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书法启蒙》是书画家林曦团队历时4年编绘的入门级书法全指南。 上册是关于书法的起源、文化和审美,从书法这门技艺,带你走进中华文脉; 下册手把手带你实践,从工具使用、作品创作,再到如何让书法滋养日常生活,给你全面的、保姆级的助力。 亲爱的读者,在我们心中,它不是需要达标的书法教材,而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希望它带来的,是一个愉悦的体验过程。也许有一天,书法这门艺术会在你的生命里发芽,开花,成为人生中的助力与喜悦。
本书为曹锦炎教授在中国美院学院书法专业教授古文字课程的讲义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书法专业教材,书稿历40年整理编写、补充完善,首次从书法、篆刻实践的角度,借助新出土文字资料,详细梳理了甲骨文到汉隶之间的古文字字形和字义的演变过程。将《说文解字》540部浓缩为108部,对各部首收录字例侧重于从字形方面进行讲解和梳理,并对书法、篆刻实践中如何运用古文字提出了科学建议。所收字形多取结构或形态不同者,更为实践提供多种选择,开拓艺术创作思路,也为书法史研究提供新视野。
中国书法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书法,自汉至晋,从南北朝到隋唐之际,已然发展到了精醇美好的顶巅,无论手迹或是石刻,都令人爱不释手。 书法的演变发展和兴衰更替、书写主题的变化及书法家的风格特点和文脉传承、帝王喜好风尚及当时社会思想形态对书法都产生各方面的影响,本书从书法艺术不同阶段的概述、代表书法家的作品介绍、解析,向读者展开了一条历史脉络清晰的书法艺术发展的详细介绍,便于读者轻松鸟瞰浩瀚的中国书法史。 其中,书法的不同形式,涉及甲骨文、碑贴、书法、书画题跋等,通过图解形式,配以精准的阐释,解读百余幅的书法史经典,图文资料独到经典,简约深刻,论述通俗而专业,适合读者轻松入手,亦可细品深读,深切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书揭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篆刻艺术历史演进的基本轨迹和艺术价值。 元代的文人篆刻艺术,长期以来是篆刻艺术史研究的空白。作者以元初赵孟頫、吾丘衍为基点,将文人篆刻艺术的自觉时代从明中期的旧说向前推进了二百年;勾勒了从元末到明嘉靖年间文人篆刻发展史实的线索,并利用新发现的文物,突破了以往关于文彭篆刻研究的局限。作者还以艺术社会学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徽籍印人的社会属性、地位变化、经济来源和生存方式,探讨他们中的职业印人如何接受文人篆刻的艺术审美,逐渐融入文人篆刻家中,并成为晚明文人篆刻史上的重要力量。在清代的讨论中,突出了 印从书出 印外求印 两论对晚清诸家篆刻创作的影响,体现了作者论从史出、史从论入的治学方法。 近现代篆刻艺术是古代文人篆刻艺术的承续和转型。文集还收录了关于齐白石、黄宾虹
三星堆遗址所在的古蜀国都邑是古蜀文明中心遗址之一。1986年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的发掘在世界上引起巨大轰动。"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发掘出土的诸多精美绝伦的青铜器,是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和前所未见的稀世珍品,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更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发掘证明了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国乃至世界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
本书讨论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之下的广告艺术,还重点讨论了月份牌的制作和营销。这些月份牌富于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特色。本书还对目前关于上海文化的研究进行了补充,并开拓了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和视觉文化的新视野。本书还展现了这些中国艺术家在广告艺术领域之外 如在中式绘画或摄影等领域取得的成就。此书的出版对进一步深入研究了解中国艺术史有积极的意义,定会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和传播的热潮。本书系首次翻译引进国内,此前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洪再新主编《海外中国画学研究文选》和2021年7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在阴影中绽放:中国日本绘画史上的女性》均收入本书作者专业论文。
本书是我国部专门对历代书法理论分类编排并加以评注的著作。 编者季伏昆历经四十年,在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中爬罗剔抉、撷英咀华,整理出史上368位书法名家的1500余条论书语录,并分为十五大类,从书法本质、书体演变、书法学习、书法鉴赏到书法与个人品性修养的关系,涵括了书法的方法面面,实为一部书法艺术的百科全书。书法家方建勋亦为本书精选高清碑帖图片150余幅,图文互证,相得益彰。 书法不仅为中国艺术提供了美学鉴赏的基础,而且代表了一种万物有灵的原则。
本书选取北宋至晚清书法史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现象进行分析,反思传统书风的继承与演变,书法形制对创作的影响,典范的取舍,艺术风格与政治环境、社会心态、学术风气的相互影响等议题。其中涉及到宋高宗、王宠、钱坫、江声、邓尔雅等书史上或隐或显的人物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个人实践与创作取舍。以及《兰亭序》《淳化阁帖》等经典习书范本在不同时期文人创作中的使用情况。读者可从一个个案例中了解不同时段书法史发展的种种细节,并为当下的创作提出更多的思考空间。
《中国书法全集.79,近现代编.曾熙 李瑞清 赵熙卷》由刘正成主编
本书在广泛占有战国楚简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书法学、文字学、文献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图像、表格加文字的形式,对楚简书法的笔法系统、结构法则、时代风尚、地域特点和书手的个性风格等进行具体而微的分析研究,进而阐明楚简书风兴盛的原因及其对秦汉隶书和草书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作者认为,楚地巫、道之风盛行,大篆金文解体加速,促使楚简书法在战国五系文字书法中形成了华藻奇诡、浪漫多姿的独特面貌。本书呈现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纠正先秦书法局限于铭刻文字而无墨迹的片面认识,同进也将为楚简书法创造性转换提供鲜活的参考范例和学理依据。
傅山是清初卓有建树的书法家。字青主、侨山等,山西阳曲(今山西太原市郊)人。傅青主的书法传统功力深厚,少时即从钟繇入手,继而学王羲之、颜真卿。喜以篆隶笔法作书,重骨力,宗颜书而参以钟王意趣,并受王铎书风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中年以前已得时誉。傅青主小楷《千字文》书风朴实古拙,直追钟王。本帖资料珍贵,由汉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授权,上海大学出版社编写出版。可供书法专业人士及书法爱好者学习参考,有利于中国书法的传承和发展,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广东书画传统源远流长,尤以明代以后名家辈出,成就非凡;近代以来,更得风气之先,引领全国,诚为近百年中国之书画重镇。广东书画的基础实力雄厚,足以和传统艺术中心江浙、京津地区并肩而毫不逊色。本系列丛书中的《岭南书法库 黄士陵》是对岭南书法家黄士陵的个人研究文献和作品集,黄士陵作为一名地位低微的石匠刻工,磨改乾隆石经,镌刻石鼓文,篆广雅诸碑,服务于最高统治者,所作均是皇家文化工程。梁鼎芬许为 海内巨擘 ,邓尔疋评曰 窃云当以殿明清 。书中收录了黄士陵的书法代表作以及极具研究价值的文献。全书含有深层文化背景,创作忠于史实,不含杜撰虚构的对话和场景描写。字数:4~6万,图片:120张。
王羲之所书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历代版本流传众多。本书是当代国学大师周汝昌先生关于《兰亭序》帖版本研究文章的集结,显示了他在书学研究尤其王羲之书法研究方面所下的深功。数十年来周汝昌先生费尽心力搜集各种版本的《兰亭序》,十分可观,包括石印、影印、墨拓诸多今已稀见的遗迹,逐字逐画地仔细比较详勘,大致源流脉络、优劣得失,略已清楚在心;而且周先生还专心临写《兰亭序》,以至能够 背临 ,不失其形神笔致。正是花费如此之多的心力,周汝昌先生才在《兰亭序》的研究上独具手眼,自成一家,填补了系统研究《兰亭序》版本的一大空白,对王羲之书法研究和中国书法史的研究都深具价值。本书文笔精练生动,深入浅出,对千年来的《兰亭序》版本流传之谜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条分缕析,丝丝入扣,在存在学术争议的
《祝嘉书学论著全集 书法批评、书信、新旧诗等》收入祝嘉不同时期撰写的《逆耳集》《书法管窥》《书法罪言》,以及祝嘉写给师友、亲属、学生、书法爱好者的有关书法的书信一百多封。另收入他的新旧体诗200首左右,以及《文房四宝述要》《 墨经 疏证》等与书法相关的著作。本卷还附录《祝嘉年谱》,以及 伊藤东海致祝嘉书 海内名家致祝嘉书 。 所收书信加释文,所附书信不加释文,但书信手稿皆影印,大都为首次公开。《祝嘉年谱》增补了许多新内容,是目前非常翔实的祝氏年谱。
本书收录君匋艺术院藏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三家名印共计二百方,全书排列原石、印面、印蜕,标注释文、尺寸和材质。印蜕和原石采用原大,印面放大编排,图版拍摄清晰,真实反映出清代中后期篆刻的整体面貌与风格。 赵之谦(1829 1884),官至江西鄱阳、奉新知县,工诗文,擅书法,初学颜真卿,篆隶法邓石如,后自成一格,奇倔雄强,别出时俗。 吴昌硕(1844 1927),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黄牧甫(1849 1908),师承邓石如、陈曼生、吴让之、赵之谦,尤其以受吴让之影响深。 印外求印 是黄牧甫篆刻印文的重要特点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书法篆刻专业自2014年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全国及各省市专业书法篆刻展赛,取得优异成绩,被书法界称为 华东师大书法军团 。本书即校级精品专业教程,由书法系博士生导师顾琴教授及其团队编著。全书以全面、系统综述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及其发展史脉络为目的,在纵向上梳理书法篆刻艺术产生、发展、勃兴等各期艺术风格,在横向上观照书法篆刻艺术家风格特点、相互关联等。内容既涵盖宏观的社会变迁、艺术嬗变等大背景,同时也对微观的代表人物和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尤其注重书法篆刻艺术鉴赏对于培养创作能力、审美品位、人文情怀、文化特质的重要作用,致力于推动创作与品鉴的实践,与当前国家大力倡导 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的人文环境相契合。
本字典共收单字头三千多个。单字头依照《汉语大字典》的部首排列。同部首的字依笔画多少为序,少的在前,多的在后。同笔画数的按起笔之形横、竖、撇、点、折为序依次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