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历史、古琴的保养和挑选、演奏姿势、古琴的定弦和调音、推荐的乐理知识,让古琴初学者对音准和节奏有基本的认知。从右手的“勾、挑、抹、剔、打、摘、托、劈”八种指法开始练习,科学地编了十个右手指法练习曲,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配合一些熟悉的练习曲,这样做会大大增加学习者的兴趣。当右手能够灵活掌控七根琴弦,甚至达到右手盲弹,再开始进入左手技法的学习。 教材中的古曲都经过精心挑选,编者对一些传统古曲进行合理的调整,使之更加便于演奏和教学。同时,也对一些适合古琴演奏的现代曲目进行编订指法,以拉近古琴与现代人的距离。
1956年, 北京琴会在中国音乐家协会与中国音乐研究所领导下, 派出古琴采访小组, 结识各地琴家之后, 即经常与各地琴家保持接触, 受到各地琴家不断教益, 使北京琴会在琴学与琴艺各方面得到不少提高。北京琴会筹议为各地琴家建立互相接触的园地, 设想印发一种专刊, 并曾向各地琴家征稿。 《琴论缀新》应运而生。这本书集中体现了1949—1980年间的中国古琴研究成就,此专刊以利琴学、琴艺之交流,收录了各地琴家之文论,极具史料价值。不仅关注学术研究,而且对于演奏技法技巧、行业动态都有涉及,读者可以从中窥视这一时期古琴届发展态势。
尤克里里是一种四弦拨弦乐器,属于吉他乐器一族,因为其简单易学、方便小巧等特点,特别适合儿童学习和演奏。本书就是专为儿童学习尤克里里打造的零基础教程。 n n 本书包含尤克里里的演奏知识讲解和练习乐曲两个部分。讲解部分包含了识谱知识、演奏知识与和弦知识等,练习乐曲部分的歌曲都是适合儿童演奏,并且耳熟能详的经典儿歌。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学到很多音乐方面的知识,增加他们对音乐的感悟和兴趣,还可以通过后面的乐曲练习,快乐轻松地提高尤克里里的演奏技巧。本书的每一部分还配备了讲解视频,父母也可以参与进来,与孩子们一起进行练习、弹奏。 n n 本书适合儿童尤克里里爱好者阅读和使用,也适合音乐培训学校作为教材使用。
本书为“平果壮族嘹歌丛书”之一,汉壮对照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罗汉田教授撰写,于2009年在民族出版社出版。2021年罗汉田先生授权译者对本书进行英译和出版。本书主要内容《三月歌》属于日歌,
在音乐考古学中乐器与图像研究几乎各占半壁江山,而由于图像与乐器的差异性较大,各自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等方面均有差异,所以图像研究往往自成体系。作为中国音乐考古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像文物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书共四篇,分为音乐图像的发现与实物材料的发布、成果的催生与思维的启迪、研究方法与研究历史、中外音乐考古图像资料集成。通过尽可能清晰的成果呈现,为关心、从事图像文物研究的同人特别是初级研究工作者提供真实有效的引导。
本书是由广东省音乐家协会所组织开办的社会艺术水平音乐等级考试的配套教材,共分为10个等级。考级曲目可分为音阶与琶音、练习曲和乐曲,本书所选曲目范围广,涵盖各种时期、风格的中外作品。相比国内之前出版的同类考级书,本书增加了不少趣味又不失专业性的乐曲,这对于规范考级市场以及促进考级市场本土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书内容包括工尺谱的历史发展脉络、昆曲工尺谱、琵琶工尺谱、西安鼓乐俗字谱、智化寺京音乐工尺谱、福建南音工尺谱、河北音乐会工尺谱, 基本涵盖了国内主要的传统音乐体裁形式和乐种, 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 力图在研究内容上作进一步扩展, 从目前存活的、使用工尺谱的乐种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影响广泛的乐谱作为研究对象, 意义重大。本书填补了我国传统音乐理论教学领域的空白, 也为我国传统乐谱学的学科发展与建设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本书采用五线记谱和打击乐简谱两种记谱方式,以便练习者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在编写方面,本书按照初级(1-3级)、中级(4-6级)、高级(7-9级)、演奏级(10级)的顺序排列,呈现出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特点。练习者只有在训练中扎实掌握各项基本功,认真刻苦地进行练习,才能在音乐演绎中做到融会贯通。
《古乐钩沉》为中国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文集之一,其中包括了吴志武2003-2023年间发表在各大学术期刊的23篇学术论文及1篇载于《中国音乐年鉴(2009)》的“2000年以来古谱研究综述”。书稿共计18万字,内容资料丰富,涉及大量对古谱、文献、宫调的解读,如《九宫大成》《律音汇考》《琴谱谐声》《诗经乐谱》《乐经律吕通解》《琴学丛书》《乡饮诗乐谱》《弦笛琵琶谱》等;书稿中还含有对学界论著的评价,如《七律定均 五声定宫》《敦煌乐谱解译辨证》《先秦音乐史(修订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