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吴玉如先生书写的三幅作品组成,分别是草书《离骚》,小楷《黄庭经》,小楷《乐毅论》。其中《离骚》全文是吴玉如在莫斯科期间,在彩笺上用草书书写而成。吴玉如在莫斯科期间,还临写了王羲之的小楷《黄庭经》。这些作品作为信物送给了其爱人,保留至今。 吴玉如生前还曾临写王羲之的小楷《乐毅论》数本,此次出版的为留在其爱人处的手迹。此临本是一九三一年(岁次辛未)春天所写,当时吴玉如先生春秋正富、精神饱满,功力却已臻于人书通会之境,显得神完气足。如果对照原碑帖,会发现此次出版的《黄庭经》《乐毅论》与其极其相似,这也正是他所倡导的 临古人书必先极似,能似得其貌,而后任己为之,可言得其神 。这一理念能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提供借鉴。
本书辑录严复临隋代僧智永、宋代赵构二人所书《千字文》两种五件,前有《京兆丛书》总序一篇、专业介绍点评文章一篇,后附释文。
本书辑录严复临唐代褚遂良、怀仁、颜真卿、怀素等四家法帖四种,包括《文皇哀册》一组二件、《集王圣教序》一组、《争座位帖》一组五件及《论书帖》一组三件。前有《京兆丛书》总序一篇、专业介绍点评文章一篇,后附释文。
《刘仁刚大英博物馆馆藏书法作品集字法帖》内容包含了前赤壁赋、离骚、新唐书太宗本纪卷、前后出师表,共4篇书法巨制,它不仅是对作者数十年书法实践的回顾和小结,也是致力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汇报和宣示,对广大书法爱好者有很好的欣赏价值和参考价值。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行书”。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序》、《禊帖》、《临河序》、《兰亭宴集序》,为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 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王羲之与儿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孙统、李充、孙绰、谢安、支遁、太原王蕴、许询、广汉王彬之、高平郗昙、余姚令谢胜等“少长群贤”,在会稽山阴集会。兰亭雅集的“修禊”,是中国古代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到水边举行仪式,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祈福。 王羲之以特选的鼠须笔和蚕茧纸,首先写聚会盛况,描述环境——“茂林修竹、清流急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后笔锋突变,格调转为悲伤,写人生短暂,然而他并不宣扬“人生无常”、“及时行乐”,而是斥了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论调。通篇语言流畅,不勉强藻饰、通俗自然,结合骈句、骈散,灵活自如
《中国好书法:大师尺牍精品·米芾(放大版)》讲述了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又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对而已。”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度书也。”“智永砚成日,乃一能到右军(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钟(繇)、索(靖)也,可永勉之。”米芾称自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
本书收长卷《廉颇蔺相如列传》,草书,纸本。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卷内钤“内府书印”、“绍兴”连珠印、“内省斋”、“秋壑图书”、“顾禄私印”、“欧阳玄印”、“项子京家珍藏”、“永瑆之印”、“诒晋斋印”等诸多印鉴。其书法纵横穿插,活泼洒荡,笔势飘逸,转折流畅,是其入古出新的草书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