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字典》是一部较为权威的金石篆刻工具图书,以许慎《说文解字》收录的九千三百余字为基本字,汇集自殷商至秦汉时期的甲骨文、钟鼎文、刻石以及秦砖、古陶、古玺、古币、古兵器之铭文,每字均注明出处或器物名称,所收例字之全,注释之细,在同类图书中实属少见。其检索、查阅之法,采众家之长,按《康熙字典》之部首次序分类,并引入现代检索方式,以笔画多寡编出检字总目。其书结构科学、分类精确,实为金石篆刻的《金石字典》於一九八二年台湾维新书局初版後,於一九九五年由中国书店再版。二十年後,汤成沅先生後人遵其遗愿三次出版。
陈巨来,号塙斋,别署安持,书斋名为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人,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印坛金石大师,被称为“刻印醇厚,元朱文为近代”。陈巨来平生刻印约三万方,全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都请他刻制元朱文考藏印和收藏印,张大千、吴湖帆、溥心畬、叶恭绰、江寒汀等大师及当时社会名流的印章,亦均喜出自其手。本书收录陈巨来印作近六百方,分“安持精舍印作”、“陈巨来自用印”、“七十以后印作”、“盍斋藏印选”四部分编排,是目前为止收陈巨来印作多的印谱,其中不少作品为首次公开出版,弥足珍贵。书中同时附有《安持精舍印话》原稿、陈巨来艺术年表等,是研究陈巨来篆刻艺术的重要资料。
全书编排体例清晰,书前有对于邓散木篆刻艺术的概述。书中篆刻分为有纪年作品和无纪年作品两部分,有纪年作品按照作品创作时间顺序编排作品顺序,无纪年作品按照艺术风格编排,著录作品和边款释文,作品尺寸、创作时间。书末编写邓散木的篆刻艺术年表和文献著录。本书为研究、学习邓散木篆刻艺术的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丰富和权威的*手资料。
本印谱为海上著名玺印篆刻收藏家高时敷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辑高氏几代家藏明清三百余年,共八十七位篆刻名家,二百四十七方篆刻名作,其中不仅有文人印开创者文彭、何震,浙派 西泠八家 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锺、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皖派大家吴让之,更有 为六百年摹印家开一门户 的赵之谦,兼有胡震、徐三庚、文鼎、钟以敬、释达受等当时活跃于印坛的诸多印人。全书共上下两册,分为《二十三举斋印摭》《二十三举斋印摭续集》和《次闲篆刻高氏印存》三卷。该谱所收之印细节精到、精神完满。钤盖异常精心,边款拓墨均匀光亮,为原钤印谱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由刘江主编的《中国篆刻聚珎( 辑古玺印共7册)(精)》共七本,分别为战国玺印、秦印、汉官印、汉私印,魏晋南北朝印、隋唐宋印、元印。每册分三部分组成,年代印制总论,国版,历代印评集评。 适合广大篆刻爱好者学习观摹。
《上海书法千年图史》是上海千年书法发展史的全景呈现,具有文化建树意义及艺术文库效应。全书以图证史,以史载图,图史合一,图文并茂,力求严谨简练,条目精要,论述客观,探幽抉微,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全书分为四卷:古代卷(从史前至1840年)、近现代卷(1840年至1949年)、当代卷(1949年至今)、篆刻卷(从1082年至2018年)。
全书编排体例清晰,书前有对于单晓天篆刻艺术的概述。书中篆刻分为有纪年作品和无纪年作品两部分,有纪年作品按照作品创作时间顺序编排作品顺序,无纪年作品按照艺术风格编排,著录作品和边款释文,作品尺寸、创作时间。书末编写单晓天的篆刻艺术年表和文献著录。本书为研究、学习单晓天篆刻艺术的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丰富和权威的*手资料。
全书编排体例清晰,书前有对于朱复戡篆刻艺术的概述。书中篆刻分为有纪年作品和无纪年作品两部分,有纪年作品按照作品创作时间顺序编排作品顺序,无纪年作品按照艺术风格编排,著录作品和边款释文,作品尺寸、创作时间。书末编写朱复戡的篆刻艺术年表和文献著录。本书为研究、学习朱复戡篆刻艺术的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丰富和权威的*手资料。
全书编排体例清晰,书前有吴颐人对于钱瘦铁篆刻艺术的概述。书中篆刻分为有纪年作品和无纪年作品两部分,有纪年作品按照作品创作时间顺序编排作品顺序,无纪年作品按照艺术风格编排,著录作品和边款释文,作品尺寸、创作时间。书末编写钱瘦铁的篆刻艺术年表和文献著录。本书为研究、学习钱瘦铁篆刻艺术的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丰富和权威的*手资料。
全书编排体例清晰,书前有对于方去疾篆刻艺术的概述。书中篆刻分为有纪年作品和无纪年作品两部分,有纪年作品按照作品创作时间顺序编排作品顺序,无纪年作品按照艺术风格编排,著录作品和边款释文,作品尺寸、创作时间。书末编写方去疾的篆刻艺术年表和文献著录。本书为研究、学习方去疾篆刻艺术的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丰富和权威的*手资料。
“元传国玺”疑案怎样引出皇太极肇立大清背后的秘密,乾隆因何大费周章推行官印改铸工程,两枚闲章小印如何成为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关键……
一、题壁,是指题写在山崖、洞窟、粉壁、门障等建筑实体或天然壁面上的书迹。 二、《陇南金石题壁萃编(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精装)》内容以金石、题壁为大宗,旁及部分代表性砖铭、简牍、瓦当、钱币、玺印、封泥、兵器等。 三、录文起于商代,止于清代(清代仅选录部分),分列九编;存目起于商代,止于民国,置于末编,名为“附录”。 四、编次以年代早晚为序,不拘类别。其中内容相关、年代相近篇目即相接而录,不拘年月。有年月者,以年月为次;无年月而可推定年代者,即以推定年代为次;无年月而可推定朝代者,即附其朝之末。 五、收录范围以陇南八县一区为主,地域适当向周边扩展,个别篇目旁及陇南邻县——陕西凤县、略阳,甘南舟曲,四川九寨等。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飞天4000余身, 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 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二十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 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本书囊括了富丽多彩的石窟壁画,其中含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