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以其对中国器乐和古今中西文化的熟稔,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的五种重要乐器与特殊生命情性关联起来,从琴与高士、琵琶与侠客、笛与书生、筝与儿女、胡琴与常民生命性的相形相契入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概述了中国乐器的特质。乐器与生命属性的此种连接,因此也就不只反映了中国器乐独特的历史发展,更根柢地映照了中国人在音乐乃至生命上不同于西方人的一种态度。
演奏级的考试按照乐曲掌握的不同要求分为三个等级:演奏一级、演奏二级和演奏三级。《中国古筝考级曲集(套装共3册)》每一级别选定五首乐曲,由三首独奏曲与两首协奏曲组成。独奏曲有简谱、五线谱双谱记谱版本,协奏曲为五线谱记谱版本。
《跟名师学阮:学阮三十课》由基础知识、学阮三十课和经典阮曲三部分组成。“学阮三十课”是按照技术难度和技巧分类,本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编写的,适用于初学者,并使其能掌握基本阮演奏技术和各种演奏技巧。其中每一讲是由演奏技巧简介、练习曲、乐曲三部分组成,尽量融它们于一体,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考虑到不少年龄较小的学习者,在学习阮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和熟悉与演奏有关的知识,为此,书中为他们的老师撰写了“基础知识”部分,目的是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必要的文字参考。考虑到基础练习的重要性,教材汇集了大量的练习曲供学习者使用。
本书主要从白字戏的历史、律制记谱、唱腔音乐、乐队、曲牌等多个角度对白字戏音乐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除含有经典唱段乐谱外,同时,对大量的白字戏音乐曲谱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整理和校订,为部分经典剧目配有文字赏析,从内容、调式、曲牌等方面诠释白字戏经典唱段内涵。另附有大量音频可扫码聆听,以让读者直观感受白字戏的音乐之美。
民歌的研究有很多种研究方式,有从文学角度的歌词研究,有从音乐角度的曲调研究,有从演唱方面的声乐研究,等等。与普通常见的民歌研究不同,本书聚焦于中国民歌的意义内涵,透过音乐形态的表象,探寻其蕴含的历史信息、象征意义、隐喻内涵、文化功能等深层的文化问题。本书共分五章,以《黄河船夫曲》《孟姜女》《月子弯弯照九州》《蜥蜴求雨歌》、敦煌驱傩词 赶五句 民歌、傩歌 啰哩嗹 、婚礼仪式歌曲 浪柳园 等民间歌曲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对其进行深度的文化解析,拓展民歌研究新路径。
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展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本书我国民族器乐的基本知识入手,对我国高校器乐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时代要求,对高校器乐教学融合发展提出新的构想。本书对民族器乐领域的研究者与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学习与参考价值。
基本功是每一个长笛演奏者必须刻苦练习的科目之一,它包括长音练习、吐音练习、连音练习、指法练习、高低音练习、耐力练习、完整性练习和视奏练习。 其中,长音练习包括强弱练习、音质练习、气息练习;吐音练习包括单吐练习、双吐练习、三吐练习;指法练习包括音阶练习、节奏练习、手指弹性练习、手指独立性练习和手指放松练习等。 仔细分析每一首乐曲和练习曲,就会发现它是由各种音阶、音程、调式或音程模进、节奏变化构成的。因此,掌握好音阶和音程,是长笛演奏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初学者练习大量的音阶,对于增强调性概念、和声意识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手指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途径,甚至对于气息和声音的把握都会有所帮助。因此,编写了这本《长笛初级音阶练习》,由浅入深地介绍了20几个大小调的音阶和半音阶。由于是初
《中国二胡曲典》由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寒阳先生主编,全书基本囊括了自阿炳时期开始,至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传统、民间、改编、原创等各种类型的二胡音乐作品,内容全面,考据严谨,标注清晰,既是相关研究的珍贵文献,也可供各专业音乐院校作为教材使用。它的出版填补了我国音乐出版的一大空白,也必将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该书可作曲集教材使用,亦可作为相关研究文献使用,在每卷后均附有已出版各卷中全部曲目的索引,以便检索。此外,为提升实用价值,除去二胡曲谱外,各卷还附有扬琴或钢琴伴奏谱。 本册为第18卷。
《中国二胡曲典》由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寒阳先生主编,全书基本囊括了自阿炳时期开始,至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传统、民间、改编、原创等各种类型的二胡音乐作品,内容全面,考据严谨,标注清晰,既是相关研究的珍贵文献,也可供各专业音乐院校作为教材使用。它的出版填补了我国音乐出版的一大空白,也必将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该书可作曲集教材使用,亦可作为相关研究文献使用,在每卷后均附有已出版各卷中全部曲目的索引,以便检索。此外,为提升实用价值,除去二胡曲谱外,各卷还附有扬琴或钢琴伴奏谱。本册为第20卷。
《苗族古歌》又称“大歌”,作为苗族的创世史诗,它是苗族口传文学的典型代表,也是记录苗族古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它于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的各种文化艺术都可以从这里找到它们的源头。《苗族古歌》的内容森罗万象,有苗族的发展史、远古时期的开天辟地、繁衍人类、耕耘劳作、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重建家园,还有苗族人民长期遭受压迫和剥削而反抗争取自由幸福的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它不仅具有历史学、民族学、哲学、人类学的研究价值,还具有教育、审美和娱乐等方面的杰出价值;它是研究远古思想的形象化材料,是苗族历史的艺术写照,也是了解苗族社会习俗的窗口。
《中国二胡曲典》以普通曲集的形式分卷出版,卷后附有已出版卷数所有曲目的索引,以便检索。各卷包含传统、民间、创作、现代等各种类型的作品,并参考以往出版的多种版本加以必要的修订,还附有扬琴或钢琴伴奏谱,是一套既可收藏,又便于使用的二胡作品曲库。本册为第十卷,是对二胡作品进行的一次归纳与集成,可供广大演奏者及爱好者使用。
《中国二胡曲典第壹卷》包括曲目有“花开满园”“杜十娘”“鲁调”“青年牧马员”“边寨欢歌”“思乡”“茉莉花”等。由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寒阳先生主编,全书由20卷构成,基本囊括了自阿炳时期开始,至新中国成立81年来的传统、民间、改编、原创等各种类型的二胡音乐作品,既是相关研究的珍贵文献,也可供各专业音乐院校作为教材使用。同时填补了我国音乐出版的一大空白,也必将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西安鼓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重要的音乐品种之一,是人类音乐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历史悠远、内容丰富、结构完整、风格独特,在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本书在前人研究的成果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借鉴、吸收、梳理的同时,力求内容更加细致、系统、丰富,获得的信息更为准确,掌握的知识更为全面,是一本一部学习了解“西安鼓乐”较好的教科书。
竹笛是拥有有民族气节和人格魅力的传统民族乐器,在中国传统乐器中举足轻重,常居乐队的首位。其特有的音色和极强的表现力,使其在中国传统乐器系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书对竹笛演奏艺术及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探索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给演奏者无限发挥空间的结构形式。竹笛经过了不同历史时期形制的演变,在音色、音域、材质、笛子类型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本书对竹笛的风格创作、对竹笛的形制进行探索,以寻求不同的竹笛演奏技法,使竹笛艺术更贴近当今人们的生活,促进主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书是青年笛子演奏家董敏为笛子初学者、演奏者量身写作的笛子教学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二、三部分为基础知识、入门演练和技巧演练,作者精心制作了专业、详尽的文字教程和练习,读者学习之后,能根据标注提示吹奏乐;第四部分为笛子演奏目,作者董敏精心编配了100多首谱,其中包含了热门、流行音乐、新世纪风目等,这些笛既好听,同时对于笛子爱好者来说非常友好,读者通过适当练习即可轻松上手。本书亦适合少儿笛子学习者入门使用。
本书通过八个章节对中国古琴艺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第一章介绍了中国古琴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讲述了从秦朝到20世纪中国古琴艺术的发展概况及代表人物生平。第二章介绍了中国古琴艺术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传播功能。第三章讲述了古琴艺术的琴制美、音韵美、琴学美,阐述不同时期下古琴艺术的美学思想。第四章通过音律、节奏等属性出发,探讨古琴音乐与道家自然精神的关系。第五章和第六章从古琴演奏技巧及琴谱流派出发,研究古琴的演奏艺术。第七章详细介绍了江西琴派的起源与发展。第八章通过对《梅花三弄》《流水》《关山月》《阳关三叠》等古琴名曲进行赏析,探讨古琴演奏技巧技法与古琴艺术美学观。
本书系齐琨的一部论文集著作,主要内容包括三个章节九篇论文,文章从民族音乐学中的三个视角入手,分别为历史之域、表演之域、声景之域。从历史学术角度、表演实践角度、田野考察中的声景角度分别对民族音乐学相关事项进行分析研究,再用个案研究充实理论架构。本书集合理论与实践,三个视域较全面的对音乐事项进行解构,将理论知识以“局外人”的视角带入音乐仪式中,客观全方位的对音乐文化背景及其本体进行系列的分析,为民族音乐学研究提供了不同视角的研究方向,是非常具有学习价值的一部文集。
本书是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海南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实践体系构建研究”的成果“海南民族民间音乐系列教材”之一种。本教程对海南民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研究,对海南民歌进行了分析、归纳、取舍与总结。其选取的几十首民歌,突出了演奏艺术教学实施的规范性和针对性,编排合理,体现了教材的实用性。本书为相关院校教材,全书系统收录海南民歌的几十首经典乐曲,对其作详细介绍,并配以乐谱,以利学生练习和民歌传承。
本书收录客家山歌、劳动号子、风俗小调、儿歌等类型相关题材的研究文献,从历史泥石流研究、艺术本体研究、文化脉络研究等维度对相关文献作综述梳理。
《中国二胡曲典》由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寒阳先生主编,全书基本囊括了自阿炳时期开始,至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传统、民间、改编、原创等各种类型的二胡音乐作品,内容全面,考据严谨,标注清晰,既是相关研究的珍贵文献,也可供各专业音乐院校作为教材使用。它的出版填补了我国音乐出版的一大空白,也必将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该书可作曲集教材使用,亦可作为相关研究文献使用,在每卷后均附有已出版各卷中全部曲目的索引,以便检索。此外,为提升实用价值,除去二胡曲谱外,各卷还附有扬琴或钢琴伴奏谱。 本册为第1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