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书以历代篆刻形式发展为脉络,分为先秦古玺、秦汉官印、秦汉私印、明代流派印、清代流派以及近代名家的篆刻赏析,每本选100方印张,图文并茂, 内容分两部分:一、立体图(或边款)和印面图。 二、从历史背景角度解析印的由来、印面文字的含义以及大小尺寸;从篆刻创作角度分析印章布局、章法、刀法的处理等赏析文字。
《黄州寒食帖》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李白仙诗卷》中露出了刀劈斧凿之痕的。那线条的优雅,行气的从容,章法的疏密有致,给人一种精美绝伦之感。本书由创作范本和创作视频组成。将碑帖创作的讲解视频与临摹范本结合。为便于读者创作,每个碑帖均配有近原大的摹本,供读者直接创作和借鉴《黄州寒食诗帖》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目前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李白仙诗卷》用笔丰腴浑厚,气势苍古劲健,是苏轼受颜真卿、杨凝式二家的影响。又变古创新的行书作品。该书内容由书法名家任云程老师精心搭配,
本教材系*红色经典艺术示范基地研究成果,包括作品、鉴赏和基础知识与理论三部分。选取近160余件传统风格红色题材书法、篆刻作品,从笔法与刀法、字法等技法层面到章法布局和气韵等精神层面逐一评述鉴赏,阐发艺术奥旨,即借此题材学习传统,作为教学的辅助和延伸。后为艺术鉴赏基础知识与理论,均是对艺术学习的深化与提升,旨在加强学生审美能力与理论素养的提高,为艺术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黄州寒食帖》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李白仙诗卷》中露出了刀劈斧凿之痕的。那线条的优雅,行气的从容,章法的疏密有致,给人一种精美绝伦之感。该书内附临习范本,将本帖临习的讲解视频与临摹范本结合,为便于读者临习,本帖配有近原大的摹本,供读者直接临习和描摹。
作为行草书作品如何创作的指导用书,其内容包括大中堂章法、小中堂章法、对联章法、条幅章法、横幅章法、四扇屏章法、扇面章法等的讲解和例证。同时书中含有作者关于行草书创作的示范视频二维码,读者用手机扫码即可观看。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即“书法常识”“汉字演变”,使读者认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了解其大致演变过程,强化书法常识和书法欣赏能力(这些是学生书法常识与文字知识的考查内容),同时附加了汉字繁简体和繁简体的应用,以及测试题,让您轻松了解中国书法和中国文字! 本书突出实用性和适用性: 书中对书法常识的精炼与概括,使读者多方面、全方位地了解书法常识。 书中配有大量碑帖墨宝图片,便于读者直观了解经典碑帖,提高书法的欣赏水平。 书中配有汉字演变图片及字体图片,并附加有汉字繁简体及其应用,使读者真正熟知中国 的汉字。 让 多人走进书法,了解书法常识,提高欣赏能力,熟知中国文字!
李岚清同志情系教育,重视校训的建设工作和积极作用,特别选择一些高校的校训为内容,创作了系列篆刻作品。这些篆刻作品,使用的书体主要为小篆和大篆,力求规范、典雅,便于辨识,富于美感。 本书收录的校训篆刻作品共有182方,其中8方内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教兴国』和『德智体美』,174方为高校校训。这些目前都在正式使用的校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言简意赅,意蕴丰厚,不仅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也富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有利于师生明确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学习、诠释、铭记和践行校训精神。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又号秋庵,浙江仁和人。抚印为丁敬高足,有出蓝之誉,与丁敬并称“丁黄”。“西泠八家”为中国清代篆刻流派。浙派在丁敬之后,杭州籍印人蒋仁、黄易、奚冈继起学习丁敬,他们与丁敬一起,世称西泠四家或者浙派四家,后来,又增陈豫钟、陈鸿寿“钱塘二陈”称为西泠六家,后来又加上赵之琛、钱松,合称为西泠八家,他们是浙派的代表人物,对篆刻史的影响极为深远。本套书共计八本,精选八家篆刻作品约1600方印,汇集了我国篆刻印学的精华,去取之间,慎之又慎,可见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