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的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
熊恩普,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从事中专语文、书法、美术教学三十余年,现退休定居上海,专攻书法创作及空间艺术设计工作。《熊恩普书法艺术作品集》主要内容:一、2000年至2016年60幅书法作品代表作。二、快乐书法班学员教学成果图片及文字。三、亦师亦友一壶先生—钱兆华书法艺术精品图片及文字。
杜工部行次昭陵诗,中国元代书法家鲜于枢的代表作品之一。鲜于枢(1257~1302),字伯机,自号困学民,渔阳(今属北京)人。至元间被选为江浙行省都事,官至太常寺典簿。此卷纸本,行书,纵32厘米,横342厘米,大字行书唐杜甫“行次昭陵诗”。 书法奇伟遒劲,自然流畅,有意韵圆婉、不假修饰之妙。卷前钤“典礼纪察司印”半印,明初曾入内府,清初为梁清标收藏,乾隆时入内府,均有鉴藏印记。 《石渠宝笈·初编》录,卷后有明王祎、宋濂题跋。
《历代千字文名帖临本:祝允明楷书千字文》结体平稳,俯仰欹侧变化不大,可以窥见其师承王献之、虞世南的轨迹。此帖既有魏晋时期王氏父子风华俊丽、遒逸疏爽之姿,又具初唐时期虞世南的气秀色润、外柔内刚之气。从用笔方面来看,其行草气息平和,干净利落,一丝不苟,笔势凝重、洗练,笔划之间很少有连笔牵丝,字字独立,互不相连。综观此书作,典雅平淡,落落大方,草法严谨。
《董其昌行书<心经>》是河南美术出版社为书法爱好者精心打造的系列丛书之一,共20册,精选了历代书法名家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赵孟頫、弘一法师等所书或集字而成的心经书法,每本均有彩色整图展示,便于欣赏,内文放大呈现,便于临摹。
王振坤先生是西北地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大漠书家。1994年以前曾连续参加全国展和靠前展,成就卓著。1994年以后销声匿迹不再参加任何赛事,潜心于书艺的研究。其代表作《王振坤书争座位帖》形神兼似,曾得到启功先生的高度赞誉,被专家誉之为时代精品之一。理论代表作《识读》其释文更加接近原帖本义,是理论上的一个突破。振坤先生的作品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又好象是在闲散的朦胧意识中创作的。这些飘乎不定的朦胧意识需要“碰巧”,一旦恰如其分的注入笔端就成了不可复得的精神印记,高境界的书法作品往往在此种情景偶然得到。本书是王先生多年来对书艺探索的理论结晶。
《新编中华标准硬笔书法字汇》收录了国家颁布的常用字、次常用字5700余个,以宋体、楷书、隶书、行书、草书、舒体、魏碑、篆书8种字体排出。所选范字按汉语拼音音节顺序编排,多音字只选取一种读音。《新编中华标准硬笔书法字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可以帮助广大硬笔书法爱好者书写更加快速、规范、准确。写一手漂亮的硬笔字是很多人的愿望,希望《新编中华标准硬笔书法字汇》能给予广大硬笔书法爱好者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