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就像跟一个老朋友聊天,你说:“诶,那天我看完《闪灵》一直在做一个同样的噩梦诶!”他便回一句:“老子都看了100遍了,下次你把我也梦进去。”或者他问:“你觉得《番茄杀手》跟《大便怪物》哪个更恶心?”你回答:“你恶心!”这大概就是恶趣味吧。生活里哪有那么多见义勇为、学习雷锋,反倒多的是无处不在的恶趣味。我们喜欢看别人出糗,喜欢嘲笑和讽刺,这都是生命中很难抹去的本真味道。但是好在我们敢于去承认这一点。把那句名言“我很丑,但我很温柔”改写一下就是“我很恶心,但我很诚实。”这里的“恶心”不仅仅是奇葩的雷人造型、飞溅的各种汁液、有意无意暴露出的器官和内脏,还有那种孜孜不倦追求这种体验的欠虐的心。
《光与真的旅途 电影笔记二十四则》是电影学博士、知名影评人苏七七的第四本影评集。全书分上、下两辑,分别收录了作者观看国外经典电影以及中国具有影响力的电影的评论文字。上辑所选电影均是世界电影大师 包括伯格曼、塔可夫斯基、费里尼等导演的经典之作;下辑所选影片多为青年独立电影,是实践作品,也是在电影爱好者中产生过巨大影响力的作品,包括一些争议性作品。影片的选取兼顾大众与小众、经典与突破,能一定程度满足不同爱好的读者需求。虽然是偏向专业的电影评论,但是因为苏七七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审美眼光,以及每篇评论前后偶尔出现的 个人化 表达,使得本书具有了私人化的、散文式的、自由、真实的风格,没有专业论文板着面孔的 一本正经 ,更多了些发自内心的感触与领悟,亲切、从容、自在,能给读者带来比较好的阅读
小说家看电影的心得之作,电影实践者的贴身札记。 从色彩、光线,聊到真实、隐喻,从特吕弗、黑泽明,聊到卡佛的小说、《漫长的告别》 在唐棣的世界,文字和影像都只不过是工具,用以进行一场穿梭于文学与电影、想象与真实、理论与感受之间的潇洒漫游。
与其说,这是两本书;不如说,这是我的十年。 2008-2018,亚洲-欧洲-美洲-非洲,近三十个国家的九十座城市。 萨特的《词语》,是我的分水岭。他建了一座词语城堡,在里面刀光剑影、呼风唤雨,*终摧毁了他的虚拟王国。而我就像伍迪 艾伦的电影《开罗紫玫瑰》里从银幕上走下来的男主角,走进女主角的生活,寻找戏剧与现实的对照记。 现代美国人韦斯 安德森对老欧洲做了一场巴洛克想象,致敬 世界主义者 茨威格。某种意义上,我也是一个世界主义者。用真实界的行走,修正想象界的幻觉。 苏珊 桑塔格说:我喜欢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同时已经走出了很远。 感谢走过的每一座城。吮吸着它们的光华,我变成现在的样子。 诗人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怀着乡愁在四海寻找家园。 未来,我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但一定会继续走。 行走,也是我的
与其说,这是两本书,不如说,这是我的十年! 2008-2018,亚洲-欧洲-美洲-非洲,近三十个国家的九十座城市。 萨特的《词语》,是我的分水岭。他建了一座词语城堡,在里面刀光剑影、呼风唤雨,*终摧毁了他的虚拟王国。而我就像伍迪 艾伦的电影《开罗紫玫瑰》里从银幕上走下来的男主角,走进女主角的生活,寻找戏剧与现实的对照记。 现代美国人韦斯 安德森对老欧洲做了一场巴洛克想象,致敬 世界主义者 茨威格。某种意义上,我也是一个世界主义者。用真实界的行走,修正想象界的幻觉。 苏珊 桑塔格说:我喜欢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同时已经走出了很远。 感谢走过的每一座城。吮吸着它们的光华,我变成现在的样子。 诗人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怀着乡愁在四海寻找家园。 未来,我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但一定会继续走。 行走,也是我的
.
《悲欢有时唯爱永恒(和黑玛亚一起看电影)》是黑玛亚的电影评论随笔集,介绍了8个国家和地区的30部经典而容易让人忽视的好电影。在带给大家更多美好的宗旨之下,黑玛亚一如既往地以优雅的品格和优美的文笔给读者带来从容、宁静,传递着电影带给人的真理和慰藉、爱与美。
乔治 伯尼肖说,找寻上帝,*好的地方是花园。卢梭说,植物学是纯粹出于好奇心的研究,一个热爱思考、心性敏感的人,能通过观察自然和宇宙的神奇得到快乐。杀手莱昂在温暖的阳光中细心擦拭自己的盆栽:它是我*好的朋友,它永远都很快乐,从不发问。 佛祖与迦叶的拈花微笑,泰戈尔的秋叶与夏花。还有什么能取代花朵,成为美好的象征? 植物与电影的因缘际会,美好与美好的结合,怎能不感动人心?
《黑山阻击战》讲述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某纵队在天寒地冻缺衣少粮情况下,与五倍于已的敌人展开了浴血苦战,坚守住了黑山战略要地,使北上的主力部队完成了强有力的包围,将敌人西进的兵团全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