各个时期期刊、报纸整理出的张乐平先生漫画小品,还有从全国各地图书馆收集的张乐平绝版书中的作品,共计3000多幅。规模大、质量高,有较强的总结性,不仅记录了张乐平先生的艺术脉络,也是新中国诞生与发展的艺术见证。 编辑拿到这套书的书稿时,惊喜于张乐平
八年抗战是中国历*为悲壮和惨烈的一章,中国军队、艺术家和老百姓团结一致,用各自不同的武器谱写了一段不屈不挠的史诗。而其中版画艺术所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历史上没有哪个画种能像我国现代版画那样,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武器而存在,其锐利的批判锋芒和不妥协性,使美术与抵抗外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国土沦丧、日本帝国主义层层封锁,物质极度匮乏的艰苦岁月里,这些木刻版画在抗日救亡中发挥了强大的宣传力和战斗力,为民族团结与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危难历史的见证,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现当代史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警示后人不忘国耻,本丛书特编选了抗战期间的 300 于幅左右反应抗战主题和抗战胜利后的纪念性作品,以再现日本侵略战争给世界,尤其是
2013年5月20日,由中国壁画学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另眼识家珍"--山西省百处古代壁画遗址掇英展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300余幅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武普敖拍摄的山西古代壁画遗址照片,引起了美术界专家再次聚焦山西古代壁画。本书在展览基础之上编撰成册,由著名美术家、中国壁画艺术学会名誉会长侯一民担任主编并写序,精选了武普敖近三十年来以山西省内许多常人难见的遗址为对象拍摄的数以万计的珍贵图片,旨在从中国人物画发展的角度审视山西壁画的珍贵遗存,力求唤起社会对中国古代壁画的保护意识。
《环翠堂园景图(精)》是“徽派版画”代表性作品之一。画卷纵24厘米,宽1486厘米,吴县画家钱贡绘图,歙县黄氏木刻名工黄应组镌刻,南京书法家李登题签篆额,绘刻于明朝万历年间。“环翠堂”为明代戏曲家汪廷讷在故乡休宁县松萝山下修建的一座私人庭园。“园景图”描绘了园林全景以及附近的山川风物,并以黄山和白岳作为远景映衬,是表现休宁县北部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艺术长卷。《环翠堂园景图、》画面精丽工巧、绚烂多彩,钱贡在画稿设计上融山水与界画技法为一体,虚实结合,剪裁别具一格。黄应组运刀畅而不滑,线条纤细入微,刀法谨丽,风格俊逸缜秀,气韵清雅,具有鲜明的“徽派版画”特色。现代版画收藏家傅惜华藏有汪氏环翠堂原镌刻本。
陈亚非是宁波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当代著名的人物画家。能工能写,既能以主题性绘画著称于世,又有以斗方小品表现现代或古代人物的风流倜傥,尤以水墨人物更为精彩。画家继承了浙派人物画的风格,在严谨的写实中参酌写意,使其作品有笔有墨、有趣有味、形神兼备。 本书入选了画家多年积攒的作品,附有作者照片、简介和艺术活动,以及美术评论家的评介文章,展示了画家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追求,是一本高水平、高质量的优秀图书。
暂无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