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 小楷《道德经》,纸本,34.3cm 153.3cm,书于延祐三年(1316),赵时年63岁。小楷《道德经》字体工整秀丽,笔法稳健,独具风格。卷首有明姚绶行书 松雪书道德经 六字,前隔水绫上有近人张爰二题。该本曾经为明项元汴、项笃寿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吴昌硕(1844 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庐、石尊者等。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氏工篆书,于石鼓文用力*深,其临写的石鼓文用笔遒劲,气息深厚,自出新意,被誉为 石鼓篆书*人 。 石鼓文*著名的拓本为明代安国所藏的先锋本、中权本、后劲本三种北宋拓本,三者以先锋本*古,以中权本存字*多。现以先锋本与吴昌硕七十二岁时为挚友王一亭精临的石鼓文墨迹对照出版。其中,先锋本所缺之字以中权本补充,吴氏未临之字以宋拓本复原后替代。
精选历代经典碑帖,加注释文,提示其艺术特征,供临习者读解临摹之用。
邓石如(1743 1805),初名琰,字石如,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清代杰出的书法家、篆刻家。曾经客居南京梅镠家,尽摹梅氏所藏金石善本,勤奋习书,无论寒暑,历八年而书法大成。时人誉之 四体书皆国朝* ,尤以篆隶名世。其篆书初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后学《禅国山碑》《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石鼓文》以及彝器款识、汉碑碑额等,以隶法作篆,对后世影响极大。
经典碑帖全本放大 丛书是针对书学者对经典碑帖放大临摹学习的需要策划的一套书法字帖。本丛书不仅甄选古代经典碑帖传世善本,原色放大,纤毫毕现, 好地呈现碑帖书写细节,而且对碑帖整体呈现也作了精心编排,使读者对碑帖全貌形成丰富清晰的认知。本丛书采用中式翻身的传统模式,给予读者古色古香的读帖临习体验。《散氏盘》是 经典碑帖全本放大 中的一本。
《自书告身》是颜真卿七十二岁时书写的楷书墨迹,此时,其书法造诣已至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一珍迹原藏清宫,民国时期流传到日本。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称这件书作 奇古豪宕 ,也有人评说这件珍迹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此帖结体宽舒伟岸,外密中疏;用笔丰肥古劲,寓巧于拙;章法布局若行书之流美;字形横细竖粗,字多藏锋下笔,点画偏圆,有些竖笔,中间微微向外弯曲,显得骨肉亭宏,沉雄博大,有一种高古气象和庙堂之气,尤能反映出颜书的风采。
智永,山阴永欣寺僧,名法极,人称 永禅师 ,陈、隋间著名书家,东晋王羲之七世孙。他初从萧子云学书,后继承祖法,精勤书艺,相传曾书写 真草千字文 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其传世 真草千字文 有墨迹本与刻本两种,刻本虽然 颇极精工,无复遗恨 ,但与墨迹本相比,锋芒等特点上要含混许多。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真书有王義之《乐毅论》《黄庭经》的意味,笔意精熟、气骨清健、圆劲古雅、柔中带刚,结构疏密有致、虚实相生,严整中有活泼之态;草书则字字独立,丰美匀适,没有太大的收放、起伏,也没有明显的墨色变化,显得平静、安稳,结构也相对平正,疏密没有太大的夸张,用笔精熟、委婉,字的内部线条流动感强,用笔以曲、圆为主调,有章草笔意。此帖代表了隋代南书的温雅之风,继承并总结了 二王 真草两体的结体、草法,从
《曹全碑》刻工精良,虽不免风损,字形轮廓及笔画起讫仍很清晰,原貌可鉴。横密纵疏,字距大于行距,透露出楷承隶变的信息。
《礼器碑》是东汉重要碑刻之一。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艺术价值极高,一向被认为是汉碑中经典之作。 名家墨宝选粹临帖放大本 将其书法内容整理放大,使字形、结构清晰明了,更加适应书法爱好者学习需求。
经典碑帖全本放大 丛书是针对书学者对经典碑帖放大临摹学习的需要策划的一套书法字帖。本丛书不仅甄选古代经典碑帖传世善本,原色放大,纤毫毕现,更好地呈现碑帖书写细节,而且对碑帖整体呈现也作了精心编排,使读者对碑帖全貌形成丰富清晰的认知。本丛书采用中式翻身的传统模式,给予读者古色古香的读帖临习体验。《颜真卿祭侄文稿 祭伯父文稿 争座位帖》是 经典碑帖全本放大 中的一本。
《兰亭序》,书圣王羲之天命之年的得意之作,记述了他与当朝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雅集兰亭、修稧事也的壮观景象,抒发了他对人之生死、修短随化的感叹。崇山峻岭之下,茂林修竹之边,书圣乘带酒意,挥毫泼墨,为众人诗赋草成序文,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遒健飘逸。此帖用笔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画之间的萦带,纤细轻盈,或笔断而意连,提按顿挫一任自然,整体布局天机错落,具有潇洒流丽、优美动人的无穷魅力。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无不倾心于兰亭而不能自拔。《兰亭序》真迹早已失传,传世之作均为临本,其中以 冯承素摹本 *为知名,此本被历代评论家认为是 下真迹一等 的临摹本,较好地保持了原帖本来的笔墨情趣和神态风貌,因卷首有 神龙 二字,故又名 神龙本 或 神龙兰亭 。本书将此 书圣 遗墨以放大三倍、放大百分之二十、原大三种
《淳化阁帖》是中国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深受书法爱好者喜爱。本丛书择选历代书法名家经典,辅以作品介绍、释文、作者介绍。特色:现市场上虽然称为经典书法的图书不少,但大多数都是翻印,缺乏新意,而且真伪杂糅。此套碑帖内容的选取原则以限度还原作品真迹原貌为主,选取高清大图,唐摹本或拓本,程度避免赝品的选入;选取能代表作者书法面貌的作品,例如此系列收入的王羲之作品集、王献之作品集有很多是原真迹拓本,而现市场上包括二玄社出版的多都是翻刻本,根本不能代表王羲之的书法水准。
大字《阴符经》,世传褚遂良所书。风格略近《雁塔圣教序》,笔势纵横清晰,天趣自然。深具 二王 行意、北碑意趣和古隶之美。 名家墨宝选粹临帖放大本 将其书法内容整理放大,使字形、结构清晰明了,更加适应书法爱好者学习需求。
韩道亨(生卒年不详),明代万历间人,字颖泉,擅书法。 草书起源于汉代,因其能适应快捷的汉字书写而受到欢迎,但也由于必须记背并熟练掌握其特有的书写方式而增加了学习难度。因此,将草书写法编为韵文歌诀来辅助记忆便成了很自然的选择。迄今所知*早的草书歌诀是宋元间人辑录的《草韵歌》。
经典碑帖全本放大 丛书是针对书学者对经典碑帖放大临摹学习的需要策划的一套书法字帖。本系列聚焦历代经典之作,本着 尽精微 的原则,大开本原色全本放大精印,为读者呈现了原大碑帖不易为人察觉的精微处。同时,又以 致广大 的理路,将原作缩小而全貌呈现,以启引学书者重视对原作的整体把握。本社一直在探索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有针对性的临习出版物,希望本系列的出版能为大家学习经典、师法古人带来有益帮助。《张旭古诗四帖 》是 经典碑帖全本放大 中的一本。
经典碑帖全本放大 丛书是针对书学者对经典碑帖放大临摹学习的需要策划的一套书法字帖。本系列聚焦历代经典之作,本着 尽精微 的原则,大开本原色全本放大精印,为读者呈现了原大碑帖不易为人察觉的精微处。同时,又以 致广大 的理路,将原作缩小而全貌呈现,以启引学书者重视对原作的整体把握。本社一直在探索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有针对性的临习出版物,希望本系列的出版能为大家学习经典、师法古人带来有益帮助。《米芾尺牍》是 经典碑帖全本放大 中的一本。
赵孟頫(一二五四 一三二二),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宋亡后,居故乡力学。元至元二十三年(一二八六),行台侍御史程巨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頫被推荐至京城,受元世祖接见,颇受礼遇。历任兵部郎中、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等。晚年官居一品,名满天下。卒年六十九,追封魏国公,谥文敏。传见《元史》卷一七二。为元一代书画大家,书法各体兼工,其行楷尤为著名,秀丽遒润,世称 赵体 ,于后世影响极大。明王世贞评其书云: 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之无敌。 赵孟頫传世书法中,诸体皆工,尤以真、行影响*为深远。其真书与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