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辑录了章祖安有关书法的多篇代表性文章,涉及书法、古汉语、古文字等诸多领域。章祖安兼擅书法理论、教学与创作,对传统哲学和古典文学的深入学习也造就了他深刻的思辨能力和雅正的审美眼光。本书收录的文章充分展现了他在以犀利的思维和冷峻的目光思考着传统书法的内在真谛,实践着传统书法的表现方法在现代的运用,是其人格、学养、艺术品味、书写技巧的 体现,对后学延续书坛传统并推陈出新极富启发意义。
互联网时代造就的生活形态,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发展双手灵巧动作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在幼儿园里不会自己穿脱衣裤,吃饭拿不稳汤匙或筷子,将饭菜掉得满地;到了小学,这种 双手不勤 对孩子造成的困扰也很麻烦,如握笔姿势不成熟、字迹歪扭潦草、书写很慢且容易累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手部精细动作的成熟发展,而发展不佳的小朋友就会在这些方面遭受挫折,更影响自信等心理的发展。 本书不仅介绍了儿童手部动作发展的过程,更依据感觉统合原理,为手部动作的发展设计了许多简单有趣的活动,以增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锻炼机会,提供给孩子自己练习 动手做 的乐趣与自我肯定的成就。 本书以数百幅图例提供的实务操作活动方案,可以协助家长、幼儿园和小学老师、感觉统合职能治疗师在日常生活情境或课程教学与感统活动当中,随时融入
陈鸿寿的书法以行书和隶书*为知名,行书结字似受到李北海、王觉斯的影响,大都向左侧倾斜,用笔劲健峭严,爽利恣肆,古雅而有度。他的隶书曾广泛学习汉碑,从汉代摩崖石刻中汲取养料,用笔圆劲,结体上强调穿插腾挪,富有意趣。传世的隶书作品以对联为*多,《陈曼生书许大夫墓志》系用隶书写就,字数有千余,用笔严守古法,笔笔中锋而力透纸背,结体突破了清人隶书一味临仿汉碑的窠臼,营造出简淡的意趣,金石气十足,面貌居然与一九九一年在河南偃师出土的东汉《肥致碑》有共通之处,确实是陈氏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谭延闿四十岁后遍临历代名家法帖,书风大变,形成了谭氏宽博温厚、含蕴性灵、雄健开阔的行书面貌,受到时人推崇。《谭延闿庐山纪游墨迹》书于民国十九年六月,而其卒于同年九月,可谓是他*晚年的作品。是册书法笔法灵巧多变,藏锋力透,丰满圆润,挥洒从容,神理上与刘石庵有共通之处,而浑健大气方面又有钱南园意味,可算是谭氏晚年书作中的佳作。
抱持虔诚的清净之心抄写佛经,称为 抄经 或 写经 。本书以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字帖为底本,经过处理做抄经描红用。此楷书《金刚经》唐拓本原石于宋代已被毁,现仅见敦煌石窟发现的 唐拓孤本 。其用笔灵巧劲健,干脆利落,节奏明快,极富动感。
抱持虔诚的清净之心抄写佛经,称为 抄经 或 写经 。本书以康熙帝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字帖为底本,经过处理做抄经描红用。此册《心经》书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十月初三,为皇太后千秋节所书。其用笔圆厚沉实,结构严谨端庄,以示虔心。
本册影印之底本《于右任先生墨迹》是进化书局在一九三二年出版发行的,据考证,收录墨迹皆是 翰墨林主 的藏品,遍查资料,不知其为何人。这批作品创作之时,于右任的书法尚未受王世镗的影响,处于学习魏碑行楷书的成熟阶段。书中收录的对联和杜诗等书迹,大抵为同时期信笔所书,不同于平日常见的面貌,其中尤以《咏鸥》诗为*,该作品不追求技法的纯熟与布置的稳妥,用笔质朴简洁,结体自然随意,点划随势铺展,能看出书写时一任自然,佳妙处与苏东坡《黄州寒食帖》似有共通之处,真可谓于氏 无意于佳乃佳 的妙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