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除了闸述歌唱训练中技法方面的知识外,还着重介绍了音乐院校声乐系和师范院校音乐系(科)对声乐专业考试的不同要求,并对声乐考试曲目的选择与准备、考前的身心调整、考试时声乐技术的运用和表演才能的发挥等问题,都作了较有针对性的论述。这些知识对声乐考生来说是十分实用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时甚至关系着考试的成败。本书除编选了数十条各类技术训练的常用练声曲外,还附有数百首不同程度的中外优秀声乐作品,供学习美声、民族以及通俗唱法的考生们选唱。
本书为乐理基础教材,适用于入门级别的学生。全书共二十课,由五线谱基础知识及音符识谱开始,逐步讲解高低音谱号、时值、节拍、休止符、升降记号等,每个知识点后附有练习示例,每一课后附有一套完整的练习题。谱例练习部分为选自常见音乐教材中的乐曲,并提供音频,此外,整本书采用大音符排版设计,更贴合孩子们的学习需求。
本书分别从乐器学、交通及礼乐制度的视角研究古代音乐文化。其内容可以分为上、中、下三部分:第一部分(上篇)运用乐器学的方法研究曾侯乙墓出土乐器、古琴以及唐宋时期的弓弦乐器,内容涉及曾侯乙墓乐器的性能、功用与组合;八音乐器分类法;中国早期的多声音乐思维;曾侯乙编钟的 套数 与 编列 ;古琴起源以及中国弓弦乐器的滥觞与发展等问题。第二部分(中篇)从礼乐制度的纬度审视曾侯乙墓及海昏侯墓的乐器组合问题,内容涵盖曾侯乙墓乐器组合所映射的先秦礼乐关系以及海昏侯墓乐器组合所反映的汉代礼乐 拟古 问题。第三部分(下篇)通过交通(丝绸之路)审视古代东北音乐文化及音乐交流等问题,内容包括丝绸之路与渤海国音乐文化,丝绸之路与古代辽宁音乐文化等。
音乐在诸姊妹艺术中,是性质全然卓拔不群的一种奇特的艺术。 丰子恺 如果说艺术分为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话,那么音乐就是时间艺术的代表。 音乐有哪些种类?音乐入门要经历哪三个阶段?如何认识乐谱?如何练习唱歌?如何演奏 钢琴、小提琴、口琴 等几种常见乐器? 西方音乐是沿怎样的道路发展至今的 在本书的五堂音乐入门课里,丰子恺先生将针对这些问题,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图解一一作答,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向音乐殿堂的大门。 丰子恺写作该书(指《音乐入门》)之热诚态度,透过细心解释之文句而引起读者吸收知识之兴趣。 1979年9月5日《信报》 在三十年代, 子恺兄为普及音乐绘画等艺术知识写了不少文章,编了好几本书,使一代的知识青年,连我这个中年人也包括在内,受到了这些方面很好的启蒙教育。 叶圣陶
近年来, 英皇考级 逐渐在我国展开,越来越多的国内学生、正在从事普及性音乐教育的老师们和热爱音乐的家长们都在积极学习有关 英皇考级 的知识和参加 英皇考级 。为了给更多的学习者,尤其是对英文版 英皇考级 音乐理论教材还不甚理解的学习者带来方便,加快理解和学习的进程,《英皇乐理实用教程(1-5级)》作者张绮琳参照2018年 英皇考级乐理大纲 ,将在 英皇考级 乐理1-5级的考试中出现的内容进行提纲式、要点式的总结和排序,并进行详细地讲解,每一知识点都附上相应的模拟试题和参考答案,给教师、 家长和学生们提供一些帮助。
北宋朱长文所著《琴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整的琴史专著,也是中国艺术史上无可替代的琴史研究经典。 全书共六卷,系统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到宋朝为止的琴史资料。前五卷按时代顺序收录 156 个与琴有关的人物的事迹,如帝尧、孔子、伯牙等,评论了重要琴人的观点和价值。末卷为 11个琴艺专题论述,如释弦、明度等琴学理论。《琴史》珍贵的资料和论述对于今天读者认识和理解古琴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专业琴手和业余爱好者,以及传统文化爱好者的提升和进阶读物。
《听觉训练——旋律的练习》在进阶上遵循调性、节奏、复调(二声部)三条发展线索,共有14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56课。在节奏线索上,以二分与三分性律动为基础螺旋进阶,与《听觉训练——节奏的练习》 相一致,共同为系列教材。在二声部旋律进阶 上,以听觉的难度为依据,以复调理论为指导,从和声性、自由对比、模仿、复对位、可动对位发展至小赋格曲。在学习方法上,抓住每课内容的文字提示,特别是二声部的旋律练习需要从理论上熟悉其创作手法,把握其内在联系,从而更好的完成课题。
基本乐理做为音乐高考中的必考科目是广大音乐考生入学前必须学习的内容,要想学好这个科目并且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不仅需要扎实掌握理论基础,还需要了解各种考卷题型并深入练习。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到的就是从高考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设置为三大部分:部分把乐理应试知识点一网打尽,并循序渐进归纳为十四章,每章分三节(知识点汇编、常见题型讲解、专项练习);第二部分是检验部分知识点掌握情况的综合强化练习;第三部分精心选择了近十年的全国各音乐学院、各省联考招生乐理考题试卷。 本书另一个主要的特色是使用了二维码技术,对应本书我们录制了详实的视频课堂。考生在单元学习中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就可以方便直观的结合图书学习视频讲座。更可以从高考繁重的学业中利用起一切点滴时间达到实用、高效地学习
本书是为音乐教育者探索幼儿音乐教育与世界文化背景下音乐融汇的宝贵资源,聚焦于学龄前、幼儿园和一年级(出生至七岁)儿童的音乐生活,概述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世界音乐教学法,包括非正式与正式的教学方法,以及一系列音乐学习辅助工具和材料,并采用了包括歌唱、聆听、舞动、讲故事和乐器演奏在内的多元性方法。当幼儿逐渐融入最初的家庭与社区环境时,他们也可以通过以儿童为中心的音乐与相关艺术体验,进入更广泛的文化社区。这些体验可以成为幼儿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载体。本书以充满趣味的互动与非正式教学原则为核心,各章节揭示了培养儿童音乐和文化知识与技能的技巧和策略,注重音乐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书还通过有意义(且愉悦!)的音乐参与活动,探讨了儿童的视角和潜力。
本著作选择欧洲乐坛重要级作曲家沃尔夫冈 里姆及其分别创作于20世纪的三首经典管弦乐作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里姆本人创作思维、艺术观念、文化背景、写作特点的论述,对其三部作品作曲技法、创作思维、美学原则、修辞逻辑等方面的系统分析,旨在客观反映和总结在现当代创作语境下,欧洲音乐创作的继承、创新、发展和变异。
视唱练耳与乐理,是音乐学习者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书针对上海音乐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出版的《乐理视唱练耳考级教程》,结合广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乐理知识点进一步提炼,设计与编写了一整套练习题,让学生切实能够通过本书,从零开始,扎实、系统地学习、理解各项乐理内容。同时,针对视唱练耳这一重点、难点课程,在本书中,也专门对听觉方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内心听觉。书后附有六套模拟试题,扫描二维码可获取在线音频与试题答案。
本书从 晚期风格 论题出发,通过 离散意识 与 病残风格 两个方面,对二十世纪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的晚期作品及艺术风格特征进行系统的探讨与解读。全书共四章,第一章论述阿多诺、萨义德等人的晚期风格理论,以及新音乐学视阈下约瑟夫 施特劳斯提出的 病残风格 理论,并对巴托克的晚期创作进行划分和界定;第二章讨论在 离散 语境中,巴托克特殊的创作经历和身份建构下的创作新路向;第三章借鉴文学研究中的 疾病叙事 与音乐学研究中的 病残风格 方法,对巴托克晚期作品中的 怀旧 风格与隐喻性内涵进行解读;第四章涉及巴托克晚期的接受与音乐遗产。本书较为深入地挖掘了巴托克 晚期 的艺术价值,并对 晚期风格 理论形成补充。
本书是南一先生的古琴移植作品集。古琴移植曲是指将创作成熟的歌唱作品或者器乐作品,通过一定的手法改编之后,使之适合古琴的演奏。古琴移植曲不仅可以丰富音乐曲目本身的风格,还可以让大众更加容易接受古琴,喜欢上古琴。本书共收录了18首古琴移植作品,不仅包括时下的流行歌曲,还包括器乐类和琴歌类曲目。每一首移植作品的呈现,都是通过对原曲的和声编配、指法安排、书写方式等的反复推敲与斟酌,力求更好更完善地保留原曲的味道,同时突出古琴自身的特色。本书适合古琴音乐爱好者和专业学习者使用。
这是一本幼儿园音乐教育领域欣赏活动如何设计、组织和实施的实践类图书,科学而可操作性强,对幼儿园教师开展欣赏活动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本书在结构上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幼儿园欣赏活动教育教学特点,二是幼儿园欣赏活动设计,本部分包含中国儿童歌曲教育活动设计、戏曲风格歌曲教育活动设计、外国儿童歌曲教育活动设计、游戏化欣赏活动设计,三是幼儿园欣赏活动教育教学实践体会。本次改版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书中所有的教育活动案例分小中大班,以便于教师使用,二是书中活动案例大约去掉二三十个,三是增加游戏化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案例,四是增加一个块面,对优秀教育活动案例进行分析,五是增加两个示范课视频。六是纳入“幼儿园音乐教育研究丛书”。
本书是作者潜心推敲、研究,将东皋琴谱48首乐曲全部 打谱 ,以简谱和减字谱对照的方式刊出,并撰写了详细的打谱心得。《东皋琴谱》的48首乐曲,可以分为三类:1、东皋自度词和乐。2、名家诗词的配乐,如欧阳修《浪淘沙》汉武帝《秋风辞》白居易《长相思》王维《阳关曲》和《阳关三叠》,柳永《八声甘州》杜牧《送隐者》,林和靖《梅花》等。3、古代文化名著的配乐,如《中庸 大哉引》等。
本书在结构上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幼儿园歌唱活动教育教学特点,二是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设计,本部分包含中国儿童歌曲教育活动设计、戏曲风格歌曲教育活动设计、外国儿童歌曲教育活动设计、游戏化歌唱活动设计,三是幼儿园歌唱活动教育教学实践体会。本次改版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书中所有的教育活动案例分小中大班,以便于教师使用,二是书中活动案例大约去掉二三十个,三是增加游戏化歌唱活动案例,四是增加一个块面,对优秀教育活动案例进行分析,五是增加两个示范课视频。六是纳入"幼儿园音乐教育研究丛书"。
本书是作者根据多年的传统和声教学经验,总结提取了斯波索宾和声学的技术要求与写作方法,运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语言习惯,由浅入深,突出重点,运用通俗易懂的书面语言撰写的作曲专业技术理论书籍。全书内容共五十八章,与《和声学教程》一书相对照,是学习斯波索宾和声学的良好辅助教材。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传统和声学理论技术,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使用价值。
2020年12月举办的全国基础教育音乐名师工作室成立暨首届音乐名师工作室建设高端论坛上,数十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围绕“音乐名师工作室建设与卓越音乐教师培养”这一主题展开论道,交流分享了各自工作室建设的理念、经验、做法与成果。《音乐名师引领力》一书展示了各名师工作室建设经验与成效,是这次论坛的成果结晶。
本书是一本国内少有的萨克斯管重奏曲集!由中国大众音乐协会萨克斯管委员会会长尹志发、副会长尹升华在长期教学积累的基础上,为满足广大重奏爱好者的需求而编写的。这本曲集吸引力的特点就是组合形式多种多样、自由搭配,可供任何情况下选用,如就2人可以选二重奏,水平高一点可选有些难度的,水平程度低的可选较为简单的,多于5人可选择合奏或将四、五重奏的每个声部加1~2人。其次,曲目内容丰富,包括世界各国耳熟能详的民歌名曲、流行歌曲和中国民歌、经典红歌作品。
《杨燕迪音乐文丛》(增订版)是杨燕迪教授多年来在各个报刊杂志中发表的音乐评论文章集锦,包括《歌剧的误会》《遗憾的聆听》及《何谓懂音乐》三本。其中,《遗憾的聆听》一辑主要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来针对当下音乐生活现况的评论,大都可谓「应景」或「应时」之作 如重要作曲家的诞辰或逝世纪念,观看现场演出之后的有感而发以及相关演出的节目单说明。 杨燕迪教授在写作时希望这些文字不仅「就事论事」,而且牵涉更宽、更远的议题和关怀。关于音乐评论,他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 评论家面对音乐作品、音乐表演和音乐现象,不但要以内行眼光和表述涉入音乐本身,同时也应该让音乐与更广泛的人文性议题发生尽可能丰富的关联。此次增订版又收录了自2014年以来作者撰写的新篇章,内容更加丰富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