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张充和用小楷精心缮写的昆曲工尺谱,是作者书法艺术、昆曲艺术两大成就的完美结合,共收录《学堂》《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硬拷》《折柳》《阳关》《惊变》《闻铃》《哭像》《弹词》《活捉》《寄子》《纳姻》《思凡》《芦林》《咏花》《金瓶梅中所唱曲》等曲谱。本书2012年出版的宣纸印制函套经折装,较适合书法收藏爱好者,考虑到张充和在国内外昆曲传统艺术普及这方面一贯巨大的影响力,我们制作了一个普及性的精装本来满足广大昆曲爱好者的需求,尤其与本社已出版的《粟庐曲谱》(精装本)可形成配套的昆曲曲谱普及版本系列丛书。
《儒释道经典临摹字帖》系列临摹字帖从儒释道三家经典中选取了三十种,采用钢笔书法字体排版,A4大小的大16开开本,大号字体,排版疏阔,便于临摹抄写。其中包括:儒家经典(13种)《论语》(三册)、《大学、中庸》、《孝经、朱子治家格言》、《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了凡四训》、《增广贤文》(二册)、《格言联璧》(二册)、《菜根谭》(二册)、《围炉夜话》、《中华文化的三个根本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佛说十善业道经》、《女四书、女孝经》(二册)、《老人言》道家经典(2种)《道德经》、《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文昌帝君元旦劝孝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佛家经典(14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三册)、《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二册)、《佛说
本套字帖精选唐宋时期名家的诗词和文章,文章有记、跋、赋、文、论、传等。或全篇或节选。形式分为减黑描临、注释。字体书写由著名硬笔书法家田英章、田雪松执行,字体清秀俊美,符合读者书写需求,能*限度提升读者书写兴趣和达到书写效果,即有练习书法之用,也能品读传统经典文化,减是聚读、写、悟于一体的养心练字本。
本书为《书法自学丛帖》中行草上、中、下三本的套装,内容包含了自汉简到明代王铎以来行草书经典作品。本次对三本进行了修订,在保留原有框架的前提下更换了质量较差图版,对文字重新审定,尤其是释文的内容及排版做了很大改进,相比于老版本更容易被市场接受。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行草书学习的读者,我们推出了行草的套装本,为读者临摹学习的范本进行了全面的展示。
本书为《书法自学丛帖》中正书上、中、下三本的套装,内容包含了自东晋王羲之以来到元代赵孟頫的楷书经典作品。本次对三本进行了修订,在保留原有作品的前提下,按照年代顺序重新排列,显得更加系统,更换了质量较差图版,对文字重新审定,相比于老版本更容易被市场接受。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楷书学习的读者,我们推出了正书的套装本,为读者临摹学习的范本进行了全面的展示。
丛书选取历代法帖中的著名碑帖,并甄选优秀底本,以 巾箱本 册页装的形式原色精印,再现中国古代文人书箧中的雅玩之物。丛书*辑共十函,既可成为学书者日常临摹的法书范本,又可当作欣赏者闲暇把玩的艺术经典。第四函为王羲之行书五种(一函二册),包括:神龙兰亭序(明拓本);定武兰亭序(宋拓本);定武兰亭序(鼎帖本);定武兰亭序(景欧堂本);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宋拓本)。
丛书选取历代法帖中的著名碑帖,并甄选优秀底本,以 巾箱本 册页装的形式原色精印,再现中国古代文人书箧中的雅玩之物。丛书*辑共十函,既可成为学书者日常临摹的法书范本,又可当作欣赏者闲暇把玩的艺术经典。第七函为欧阳询楷书四种(一函四册),包括:九成宫醴泉铭(龚心钊旧藏南宋拓本);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吴湖帆旧藏唐原石北宋拓本);虞恭公温彦博碑(清内府旧藏宋拓本);皇甫诞碑(笪重光旧藏明拓本)。
我国传统木刻画,远在刻版印刷术大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至少有一千年的历史。唐代咸通九年(公元八六八年)印在金刚经上的插画,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建树了新的丰碑。到了明代末年,一六四四年甲申,胡曰从氏所编印《十竹斋笺谱》,运用当时流行的 饾版 、 拱花 之术,曾使彩色套印木刻画艺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峰。 明代末年版、拱花木刻彩印的画集。胡正言辑印。崇祯十七年(1644)刊行。有九龙李于坚、上元李克恭序文。共4卷。卷一有 清供 、 华石 、 博古 画诗 等72种卷二有 胜览 入林 无花 、 凤子 等77种。卷三有 孺慕 、 棣华 、 应求 闺则 等72种。卷四有 建议 寿征 、 灵瑞 、 香雪 等72种。
特点:选取读者接受度较高、抄写人数众多的5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千手千眼无礙大悲心陀罗尼、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吉祥经、佛说阿弥陀经。采用传统经折装,每册配有描写硫酸纸练习纸,练习抄写后可收藏。
本项目组成员在穷尽性占有著录资料的前提下 , 充分吸收总结近几十年来殷墟甲骨文考释、分类断代研究成果,通过排谱、缀合、校勘等方法来梳理甲骨刻辞的内在关系,通过字形、书写风格、文例、人物、称谓等特征来区分出八种不同的组类和具有典范意义的甲骨文书法风格类型。从现已著录的数万片原始甲骨 资料中,精选*典型意义的 500余片进行甲骨文书体分类编纂,并结合相关的文献和考古资料逐片加以考释、评注及配以清晰的释文图 。较为全面、系统地推出一套十卷共 16册关于甲骨文书体分类知识的导读、临帖范本;本套丛书后面的2册为附录和索引部分,为甲骨文可释字形彙编。 本套书主体内容由正文和附录两个部分组成。正文共十卷十四册,*卷为殷墟甲骨刻辞文式导读,通盘介绍殷墟甲骨的卜法和刻辞文例。其余各卷分别介绍具有典范意义的殷墟甲
.本书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著名篆刻家冯宝麟的圆朱文作品专集。冯宝麟印风端庄秀丽,线条圆润,富含典雅之美。本书分为 春花舞风 轻云出岫 惟精惟一 止于至善 四部分。前三部分还收有作者撰写的创作随感,内容是对圆朱文印的认识和创作感悟。该书全面呈现了艺术家圆朱文的创作面貌。
《三希堂》原名 温室 ,本为乾隆皇帝读书之所。乾隆帝在此珍藏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三件稀世墨宝,并时常把玩,遂以此更名。后乾隆帝敕令朝臣编刻《三希堂法帖》,收录内府所藏魏晋以来书法家名迹,其中就包括此三珍。《三希堂法帖》摹刻精良,卷帙浩繁,堪称丛帖中之巨制。
《秋明集》是沈尹默出版的 部诗词集,1925年由北京书局 。据研究,1925年一版一印的《秋明集》目前只有 图书馆及上海图书馆各藏一本,此《秋明集》是为第三本。 珍贵的是,此《秋明集》全本天头处均有沈尹默用其 擅长的小行书朱笔批注的诗词,所书内容为他创作的《秋明室杂诗》59首及《秋明长短句》82首。朱批诗词创作时间为1940年至1948年,并有大量修改,是沈尹默先生自己保存的孤本底稿,弥足珍贵。沈尹默不仅是书法大师, 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诗人。在中国新诗运动中,沈尹默是一位前驱者,虽然他的新诗数量不多,但艺术上有相当的成就,历来受人重视;至于他的旧体诗词,造诣很高,尤其是词,在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可惜他的诗词作品现在不易集中看到,这对于诗词爱好者和研究者都是很不方便的。基于此,编辑、出版一本较为 的沈尹默诗词集,
丛书选取历代法帖中的著名碑帖,并甄选优秀底本,以 巾箱本 册页装的形式原色精印,再现中国古代文人书箧中的雅玩之物。丛书*辑共十函,既可成为学书者日常临摹的法书范本,又可当作欣赏者闲暇把玩的艺术经典。第三函为晋唐小楷十种(一函二册)。包括:锺繇宣示表(旧拓鼎帖本);锺繇贺捷表(旧拓鼎帖本);锺繇荐季直表(旧拓单刻本);王羲之黄庭经(朵云轩藏宋拓晋唐小楷册);王羲之乐毅论(朵云轩藏宋拓晋唐小楷册);王羲之东方朔画像赞(朵云轩藏宋拓晋唐小楷册);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朵云轩藏清拓本);灵飞经(邵松年旧藏渤海藏真帖初拓本);欧阳询小楷心经(张廷济旧藏魏晋小楷册);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记(张廷济旧藏魏晋小楷册)。
王宠小楷写得一笔不苟,雅有书卷气,横画起笔尖露,略似文徵明,但比较含蓄。王宠,字履仁,后字履吉,别号雅宜山人,吴县人。为邑诸生,累试辄不利,贡入太学。书法始摹永兴、大令,晚节稍出己意,以拙取巧,婉丽遒逸,为时所趋。王宠书法初学蔡羽,后规范晋唐,楷书师虞世南、智永;行书学王献之,融会贯通。小楷尤清,简远空灵。其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并称。
《王茁中山王篆书千字文(精)》为广西著名女书法家王茁的精品新作,书中以《千字文》为创作内容,以篆书书写而成。全篇书写流畅、结构严谨、造型丰富、秀气挺拔、结体尖细、到位,用笔熟练精妙、方折劲峭、平稳,字体疏密处理得当,线条圆熟优美。总体气象可谓神满气足,有如奔腾之水顺势而行,视觉上既流美又端凝,始终能吸引欣赏者的目光。 此书的出版,可让读者欣赏到优美的篆书字体,同时也给书法爱好者提供篆书千字文创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