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飞经》小楷。又名《六甲灵飞经》。署 开元廿六年 七三八(二月)。无书者名姓。书迹清丽韵秀,乃唐人写经小楷中之上品。或以为钟绍京书。真迹曾归明永乐进士王直,万历年间归海宁陈氏,始以之入石,即陈氏《渤海藏真帖》本。乾隆三十三年嘉祥曾恒德再以真迹刻石称《滋蕙堂帖》本。 该帖为小楷书法学习的范本之一,现将《滋蕙堂帖》本及传世墨迹合并出版,以便于对比学习。
《书法》杂志2019年和2020年合订本是二年二十四期合集,《书法》杂志在书法界具有广泛影响,是书法专业权威期刊,对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该合集内容包括古代书法经典、专题研究、名家札记、书法史料、书法篆刻课堂、书坛新闻等丰富内容,古今贯通,欣赏与学习兼适。
启功先生的书法课,是“带着学问写书法,透过书法看文化”。他出身书香门第,精研文史、鉴定、诗词,这些“字外功”融入他的笔墨之中,既有技法的严谨,更有思想的厚度。本书从最基础的笔顺结构写到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解析,理论结合实际地系统讲述了启功先生的毕生书法心得,辅以大量彩色插图展示笔触细节,语言平实,见解独到,是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
《中国简帛书体研究》:简帛作为近些年出土文献的重中之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简帛不仅改写了中国的文献史、思想史,也对书法史的认识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书体的历代流变上弥补了很多缺失的链条。同时,正如碑学对于清代书法的冲击一样,简帛书法也正成为新一代书法的取法对象。本书从书法史研究的角度,对已出土或已出版的简帛文字材料予以条分缕析,并借助其进行书体分析和个案研究,展示和描述了从战国到魏晋时期简帛书体的演变轨迹与具体特征,以期给学术界和书法界提供生动翔实的简帛书体分类资料,推动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的研究和创作。
《两汉简牍墨迹研究》:本书以两汉简牍墨迹为主要视角,审视两汉书法(手书墨迹)史,试图以简牍墨迹将两汉手书系统进行梳理、串连,使两汉墨迹史能够较为系统、条理。本书借助20年来新出土简牍,分析其书写特色及在汉代手书系统中的位置与特点,并依据简牍特点将两汉分为三个时期(西汉前期、西汉中后期和东汉),讨论各期简牍书迹及其特征,力图促成较为完整的两汉墨迹史的构建,以进一步梳理两汉墨迹脉络与各期特色,申述两汉墨迹在书史上的位置与价值。此外,本书还对汉代墨迹书法与同时期铭石书刻进行比较研究,并对汉代简牍写手进行考辨与分析,兼及汉代文吏制度与简牍书写关系的探讨。
《如何看懂书法》是一本书法欣赏的入门读物。作者从书法内容和形式的有机联系入手,经由书法史的角度回顾了书法字体的功用和美感之间的联系,并重点讲解了书法史上著名的“行书”——《兰亭序》、《祭侄文稿》和《寒食帖》。此外,作者还特别强调亲手书写对理解书法的作用,教导读者如何通过临摹来深度阅读书法作品,告诉读者历史上感动人的书法作品,实现风格和内容的结合。书中有配有百余幅历代书法碑帖的精美插图,有助于初学者建立对书法的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