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书法家房弘毅编写,是对古今十多位书法家临写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的集成,其中有代表性的古代书法家有董其昌、黄自元、姚孟起、王仁堪、林则徐等人,今人书家有:胡汝霖。启功、邓散木、康雍、胡问遂等人。他们所书临本在欧阳询刚劲婉润的基础上融入了个人的理解,可谓各有千秋。该书对广大书法爱好者临摹和学习《九成宫醴泉铭》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颜真卿的行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历代名家碑帖临习·颜真卿行书临习:》是颜真卿行书经典作品,以供人们欣赏和临习。
《余秋雨书法(第3卷):庄子译写(本)》是对庄子有代表性的作品《逍遥游》的今译以及对原文的书写。今译严格忠于原文,但不缠绕于背景分析、历史考订,而是衍化为流畅而简洁的现代散文,借以展示两千多年间文心相连、文气相续。书写,用的是行书。作者在自己所有的行书作品中,对《逍遥游》的书写较为满意。这份长篇书法,已镌刻于中国道教圣地江苏茅山。
米芾蜀素帖苕溪诗帖经典碑帖还原放大集萃
《中国简牍书法文化》从简牍文字的形成、风格、适用范围及书刻方式到简牍的价值,概括了简牍形成的历史及它对后世书体的广泛影响,并从楚简到汉简简牍墨迹进行分段研究,提出了简牍书法演变的轨迹为“春秋或体”、“战国俗体”、“秦汉古隶”三个阶段,以楚简为典范,对简牍墨迹所体现出的玉箸法、飘带法、蝌蚪法、柳叶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夸张绮丽、飘逸潇洒、诡异神奇”十二字风格。《中国简牍书法文化》知识性、专业性强,是集历史、文化、个人书写实践于一体的专业学术著作。
《大学书法教程》包括书法概论和技法训练两部分。书法概论部分既包括传统中的重要思想,也包括一些具有理论深度的的讨论。教材中没有包含书法史部分,这是因为我们考虑到“中国书法史”可以作为单独的选修课来开设,与本课程应当有明确的区分。但必要的历史知识已经穿插在《大学书法教程》的各个章节中,特别是各种书体的发展,与历史有关,但与训练关系更紧密。
卢国联编著的《黄道周孝经》介绍了,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或幼平),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汉族,明代福建漳浦铜山(现东山县)人,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儒学大师。天启二年(1622)进士,深得考官袁可立赏识,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因抗清失败被俘。隆武二年(1646)壮烈殉国,隆武帝赐谥“忠烈”,追赠文明伯。清乾隆年间改谥“忠端”。道光四年(1824),从祀孔庙。黄道周《孝经》纸本,凡11.5页(23面,其正文10.5页,21面,款跋1页2面)半页23-4×12.7厘米。署款:“崇祯辛巳之冬黄道周颂并书于白云之库。”并跋云:“是作《颂》之初本,起草未定,有更易十余句,及改定数十字者,要其大概,尽在初编,时已凝寒笔硬,而是编细书未甚潦草,不忍弃置,后之览者,或有谅其草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