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铭书法大系 计两辑八册,此辑为两汉三国卷,共计四册,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砖铭书法的时代、地域风格特征,是我们研究书法史、进行书法创作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砖铭书法大系 两汉三国砖铭书法(合集)》即《两汉三国砖铭书法(一)》《两汉三国砖铭书法(二)》《两汉三国砖铭书法(三)》《两汉三国砖铭书法(四)》四本的套装,收录两汉三国砖铭七百余种,涵盖了篆书、隶书、草书、行书等多种字体,便于书法、篆刻、金石类读者研究借鉴、观赏临写之用。
武威简,主要指《仪礼简》《王杖简》和《医药简》。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零星发现的汉晋简。《武威汉简书法》就是从上述三种汉简中精选而出。 《仪礼简》和《王杖十简》分别于1959年出自武威磨嘴子6号汉墓和18号汉墓。此地东北距武威市15公里,西北距旱滩坡亦15公里。大致坐标在北纬37 47 5.76 ,东经102 38 53.85 。地处祁连山东麓,往东30公里范围田畴沃野,正是走廊的绿洲地带。再往东往北,即为腾格里沙漠。从1959年到1972年,文博部门先后在此清理过72座汉墓,说明这里是两汉时期人类生活聚居的理想之地。 武威《仪礼简》是当时流行的儒家经典,全部书写都以当时成熟的八分隶通贯而成。典雅端庄,风格凝练,容字多,篇幅大,为两汉书法史上罕见的珍品。 同时出土于磨嘴子18号墓的 王杖十简 是汉代养老敬老,尊礼高年的制度条文,亦是出土的书法艺术珍
砖铭书法大系 计两辑八册,此辑为两晋至宋元卷,共四册,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砖铭书法的时代、地域风格特征,是我们研究书法史、进行书法创作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砖铭书法大系 两晋至宋元砖铭书法(合集)》即《两晋至宋元砖铭书法(一)》《两晋至宋元砖铭书法(二)》《两晋至宋元砖铭书法(三)》《两晋至宋元砖铭书法(四)》四本的套装,收录两晋至宋元砖铭七百余种,涵盖了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多种字体,便于书法、篆刻、金石类读者研究借鉴、观赏临写之用。
《居延新简书法(合集)》为 简帛书法大系 新出西北汉简图书。本书一函四册。 居延新简,1973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破城子遗址。两汉时期,此地是居延都尉甲渠候官的军事驻地。从今天的酒泉东北走,沿额济纳河一直到居延海,是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派强弩都尉路博德修筑的居延边塞。从北到南,由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驻兵屯守。北有居延都尉下属的殄北候官、甲渠候官(王莽时改为甲沟候官)和卅井候官,南有肩水都尉下属的肩水候官、广地候官、橐他候官、仓石候官和庾候官。再南还有酒泉北部都尉下属的会水候官。居延新简就出自其中的甲渠候官。 候官 一名,既指都尉府下属的军事驻防机构,亦指该机构的军事主官。候官的秩级比六百石,略低于六百石的小县县长。居延新简就是甲渠候官长期驻守此地形成的上报下达的屯戍文书。 居
本书以国家图书馆藏南宋精刻本为底本,汇集现今能见到的几乎全部共十五种汉、唐、宋竹简本、古抄本、古刻本进行校勘、考订,参考明清以来各种研究资料,对《庄子》全书逐字反复校勘,对异文进行研究考订,提供详尽的校勘记,保证校订后的《庄子》文本准确可信。本书力求打造一部校订精审、校勘客观详尽的《庄子》文本,尽量接近原来面貌,为《庄子》阅读、研究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三星堆遗址所在的古蜀国都邑是古蜀文明中心遗址之一。1986年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的发掘在世界上引起巨大轰动。"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发掘出土的诸多精美绝伦的青铜器,是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和前所未见的稀世珍品,它是上个世纪人类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更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发掘证明了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国乃至世界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
行草套装我们选用了30种行草的经典碑帖: 1章草选辑 2王羲之《兰亭序》 3王羲之《十七帖》 4陆柬之《文赋》 5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6孙过庭《书谱》 7张旭《古诗四帖》 8怀素《自叙帖》 9怀素《小草千字文》 10颜真卿《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争座位帖》 11李邕《麓山寺碑》《李思训碑》 12隋唐名家行草选辑 13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 14黄庭坚《诸上座帖》 15黄庭坚《廉波蔺相如列传》 16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寒山子庞居士诗》 17米芾《蜀素帖》《苕溪诗帖》 18米芾《虹县诗卷》《多景楼诗帖》 19赵佶《草书千字文》 20赵孟頫《前后赤壁赋》《洛神赋》 21赵孟頫《归去来辞》《秋兴诗卷》《心经》 22鲜于枢《王安石杂诗卷》 23文徵明行草选辑 24祝允明《草书诗帖 25王宠行草选辑 26董其昌行书选辑 27张瑞图《前赤壁赋》 28王铎
小小口袋书是我社的经典图书项目,十五年来畅销不衰。这次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开发了新的系列。本次是根据下发中小学书法教材指导大纲附录中提到中小学生必练18中书法名家字帖为依据,退出“书法口袋书系列”集字口袋书,此套图书便于学生携带,翻看便捷,口袋书提取碑帖中优秀例字作为学生课堂教学与课下临摹的基本,每页一字,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真仔细的学习临摹大家的碑帖笔法。提取碑帖中优秀例字作为学生课堂教学与课下临摹的基本,放大原版字帖,让学生在大字版中认真仔细的学习临摹大家的碑帖笔法。其中包括:《柳公权神策军碑》《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赵孟頫妙严寺记》《赵孟頫洛神赋》等名家墨迹。并且随书附赠高级水写纸与高档兼毫毛笔,方便读者在购买后可以直接临习书法。
梁邦植编*的《历代草书通用符号典辑》囊括、搜集、节选历代书法家在写草书体时,通常共同采用多种草书符号;全书分上、中、下集。上集是草书共用符号,中集是草书独用符号,下集是草书特殊符号,易混淆的近似字和异字同写例证。
《常用行草字汇》是李荣海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用近一年时间,倾其全部精力来书写的艺术类工具书。书中选取老百姓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为广泛,应用频率很高的常用汉字3800多个,谋篇布局,呕心沥血,乃成就此鸿篇巨制!《常用行草字汇》完全可以满足人们使用汉字的各种需要,无论是欣赏、观摩或是临摹、学习、研究,都将获益多多。该书选取人们所喜爱的行草书体来表达,其书写快捷、结体美观,流畅潇洒,百姓喜闻乐见,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可以说,这本书的出版,是李荣海同志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普及提高做出的宝贵贡献。
1. 零基础,先描后写打根基。本书法套装包含《永字八法基本功》《杨老师楷书描红练习:基础?进阶》《杨老师楷书硬笔练习:千家诗》,从练字方法,到描红基础,再到书写练习,一步步递进,为不同年龄和基础的读者学习书法打好坚实基础。 2. 成效快,易学就会有惊喜。本书法套装的字帖及教具由作者杨老师根据二十余年的教学经验独家打造,符合书法学习规律,经过反复试验证明,通过杨老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书法学习成效。 3. 应用广,教材自学两相宜。本套装配套的独创教具“神奇书法贴”,能够同时实现描红、临摹、拼字教学等多种用途。 说明:光盘经过加密,对播放硬件有一定的要求
刘炳森先生(一九三七——二〇〇五),字树盒,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一九三七年八月出生于上海'祖籍天津武清。一九六二年夏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同年秋至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法书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 刘炳森先生的一生与当代书业相伴。他四岁丧父'不久回到天津武清农村,家境贫寒,生活艰辛。少年时代就酷爱书法艺术,在老师的指导下,勤学苦练,十一岁便扬名乡里,十九岁时因其书法、文采超众,被当时北京的书法权威机构——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破格吸收为该社最年轻的社员。一九七八年,他在北京发起成立后第一个书法团体“北京书学”,被推选为会长,并成功举办北京后第一个展览会“天安门诗抄书法展”,为社会各界所瞩目,影响巨大。
刘炳森先生(一九三七——二〇〇五),字树盒,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一九三七年八月出生于上海'祖籍天津武清。一九六二年夏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同年秋至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法书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 刘炳森先生的一生与当代书法事业相伴。他四岁丧父'不久回到天津武清农村,家境贫寒,生活艰辛。少年时代就酷爱书法艺术,在老师的指导下,勤学苦练,十一岁便扬名乡里,十九岁时因其书法、文采超众,被当时北京的书法权威机构——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破格吸收为该社年轻的社员。一九七八年,他在北京发起成立文革后个书法团体“北京书学”,被推选为会长,并成功举办北京文革后个展览会“天安门诗抄书法展”,为社会各界所瞩目,影响巨大。
本书以国家图书馆藏南宋精刻本为底本,汇集现今能见到的几乎全部共十五种汉、唐、宋竹简本、古抄本、古刻本进行校勘、考订,参考明清以来各种研究资料,对《庄子》全书逐字反复校勘,对异文进行研究考订,提供详尽的校勘记,保证校订后的《庄子》文本准确可信。本书力求打造一部校订精审、校勘客观详尽的《庄子》文本,尽量接近原来面貌,为《庄子》阅读、研究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