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论文选》内容简介:我国的书法艺术,起源极早,自秦、汉以后,逐渐成为一门专业。嗣后研究书法的文章也渐有问世,或总结书写经验,或著录书家名作,或探讨用笔技巧,或考证碑帖迁流,后世称为(书学)。整理、研究这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搜集整理了历代著名书法论文六十九家九十五篇,汇成一帙,按作者生卒年代的前后次序编排,从汉赵壹开始到清康有为止,以易于读者了解我同书学的发展过程。
《简帛书法大系: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 古隶》系马王堆汉墓帛书精选之书法字帖。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马王堆乡。马王堆汉墓于1972年 1974年先后进行过3次考古发掘,发现三座西汉古墓。其中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墓葬共计出土包括一具保存完好女尸、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在内的文物3000余件,是新中国成立后*为重要的考古发现。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马王堆汉墓帛书共计50多种,10多万字,字体大致可分为篆隶、古隶、汉隶三种,特点是用笔沉着、遒健,给人以含蕴、圆厚之感。章法独具特色,既不同于简书,也不同于石刻,纵有行、横无格,长度非常自由,有强烈的
《简帛书法大系: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 篆隶》系马王堆汉墓帛书精选之书法字帖。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马王堆乡。马王堆汉墓于1972年 1974年先后进行过3次考古发掘,发现三座西汉古墓。其中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墓葬共计出土包括一具保存完好女尸、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在内的文物3000余件,是新中国成立后*为重要的考古发现。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马王堆汉墓帛书共计50多种,10多万字,字体大致可分为篆隶、古隶、汉隶三种,特点是用笔沉着、遒健,给人以含蕴、圆厚之感。章法独具特色,既不同于简书,也不同于石刻,纵有行、横无格,长度非常自由。有强烈的
陈振濂著的《书法美学(陈振濂学术著作集)》系统地阐述了书法美学的基本原理、形式法则,并与其他艺术门类进行比较研究,见解独到,引人入胜,能帮助读者对书法美的存在、价值以及书法与生活的关系、所拥有的文化含义等各个方面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
被誉为 石刻之祖 的《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文字石刻,历来被视作篆籀圭臬。而近百年来显赫于世的明代安国 十鼓斋 旧藏的宋拓本《石鼓文》 中权本 先锋本 后劲本 ,更是被认为是《石鼓文》存世最早拓本。作者通过对数本《石鼓文》拓本的研究,从笔画形态、册后题跋、流传情况等方面,考证出现藏日本的所谓明代安国 十鼓斋 《石鼓文》实为伪造本,而非北宋拓本。作者进一步指出,目前存世《石鼓文》最旧拓本,为曾经美国安思远收藏的元明间拓本。本书是当前《石鼓文》拓本鉴定与研究的重要成果,考证成果将对《石鼓文》拓本,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字学、文学史、书法史、碑刻史产生重要的影响。除考证文字外,本书还附有《石鼓文》 陈元素本 徐坊本 项源本 中权本 等书中所论及的几个重要版本。
《楚简 说文解字 部首》由古文字专家、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所长曹锦炎教授领衔整理,旨在为楚简书法创作、篆刻实践提供优质的参照范本。 全书以《说文解字》540部首顺序编排,收录最新、最丰的代表性楚简部首文字及附属文字2500余个,涵盖14种楚简著作、139种篇目。同时附录部首序次注音表,方便读者释读与查询,是实用性极强、性价比极高的楚简研究、创作实践的工具书。
问题化是阻止惯性思维、促进艺术发展的不二法门,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实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在这本书中,沃兴华先生尝试着将历史上、现实中关于书法的诸多现象问题化、明晰化,以此启发读者对书法艺术的重新认识与思考,并旨在促进书法艺术研究与创新深入发展。 全书分为四辑:辑,围绕着书法古与今、新与旧、内容与形式、临摹与创作等关系问题展开,直面当代书法创新争论中的核心话题;第二辑,通观书法艺术史上表现形式(形与势)的变化,带领读者重新认识书法风气转变之内因、过程,以及各种技法之奥秘;第三辑,聚焦民间书法这一与名家书法形成互补关系的存在,讨论我们应当如何从中汲取精神,生发出创新的火花;第四辑则为读书心得、书史札记、创作经验、书法评述等的分享。附录 学术交流 ,乃作者与读者、友
本丛书旨在通过当代实力派书家的现身说法,帮助读者解决书法创作中的技法问题和观念问题。当代书法在技法方面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当代很多实力派书家都作了很多探索,也都有各自的 独门绝技 ,我们约请他们来分享自己数十年来探索而得的 绝技 ,以期有益于读者诸君。考虑到不是每一位有志于书法的年轻学书者都有机会当面向名家请教,我们选取了书法学习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 讲坛 的形式将名家的私人课堂分享给大家,为读者讲解书法实践中技法及观念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语言生动活泼,并力求深入浅出,是针对中、高级书法读者的参考图书。 《历代经典书风十讲》内容分为 世变与钟繇书风 爱也羲之,恨也羲之 俗化的风度,传承的法规 智永书法管窥 草圣何需因酒发 由怀素《自叙帖》说开去 从士林楷模到法书* 颜真卿书法断想 美在咸酸
本书收录除《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之外熊秉明先生关于书法的精彩文章,集中阐释了其关于中国书法的观点,分为书道 书艺、作家 作品两部分,书道 书艺部分从宏观层面探讨书法与人、书法的重要性等,作家 作品部分对书法作品、书法家进行精彩点评,如颜真卿、张旭、王羲之等的书法特点以及《兰亭序》《古诗四帖》等作品的独特魅力。
本丛书旨在通过当代实力派书家的现身说法,帮助读者解决书法创作中的技法问题和观念问题。当代书法在技法方面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当代很多实力派书家都作了很多探索,也都有各自的 独门绝技 ,我们约请他们来分享自己数十年来探索而得的 绝技 ,以期有益于读者诸君。考虑到不是每一位有志于书法的年轻学书者都有机会当面向名家请教,我们选取了书法学习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 讲坛 的形式将名家的私人课堂分享给大家,为读者讲解书法实践中技法及观念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语言生动活泼,并力求深入浅出,是针对中、高级书法读者的参考图书。 《书法技法与观念十讲》是根据洪厚甜先生的讲课稿整理而成,分为 学书的理念和境界 楷书学习概述 楷书学习概述 当代书法漫谈 认识魏碑 书法章法解析 书法的内在精神 学书的思维与眼界 如何提升
此书是熊秉明先生在书法理论方面的代表作,他借用西方美学理论剖析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将长于形象思维而略显涣散的古老的书法理论开宗立派地分为六个体系:喻物派、纯造型派、缘情派、伦理派、天然派、禅意派,并在哲学框架之下探讨中国书法独特而深层的审美价值,视野开阔,见解独到。
这是蒋勋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是一部讲述汉字书法千年故事的极简书法史。东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都在汉字的书写中,听蒋勋讲述动人的汉字书法之美,让书写的敬意与喜悦,落在你我的指间心中。 对每一位亲密伙伴,蒋勋分享他的私人经验,说汉字书法之美是签名时的端正、谨慎和自信,是彼此握着手书写时,治愈你我的掌心温度和均匀平稳的呼吸。 对每一位书法爱好者,蒋勋讲述汉字书法的千年故事,细读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说汉字书法之美是仓颉造字时的“天雨粟,鬼夜哭”,是笔墨、纸绢、金石的自然特质,是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的演变,是师徒传承的《笔阵图》和“永字八法”,是书吏、工匠、丞相、帝王、书家到僧侣、艺术家、舞者的公共表达。
本书为艺术史的研究著作。研究以赵孟頫三次闲居为主要线索,分别为告罪闲居、告病闲居和告老闲居。其中告罪、告病都是《行状》等传记所回避的,也是历来研究所缺乏的内容,对了解赵孟頫思想发展、转变极有意义。本书分为3章6节,引用作品274件次,图片130幅,quan景呈现了赵孟頫闲居的生活片段,基本算是一部 半传 。本书更多地使用了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证据和方法,重建了很大一部分被传记删削省略的赵孟頫生平,又使用了风格分析、印鉴分期、称谓分期等新的研究方法,对于赵孟頫作品重鉴和考年有重要意义。
《简帛书法大系 马王堆汉墓简牍书法》系马王堆汉墓简牍精选之书法字帖。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马王堆乡。马王堆汉墓于1972年 1974年先后进行过3次考古发掘,发现三座西汉古墓。其中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墓葬共计出土包括一具保存完好女尸、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在内的文物3000余件。是新中国成立后*为重要的考古发现。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马王堆汉墓简牍主要包括一号墓的312枚遣册、19枚陶罐和麻袋上的竹牌、49枚竹笥上的木牌及三号墓的410枚遣册与木牍、52枚竹笥上的木牌、200枚医简等。这些简牍,可笼统归属于古隶类,但每种都因由不同书手所写,故而呈现出
《中国书法发展史》从*章 文字起源 到第四章 清代书法诠释的独特性 ,每一朝代都点出其时代发展特征:比如殷商甲骨文是 空间构筑 、两汉时期是 庶民化 、三国时期是 审美自觉 、南北朝是 碑 与 帖 、元代是 复古 、清代是 诠释 。 本书立足于书法发展史作为学科门类的出发点,对书法史研究中的主要课题,即书法发展的总体脉络、断代、书法、风格、审美思想、思潮、流派、书家、作品等各方面进行系统讲解,力求为学生提示出一个较完整的书法史体系,以便学生掌握书法学中史学一系的基础知识。
本书是对书法家张廷济的专题研究。尽管以张廷济在书法史上被提及的篇幅而言,他只算一个小人物。但本书在通过对张廷济的相关著述和人生经历进行了细致梳理后发现,收藏家的身份才是他的立世之基,他从来没有想以学者的身份混淆视听,因为他要深耕的,是另一个领域 收藏产业。在这个过程中,张廷济的书法发挥着有如羽翼一样的辅助作用,是一位收藏家继取得职业成功之后,亦取得商业成功的的实物见证。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马王堆乡。马王堆汉墓于1972年 1974年先后进行过3次考古发掘,发现三座西汉古墓。其中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墓葬共计出土包括一具保存完好女尸、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在内的文物3000余件,是新中国成立后为重要的考古发现。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马王堆汉墓帛书共计50多种,10多万字,字体大致可分为篆隶、古隶、汉隶三种,特点是用笔沉着、遒健,给人以含蕴、圆厚之感。章法独具特色,既不同于简书,也不同于石刻,纵有行、横无格,长度非常自由,有强烈的跳跃节奏感,总体反映了由篆至隶的隶变阶段的文字特征。《简帛书法大系:马王堆
《书法字典》是一部专门为查阅和研习历代书法字形而编纂的工具书。原版于1985年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实用性强且广受好评,至2015年共印刷24次,印数近50万册。底本是《书法大成》编者襟霞阁主人平衡(平襟亚)编纂,并于1947年在中央书店出版的《四体字汇》。本书汇集历代名家墨迹,所取字数为4478字,在编辑体例上,字体以楷体为首,续以草书,再附隶、篆,各体文字共计46675字。每个字形均注明来源,出自某名家字体和某碑帖,并附有略号表,方便读者详查。新版将在原部首和字形索引的基础上,添加拼音索引方式,以适应现在的检字习惯。本书内页排版疏朗有致,搭配裸脊装帧和精致小巧的开本,可平摊桌面赏玩,极具收藏价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书法研习工具书。
陈振濂著的《民国书法史论(陈振濂学术著作集)》共分四大章,以时间分期,列前期(辛亥革命前后)、中后期(即抗战 1949)的书法创作,又单列民国书法理论、民国篆刻创作与理论,概述了民国书法几十年的基本样态,并辅之以分析、推导、评论,尤其是对于一些重大历史事实,着意进行学术提示,从而勾画出这38年的历史。以 近代书法的出发点 导论,提出这一时期书法的鲜明特征,为读者了解民国书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
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书法的发展既依托汉字字体的演进,但又有自身更为复杂的演变轨迹,尤其是楷书系统的形成与成熟在书法史上占据根本性的地位与决定性的影响,以此为依据,把中国书法史分为前楷书系统阶段、楷书系统阶段、楷书系统变异阶段和书法谱系变革阶段,其中楷书系统阶段又分为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前期楷书系统阶段和以颜真卿、柳公权为代表的后期楷书系统阶段。梳理汉字书写系统的生成变化,从不同字体及其正体、草体之间的错综变化关系中,揭示出笔法运用、点画形态、单字结构、整体章法等书法艺术核心的形象构成因素的丰富表现形态及其演进历程,系统考察历代书法名家、书法名作的艺术特征、艺术地位与历史影响。
《南宋四雅》是一部深入探讨南宋时期生活美学的精彩著作。作者许丽虹和梁慧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精美的插图,详细介绍了南宋时期的插花、焚香、点茶和挂画这四种雅致的生活方式。书中不仅展现了南宋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追求高雅情趣,还揭示了这些艺术形式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无论是插花的精致、焚香的幽玄、点茶的技艺,还是挂画的艺术,书中都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和深入的分析。这本书不仅适合对宋韵文化、南宋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