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属于专题性研究文集。研究对象都是珍藏在民间的原声音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搜集、调查和研究。本书涉及的音响资料来源,远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 民歌普查活动(第一、二单元),近到2014-2015年作者组织的师生采风活动(第三、四单元)。针对音响的描述,大部分为2020年以来写就的未发表文字。北京通州号子为整体撰写,其他为一首谱例配合一篇文字。不求覆盖全面,只看重作者的在场和资料的真实。目前此类的出版物还是比较少的,几个研究对象多数是第一次被作为原声音响进行全面考察,成果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能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创作、表演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
本书是我社"古今楹联经典"系列新增品种.何绍基(1799一一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人,故世称"何道州".道光年间进士.有《东洲草堂文钞》20卷、《东洲草堂诗钞》30卷等传世.何绍基书法会通颜鲁公、大小欧阳、李北海、苏东坡诸家,被为"有清二百余年第一人".平生书作,以对联居多,故他又被称为"书联圣手".本书选取了何绍基百余幅楹联,展示何绍基的书风的精彩魅力和对联的精妙内涵,供学书者参考.
《更易上手流行古筝超精选》(新版)是一本适合初学者的流行古筝曲集,书中收集了热门的流行、经典歌曲,曲谱全改编为D调,每个音都标注了指法,可作为0~3级的初学者教程或考级曲目之外的补充曲集。
本专著从文化生态视野对布依族古歌概念、分类、分布和传承进行了一个立体透视。布依族先民对古歌的“创作”不可能不被打上时代烙印,这一“烙印”就是古歌产生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 布依族先民通过创作古歌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去描绘自然、图腾、鬼神和祖先的应然状态,借此来彰显人的创造力和抚慰人的心灵。他们将布依族历史文化“碎片”,通过古歌较为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古歌蕴含的民风习俗,启迪着人的智慧和教育规范着人的行为。古歌成为维系布依族社会认同和族群认同的价值符号。古歌崇尚勤劳勇敢、纯朴善良、尊老爱幼、内敛而不张扬的价值取向成为布依族文学中的“遗传微粒”,对后世布依族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古歌荟萃了布依族先民的思想文化精华,具有多学科学术研究价值。
《中国声乐的民歌教育传承》重点梳理自20世纪初至今,民歌进入学院教育的传承轨迹。以中国声乐教育家邹文琴、刘辉的声乐教学为研究对象,对中国传统民歌演唱资源运用到现代声乐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考察;并以民歌进入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的非遗活态传承案例为切入,进一步解读中国高校的民歌教学,观察地域传统民歌纳入声乐教育的制度与策略。
本书是针对零基础尤克里里弹唱音乐爱好者量身编写的一本入门级别的流行歌曲尤克里里弹唱参考书籍。精选了近几年流行的流传度广,群众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即兴编配。
《大美昆曲》是作家杨守松的新作,叙写发源于昆山的昆曲,由经济昆山的报告转至文化昆曲的大写,借昆曲来说中国梦。该书叙写了昆曲前世今生的历史演进、当代昆曲大师名家的艺术贡献、精神风采以及有关昆曲的颇有意味的人和事。作品取材广泛,不拘一时一地,从江浙沪到京湘,不拘一格,随手拈来。作者以对昆曲的敬畏之心来引领思考,既有悠长的历史纵深感,又在时空维度等方面作了新的拓展和开掘,使得作品既有叙事的厚重度,又有丰富的内涵。
本书是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表演艺术类)为适应教学发展以及传承鄂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而编写的地方特色教材。在鄂南地区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本书利用钢琴曲这一极具现代意义的音乐文化形式对当地的民间音乐进行了发觉与整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收集并整理了鄂南地区历史以来的民间音乐,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适度创新,使之具有浓郁的地方面族特色,表现出独特的音乐审美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还选取了团队根据民族音乐审美特征而创作的原创民族音乐钢琴曲,使鄂南地区这一地方特设非物质遗产形式焕发新的生命。
本书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中的一本。本书以传承人王双福的口述为主线,不仅展示了太平歌词的历史、传承发展、表演等内容,也将传承人所赋予非遗的温度、情感、个人价值等相互交融的人生体会赋予其中,是研究、记录王双福和特定历史时代背景下非遗项目面貌的珍贵资料,对于研究太平歌词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其推广与普及有重要意义。
本书以荆楚民族器乐为研究对象展开论述,其特点在于:以某一地域——荆楚地区——的民族器乐为对象,并结合不同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的和人文的),进行论述。其内容不仅涉及荆楚音乐文化区概况,荆楚音乐文化区代表乐种简介、荆楚音乐文化区器乐研究述评,还包括荆楚音乐文化区代表乐种的个案研究,既有荆楚民族器乐的总体勾勒,也涉及具体乐种微观分析。
《笛、萧、埙、葫芦丝实用演奏教程》是笔者通过认真学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西安石油大学2020年本科教学工作报告》,并结合自己十几年乐器演奏教学法的研究成果,探索将音乐美育纳入综合大学公共课程体系的背景下编撰而成的。 综合型大学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不同于音乐学院高精尖乐器演奏型人才培养,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专业综合水平高、实际操作能力强的音乐人才。本教材由简到繁、先易后难地对四种传统民族管乐的演奏技法进行阐述,使学习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四种乐器的演奏法。 此外,本教材也可为健全普及综合大学艺术教育所用,教材谱例全部采用我国传统民族音乐音调,有利于教师潜移默化地将传承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思政内容融入教学之中。以上内容是同类教
本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竖笛简介”。通过介绍竖笛的结构、基本演奏要求,手型指法、演奏技巧等,对之后的实践演奏打下理论上的认知基础。第二部分为“课堂曲目及拓展曲目”。“课堂曲目”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水平特点进行的选曲,与国家音乐教材(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音乐教材)紧密结合,曲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学习的年龄段特征紧紧结合。“拓展曲目”言下之意即为教材之外的曲目,有一定的演奏难度,音乐形象鲜明,音乐色彩丰富,是为音乐教师及优秀演奏团队提供的表演及比赛曲目。
舒芳编著的《零基础学琵琶/零基础学音乐丛书》全面综合地讲解琵琶基础知识、乐理知识和演奏技法,可以从零基础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演奏这种被誉为“民乐”“弹拨乐首座”的弹拨乐器。全书分认知、起步、演奏三个篇章,以图示解,教你演奏一些耳熟能详的曲目,适合初、中级琵琶爱好者作为自学用书,也适合相关琵琶专业作为培训教材或教学参考用书。
本刊所设的栏目广泛涉及戏曲研究的多元领域,刊登戏曲理论、戏曲批评、戏曲遗产研究、深度访谈、戏曲史研究、戏曲文化研究、地方戏研究、比较戏剧、表导演艺术、戏曲音乐、文献考证、少数民族戏剧及各类专题研究。
本书针对广大二胡爱好者开发的,以汇总普及程度较高的各风格音乐曲谱集为主。自媒体时代,流量当先,网红效应代来新机遇;国风盛行,传统文化发展流行化、国乐兴起;各大网络平台流量神曲曲库丰富、脍炙人口;通过调研,二胡是学习人群较多的民族乐器之一,适合进行创意性发掘。 1.80%选曲是当下近期新、热门的歌曲; 2.动漫模块选择的乐曲在漫圈十分流行,漫迷耳熟能详,可以扩大二次元小伙伴们的购买量;影视模块选用当下的热播剧
书为针对零基础学习者的陶笛入门教材,全书共12章,每章指出明确的技术训练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各章节配有针对性指法练习曲与吹奏技术练习曲,并仔细筛选了50余首适合吹奏、能发挥陶笛表现力、富有意义的中外名曲和流行音乐作品,全书配备在线音视频,提供教学讲解、演奏示范与伴奏音频。
本书是一本关于广府风俗歌谣的通俗读物。全书分7个部分,分别介绍了童谣、小唱、龙舟歌、咸水歌、婚俗歌、喊歌和竹枝词等,后附清代招子庸《粤讴》中选出的24首广府歌谣。本书内容通俗易读,是了解广府歌谣很好的一部入门读物,有助于读者形象地了解清代以后广府歌谣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本书是针对零基础尤克里里弹唱音乐爱好者量身编写的一本入门级别的流行歌曲尤克里里弹唱参考书籍。精选了近几年流行的流传度广,群众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即兴编配。
本书450首练习曲大多都在16小节左右,让学习者可以有针对性地训练二胡专项技术项目。演奏者在练习时,要充分利用每首练习所带有的反复记号,多次地重复练习。因为二胡练习曲篇幅较为短小,谱子很容易记。学习者若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每天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关项目组成一套“每日练习”进行训练,相信一定能较为轻松地让二胡演奏技巧得到迅速提高。本书以基础练习、指法技巧练习、弓法技巧练习和其他练习为序,分为四章,每一章按具体的训练项目分为若干个单元。在练习时,二胡演奏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