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兰名言篆刻选》主要选取先秦至清末医学以及文史哲等著作中有关中医药学的名言典故一百个,包括中医别称、中医典故、哲学理念、医德医风、养生保健、中医基础、治则治法、中药方剂等内容,邀请沪上三十余位篆刻艺术家共同参与创作,集多种流派风格于一书,将一百件铭心之作汇辑成谱,实现了中医药学与篆刻学这两门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以篆刻之美呈现中医之道,以中医之道诠释篆刻之美。书中另有对所刻内容的简要释义,使读者一目了然,在欣赏篆刻作品的同时,可进一步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精神与精髓。《灵兰名言篆刻选》可供中医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医师、中医爱好者、篆刻艺术爱好者等参考阅读。
青田有座山,太鹤山。 太鹤山,位于青田县城北面。县城“鹤城”因古时白鹤栖息而得名。相传唐代道士叶法善在此养鹤、炼丹、试剑、点易,后得道跨鹤升天而去,故又名“试剑石”“丹山”,为道教胜地三十洞天。 太鹤山有八大景观:谢桥春晓、丹山溅玉、仙乡问鹤、环翠孕秀、望江舒啸、混元试剑、滴露点易、抚松听涛,它们各具特色,各具风采。 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太鹤山先后设有瑞龙书院、混元书院、心极书院、正谊书院,培养熏陶了无数文人雅士。 流连于太鹤山:古松参天,奇石林立,寺庙庄严,亭阁静穆,摩崖自在。“何事别寻仙境界,此山旧是鹤家乡”,“石试剑井炼丹天下名山堪占一,亭藏经松巢鹤邑中胜景实无双”。
《陈哉畏篆刻书画作品集》汇合了作者的篆刻书画,作者由于长期较为精准地临刻分析各个时期的印章,所学知识在自己的创作中得以运用,并表现出对各类印式多有涉及,做到印路较宽各臻其妙。从中不难看出对传统艺术的体现以及个性的流露。 在秦汉印为主体的印作中表现出了在平直静穆中见古质、在细节的微妙处见匠心。其多年来对篆书的学习,尤对铁线篆所下功夫尤深。对艺术的广泛学习还表现在版画上。多幅反映生活及所在矿山场景的作品,共有数十件发表、展出。
《王羲之书法集(套装共4册)》收录王羲之书法作品百余幅。楷书、草书、行书都在其列。他的楷书方正、妍美,楷书代表作《黄庭经》颇有秀美开朗的意态。他的草书婉健。王羲之的草书是从汉魏章草的结体中蜕化而来,收笔没有了磔笔,风格华贵典重,妙处在于字法丰腴,起止转折,字口锋颖如新。如《长风帖》,通篇一气呵成,字与字之间连续写下来的为大多数,几乎所有的行笔和止笔都融入到不断的运笔动作中,即便有断开的地方,也有笔断而意连的感觉;即便在连续的运笔中,也可以看出楷书体制中的基础规范——起、收、转、折、停顿;即便是草书,也从容不迫,忙而不乱。他的行书清俊飘逸,代表作便是被称为“天下行书”的《兰亭序》。
《汉·曹全碑》是针对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而编的,全书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简述和套书概况介绍;二是碑帖原文展示(含前后跋文、释文);三是对碑帖的赏析文章。套书采用函套折页精装形式,设计考究,值得买家收藏。《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现存于陕西省西安博物馆碑林。《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字体飞动,结构舒展;从其书风上看,此碑的阴柔之美为其特色,寓清秀于风月之间,开明丽清雅一路。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将它视为汉碑至宝。也是目前我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
本书为元白篆刻的印谱,收录多种风格的“茶烟云山”篆刻,并附有不同内容的边款和印章的立体彩图。作者为有代表性的海派篆刻艺术家,篆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艺术门类的一种,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欢。本书详尽地展现了作者的创作风貌和艺术成就,对于篆刻爱好者及研究者有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