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青,江苏吴县人,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进士,他曾在江阴做官。40多年之后(大约70多岁)重游江阴,应观音殿主持之请写下了这篇《乾明广福禅寺重建观音殿记》。而胡应青比赵孟頫大10多岁,两人都懂佛、信佛,应该有交集,所以由赵孟頫择其文中部分内容,书写了这篇有名的《观音殿记》字帖,流传于世。赵孟頫在写此帖时,没有全文照录,而是从“殿多历年”开始,舍去了前后叙述,只取二百余字精华。本系列图书属于高端产品,资料好,市场创意新,大开本,内文用纸为特种纸,采用高质量的印刷技术。
本套系列丛书自2023年8月首次出版以来,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与好评,为我社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较好的经济效益,本书是在我社专业优势上重点打造的书法临摹字帖系列,书中囊括了秦、汉、唐、宋、元、明、清历代名家碑帖精品,所选临本均出自历代经典版本,2025年我们又策划了20个新品种,完善本系列的品种数,让读者能够更加多元的学习书法。本书在装帧设计上采用单条字卡的形式对原帖进行展示,达到方便读者近距离临写的目的,编者精选历代经典碑帖,以高清彩色印刷再现原貌。同时为了更方便读者临摹学习,在编排上做了创新,在附原有放大高清碑帖的基础上,还加上了碑帖内容的注解,更加直观,适合书法爱好者及入门者临摹选用,既可观摩作品的原汁原味,也可左右对照品读临习,实用性强。并采用穿环的装帧形式,可以180度平铺。临摹效果更
本套系列丛书自2023年8月首次出版以来,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与好评,为我社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较好的经济效益,本书是在我社专业优势上重点打造的书法临摹字帖系列,书中囊括了秦、汉、唐、宋、元、明、清历代名家碑帖精品,所选临本均出自历代经典版本,2025年我们又策划了20个新品种,完善本系列的品种数,让读者能够更加多元的学习书法。本书在装帧设计上采用单条字卡的形式对原帖进行展示,达到方便读者近距离临写的目的,编者精选历代经典碑帖,以高清彩色印刷再现原貌。同时为了更方便读者临摹学习,在编排上做了创新,在附原有放大高清碑帖的基础上,还加上了碑帖内容的注解,更加直观,适合书法爱好者及入门者临摹选用,既可观摩作品的原汁原味,也可左右对照品读临习,实用性强。并采用穿环的装帧形式,可以198度平铺。临摹效果更
《广西书法史》是一部展示广西书法历史的学术著作,它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从先秦的青铜铭文与刻画符号,到唐代的摩崖石刻,再到民国时期的书法佳作,系统梳理了从先秦至民国时期广西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录了地方文人墨客的艺术追求、摩崖石刻的自然书韵以及古壮字的美学。全书图文并茂,精选大量珍贵书法作品与历史文献,多维度、全方位地揭示了广西书法的鲜明特色与深厚底蕴,极具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
本书是中国书法理论和书法艺术的普及读本。内容包括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书法理论经典《书谱》全文,今人的注释、白话译文、随文按语和导读。另附《书谱》全卷彩色高清折页,供读者展卷赏阅。书中还附二维码,供读者扫码观看相关视频,以拓展阅读。本书将引领读者读懂孙过庭《书谱》的书学思想,了解古代书家的书法实践,领会《书谱》这一草书华章的艺术特色,学习这一草书范本的技法书风,提升书法审美品位,并指导临习与创作。
《中华碑帖精粹》是中华书局推出的一套适于日常欣赏与临习的常备字帖。荟萃百家推出楷、行、隶、篆、小楷各书体代表书家代表作品。优选版本遴选上佳版本,精心裁裱,近于原大呈现,与书法原作相对。原色精印由雅昌艺术四色精印,采用特种纸精微还原,图色无可挑剔。标点释文以简体字标点释文,助力读者轻松了解碑帖内容。舒适耐用内文用不反光特种纸,缓解视觉疲劳。锁线胶订,翻阅感好,舒适耐用。
本书稿为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宋人法帖中的尺牍整理与研究》结项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元尺牍真迹、刻帖文献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凤墅帖》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宋人断代法帖,也是现存宋代规模优选,价值最为珍贵的集帖。此帖大致刊于嘉熙、淳佑间,收集了南宋士人曾宏父平生所藏所见的大量宋代名人墨迹,所涉及的人物几乎涵盖两宋各界名流。且这些作品绝大部分都不见于宋人专集中。《凤墅帖》包括前帖二十卷,续帖二十卷,附刻画帖二卷,题咏二卷,计共四十四卷,规模宏大。这些真迹内容丰富,诗词文皆有。但是就其主体而言,基本皆是两宋各界名流、文人士大夫的往还尺牍。目前《凤墅法帖》共存拓本十二卷,释文十卷,除去拓本与释文重复的,计存世二十卷,存宋人法书计256帖,其中尺牍202通。作者在综合
《中华碑帖精粹》定位于书法爱好者、初学者临习、鉴赏之用。有如下特点:1. 16开,特种纸,彩色印刷。碑帖主流产品形制,适于最广大读者使用。2.汇集名碑名帖,选用精良底本。3.呈现作品包括序跋在内的完整样貌。4.精心校勘释文,便于读者“读碑”“读帖”。5.以中低价位吸引最广大消费者,使人人买得起用得起。第一辑盒装受到读者好评,现拟推出"中华碑帖精粹"系列盒装第二辑,共20种。
《魏晋-隋唐墓志常用楷字“形构用”研究》基于启功汉字字体学理论、王宁汉字构形学理论以及李运富汉字学三平面理论,充分吸取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将所选316方魏晋隋唐墓志材料建成16万字的文本语料库,从中归纳出4000多个字位主形,按照字位频率降序排列,提取出高频前1001字作为魏晋隋唐墓志常用楷字,建立“志楷千字”字料库。在此基础上,主要从形体、结构和职用三个维度,对魏晋隋唐墓志常用楷字的属性进行描写和阐释。本书形成了碑志文本汉字多维属性整理与研究的基本范式,推进了近代汉字发展史与汉字学理论体系的研究。本书可为当代汉字规范、字典辞书编纂、汉字与书法教学等应用领域提供参考。
《小篆600字析形》一书汇集了林子序先生几十年的研究精华。他找出小篆字形的规律,精挑出600字进行字形和字义上的分类,通过把一般规律以及特别的情况罗列出来,教给读者识记小篆的方法,并帮助篆刻书法学习者迅速掌握篆字要领。内容包括与人体有关的部首及关联字,与衣食住行有关的部首及关联字,与征战、祭祀、农事、器具有关的部首及关联字等等,还列出了容易混淆以及形体特殊的篆字。本书为林子序先生长销书《500字通篆》的扩充版,在原书基础上增加了一倍内容,对字的解释更为详尽,是一本学习篆刻、书法的推荐良书。
本册《宋拓小楷黄庭经》小楷,60行。此帖末行题:“永和十二年五月廿四日山阴县写”,原本为黄素绢本,真迹久佚,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传,且传世刻本极多。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朗之意态。本册宋拓小楷黄庭经以我省馆藏珍贵文物为底本高清呈现,诸多读者只是在博物馆内看到,却未曾握在手中翻阅,此次出版,真正使藏在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内景经》全称《上清黄庭内景经》。作者与成书年代待考。全经皆七言韵语,共239句,分作36章,每章各取首句二字沩题,以七言歌决的形式讲述养生修炼的原理。根据现有史料可略窥《黄庭经》年代之上下限。本册宋拓小楷黄庭内景经以我省馆藏珍贵文物为底本高清呈现,诸多读者只是在博物馆内看到,却未曾握在手中翻阅,此次出版,真正使藏在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
本套丛书的主要内容为精选的传世碑帖的放大本。所选碑帖均为历代拥有代表性、受众面最广的碑帖范本,利用当代高超的印刷技术,优选限度地还原碑帖的气息,放大其精妙的细节,且每册均附有对应的碑帖技法分析,让广大读者能优选地体味传统书法之美。《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现存于陕西省西安博物馆碑林。《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字体飞动,结构舒展;从其书风上看,此碑的阴柔之美为其特色,寓清秀于风月之间,开明丽清雅一路。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将它视为汉碑至宝。也是目前我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
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是早期汉字的主要字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本书选择常用的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以及大陆规范字形、古籍和台湾繁体字字形汇编成册,可满足读者学习汉语、了解古文字演变历史的需要,也可作为海外推广汉语教学的参考教材,适合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界读者,尤其是学生、语文教师、书法爱好者、美术和广告设计者学习与使用。 2014年11月,本书联合《新华字典》(第11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纪念版)作为《中华系列字典》项目,荣获中华老字号始创产品时尚创意大赛辞书类铜奖。
本套丛书的主要内容为精选的传世碑帖的放大本。所选碑帖均为历代拥有代表性、受众面最广的碑帖范本,利用当代高超的印刷技术,优选限度地还原碑帖的气息,放大其精妙的细节,且每册均附有对应的碑帖技法分析,让广大读者能优选地体味传统书法之美。《张迁碑》亦称《张迁表颂》。碑文隶书朴厚劲秀,方整多变,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型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张迁碑》是学习隶书的上佳范本。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由孙宝文编
赵孟《三门记》全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从名字可以看出这是重修玄妙观的,赵孟一生书写的书法作品墨迹版较多,碑刻版也很多,据说其一天可以写万字,下笔神速如风雨。赵孟的文章也是冠绝时流的,《三门记》楷书中有行书笔意,这是不是启功所说的楷书当行书写,行书当楷书写?我们也可以这样写,可以让楷书更生动,更活泼。本书采用环装装订设计,在临摹时可以180度平放,便于读者临摹研习,并且书稿还加注了异体字、繁体字的对照,本书稿内容质量较高,是书法临摹爱好者的优秀参考临本。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在书法目前占据重要地位,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字而成。该版本无目录,不过这并不影响读者欣赏其中书法之美。书中所集王羲之的字,笔势灵动、变化丰富,展现出王氏书法的独特神韵与高超技艺,无论是笔画的粗细变化,还是结构的巧妙安排,都极具艺术价值。对于书法爱好者而言,它是学习、临摹王羲之行书的经典范本,有助于提升对书法线条、布局等方面的理解与把握,从而提高自身的书法水平,在领略古代书法大家风采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书法文化。
《颜真卿行书三稿》由艺美联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