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别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传世墨迹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王铎是明末清初狂放书风的收尾者。王铎狂放书风对赵孟頫以来 温柔敦厚"的吴门书派审美体系构成了极大冲击,直接影响了清代书法的审美。本字典将王铎书法作品结集,以字头为单位编排,注明所选字迹出处,并附有拼音索引、笔画索引,方便检索。入选书迹均采自各大博物馆馆藏标准件作品,因此是真伪甄别、治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书法爱好者查检字体的实用工具书和行草书临摹创作的范本。
文徵明(1470 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行书小楷。其书风温润秀劲,温文儒雅,是吴门书派的开创者。其书法研习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传世墨迹有小楷《前后赤壁赋》《顾春潜图轴》《离骚经九歌册》;行书有《南窗记》《诗稿五种》《西苑诗》等。本字典将文徵明书法作品结集,以字头为单位编排,注明所选字迹出处,并附有拼音索引、笔画索引,方便检索。入选书迹均采自各大博物馆馆藏标准件作品,因此是真伪甄别、治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书法爱好者查检字体的实用工具书和行草书临摹创作的范本。
该书收录近3000个现代汉语常用字作为字头。字头处附列相应的拼音、繁体字、异体字以及简要释义。字头下汇集该字的名家隶书书例,书例下方依次标注朝代、作者及出处。全书采取横式排列,正文前有汉语拼音音节索引和笔画索引,方便读者检索查阅,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书是《中国砚文化》系列图书中的本,是把砚和相关活动上升到艺术理论高度的一种尝试,是传统砚文化的继续和深入。本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章节的内容:一、砚雕的历史、古代砚雕的流派及传承和发展;二、砚的基础知识,包括砚的构造、经典的砚式和传统砚式的主要要求;三、砚的制作,制作的前期准备、工艺流程以及如何包装;四、砚雕的艺术构成,艺术砚的设计与制作、不同类型的艺术砚的处理手法;五、相关砚雕的图片赏析。《砚雕》例证丰富,文字通俗,图片精美,全面介绍了砚雕历史、砚雕知识与砚雕技艺,兼具知识性与实用性,对砚雕工作者、砚台爱好、收藏与研究者具有参考价值。
《行书集王圣教序五种》是我社“条称体”系列图书又一新增品种。该系列已出图书有:《小楷洛神赋十三行五种》《楷书九成宫醴泉铭三种》《小楷灵飞经五种》《小楷乐毅论五种》《小楷孝女曹娥碑五种》《小楷黄庭经五种》《大字麻姑山仙坛记三种》《篆书说文解字部首四种》《篆书千字文五种》,等等,目前已出14种。本书选用了《集王圣教序》的五种经典版本:崇禹舲藏本、朱卧庵本、赵孟临本、董其昌临本、查声山临本,书后附有释文点校,历代集评,利于读者识读和学习。本书延续了“条称体”系列的经典特色:高清原迹,排比条陈,一本抵多本,方便读者比对、研习和书法实践,让学书者在细节中精进。
本书是依据“说文部首”而编的简明汉印字典,可供篆刻爱好者在初学汉印时查阅、临习。既是字典,也是字帖。《说文解字》是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是以小篆为研究对象的,由东汉许慎整理完成。许慎把汉字按字义分类归纳成540部,每部选一个字统领各目大义类,这一字即为“部首”。这540个部首是组成汉字的基本部件,是构成汉字的字根。自许慎创建以来,一直是研究、学习汉字的入门推荐。本书以“说文部首”541字为内容在众多金文中选取该字为“本字”,配以“今字”“注音”“释义”及“本字变体”“从此部诸字”等元素,供欲学金文篆法者入门使用。
《九成宫醴泉铭》系列图书是河南美术出版社在新时期将书法与新媒体结合的全新尝试。《九成宫醴泉铭》(李祺本·姚孟起临本·邓散木临本·杨华临本)是在上一版本的基础上将两本书合二为一,在附加视频的基础上,还会在每一页上面附上释文和欧楷的知识性内容。该书还附加了宋拓李祺本和姚孟起临本的整幅拓片印刷品。更增加了该书的可读性与 知识性。
中国传世碑帖,自成翰墨世界,气象万千。其经典者,引无数后学一窥秘奥。从来学书术众,各擅胜场。访碑临书,古已有之;摹拓习帖,世所从也。或有自历代前贤之书学论述寻道求法,另出机杼。然书论所涉,其有繁芜,要言导学,更需实践。而临池研墨,范本不可或缺;沐手提笔,尚需一碑一帖。 唯原碑原帖多蕴精华,名家临书佳作纷呈,择选时难取舍。若能既得探碑帖本源之秘境,亦可观名家临书之心法,或俾当世研习书艺者取事半功倍之门径。“一碑一帖”书系,盖承此任。其每册择一碑或一帖,以名家临书和原碑原帖对照,逐字比较,逐行寻理。习名家笔法,悟经典奥义。一碑一世界,一帖一气象。 《集字圣教序》为唐代长安弘福寺僧人怀仁从内府所藏王羲之行书遗墨中集字而成,后摹勒上石,现存西安碑林。此碑为历代书家所重,是学习行书的很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由孙宝文编
书稿介绍了易县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制砚历史,系统介绍易砚的砚石分布状况,砚石的特色,易砚的当代生产情况与潜力,并介绍优秀的砚雕工艺美术师,展示了易砚的文化价值,工艺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这是一本原创的砚文化审美的专著,从一个地方特色砚种,展示我国丰富灿烂的工艺美术成果。
本书是我社品牌图书《中国名砚》系列之一,专题介绍辽宁省本溪砚台的历史沿革及其文化特色,书中系统介绍辽砚砚石的分布及主要矿坑;辽砚的石色,石质及石病;辽砚雕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当代辽砚生产概况以及辽砚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辽砚》是一部十分不错的专著。书中十分详细的解说了辽砚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和典故,较其他的专业类读书,添加了更多的趣味性,更容易使读者融入其中。另外书中所列的石品,膘皮,石色等与兆砚的相关基础知识也很全面,可读性较强。
由刘元飞教授主编的《历代书法大家系列》丛书,包括董其昌、伊秉绶、八大山人、何绍基、赵之谦、金农、吴昌硕、于右任、徐悲鸿、齐白石、王铎诸书家共十一册,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丛书在内容选择和编辑方面,所选作品注意体现该书家风格脉络形成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其次是所选作品有一部分就是该书家谈艺论书的语录、诗词或书信,这对学书者来说,可以直接把握该书家或审美或教法或艺事交游等诸方面的一手资料。在装订方面也充分考虑了临写的实用性,采用套盒装散页式,既保证了不同形式作品的完整性,又方便了临写时的使用。印刷设计方面,体现了当今出版印刷的先进水平。综上所述,此套系列丛书的出版发行将为学书者提供一份较难得的艺术大餐。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中独具地域特色的重要一脉,湖湘书法作为湖湘文化中独具魅力且卓有建树的一支,在湖湘乃至中国的艺术目前书写出了壮丽的篇章。丰厚的文化土壤孕育出了中国书法目前的历代书法大家,包括欧阳询、怀素、陶汝鼐、何绍基)、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齐白石、曾熙、谭延闿、等,还有一批外省籍书法名家在湖湘大地上名胜古迹中遗存的记载了湖湘书法的光辉岁月书法经典,这些共同确立了湖湘书法艺术在中国艺术目前的独特地位。《湖湘书法经典》是对湖湘书法名家的一次集大成式的呈现,汇集了中国书法目前各阶段举足轻重的湖湘书法名家的经典作品,对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清的展示,挖掘湖湘书法精神内蕴,更好地继承、保护和弘扬我省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推动湖湘文化整体的发展与繁荣。本卷收录了四
吴昌碩以詩書畫印四 稱一代宗師,但如果要深入論其各種專業能力時,又不得不作整體觀照。如其印與畫實從其書出,又書從畫、印得滋養,此可謂趙子昂『書畫同源』理論 有說服力的實踐者之一。吴氏學書肆力於石鼓文,積數十年之功,早時有楊沂孫風緒,清秀端雅,而後漸趨開張縱逸,同時行草兼取王覺斯之跌宕恣肆,愈老用筆愈蒼辣厚拙,力能扛鼎,書風 是氣勢逼人。書法用筆的入畫、入印 終促成了其整體藝術觀念的形成,『苦鐵畫氣不畫形』即這一觀念的概括。其以海派領袖的地位,從審美觀念上影響了中國二十世紀的中國畫走向。本册所選作品可較明晰地勾勒出(其)書風的漸變脉絡。 刘元飞编著的《吴昌硕翰墨聚珍》的出版发行将为学书者提供一份较难得的艺术大餐。
《曹全碑》系列图书是河南美术出版社在新时期将书法与新媒体结合的全新尝试。《曹全碑》(原拓·翁志飞临本)中的范字以二维码附加视频的形式进行逐个示范,生动形象,不仅具有别开生面的展现效果,更有比以往书籍更强的直观性与实用性。可以说该书从宏观、微观的不同角度对《曹全碑》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极大地提高了该书的附加值,相信一定能惠及读者。该书选用的是经典的版本图版清晰,字口清楚,是比较好的、适合初学者及书法爱好者和书法专业人士的范本。
宋人姜夔《续书谱.临摹》中说:“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详谨。”“近距离临摹碑帖丛刊”的宗旨,即使精选碑帖善本为底本,通过版式安排,尽量缩短临习者与碑帖之间的视觉距离,藉以提高临习时的视觉记忆。《雁塔圣教序》遒美飘逸,用笔方圆并济,运笔流畅,字体清丽秀雅。逆锋起笔,笔势顿挫抑扬,使转自然。笔画纤细而俊秀,以弧形线条居多,波折转笔,细劲而有弹性。结字则中宫收紧,四面开张,舒展大方,落落有致。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引领了唐楷新格,清人刘熙载《艺概》称褚遂良为唐代书法的“广大教化主”。
本书收录了著名书法家田蕴章教授80名学员的优秀书法作品,内容内容包括诗词对联等,以欧体楷书为主,兼有行书草书等。田蕴章教授细致分析每一幅作品的书写特点,详细指出其特色、优点及有待改进之处,是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提升书写水平的优秀案例图书。
董其昌、何绍基临《争座位帖》对照是继名家临名帖系列·王铎、八大山人临《兴福寺半截碑》的延续。与《祭侄文稿》《告伯父稿》并称颜真卿三稿的《争座位帖》,历来备受赞誉。董其昌、何绍基被后世公认为学颜的大家,通过两人临本与原帖的比较,更直观的了解古代书家对于范本的取舍,对学习《争座位帖》有着极大地裨益。所选拓本亦为善本精拓,图版精美,集资料性、学习性、鉴赏性于一体,对广大书法研究爱好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淳化阁帖》是中国历史上早的一部大型书法丛帖,共十卷。其刊刻于宋代淳化三年,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书法名家等103人的420帖。《淳化阁帖(套装上下册)》以历代翻刻本中影响广、传播久、声名著的《肃府本淳化阁帖》为底本。《肃府本淳化阁帖》是明肃庄王朱楧,以明太祖朱元璋赐他的北宋《淳化阁帖》为原本,辅以“李子崇藏本”,及在皋兰(今甘肃皋兰县)得到的“材官本”互相对校,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所刻。摹刻者为著名金石家温如玉、张应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