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声乐发展史》主要介绍了我国20世纪时期声乐史的发展状况。包括绪言、学堂乐歌的兴起与发展、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中国特色音乐创作的最初尝试、左翼音乐运动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的音乐、新中国成立后的声乐发展、20世纪中国音乐教育的沿革及发展、20世纪中国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简介、20世纪中国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的声乐理论、20世纪中国主要声乐文献简介以及附录——20世纪中国代表性歌曲谱例,详细介绍了我国学堂乐歌、艺术歌曲、群众歌曲等的代表作及具有代表性的歌唱家和作曲家,内容全面、丰富,可作为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参考书。
尼古拉瓦卡伊,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声乐教育家。1811 年在圣 西西里亚音乐学院(S.CeciliaConservatory)获得了学位证书。瓦卡伊21 岁时到了那不勒斯(Naples),成为了帕西罗(Paisiello)的一个门徒。他的部歌剧《孤独的斯科奇亚》(I solitari di Scozia)于1815 年在那不勒斯问世。在部歌剧首战告捷之后,瓦卡伊为了他接下来的两部歌剧的演出去了威尼斯Venice)。1832 年4 月,瓦卡伊的最成功的歌剧《茱丽叶塔与罗密欧》(Julietta e Romeo)在国王剧院(King's Theater)上演后,他开始旅居伦敦。他的个人魅力和名声使他迎合了上流社会并很快地成为深受人们追捧的教师。1838 年,瓦卡伊结束了他的巡游生活回到了意大利担任米兰音乐学院(Milan Conservatory)作曲主任和教授。
《民国流行歌曲》是一部民国流行歌曲合集。《民国流行歌曲》编选了民国时期的流行歌曲390首,其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毛毛雨》《桃花江》《苏三》《明月上高楼》等。这些流行歌曲不仅在当时受到大家的喜爱,直至今日也不能让人忘怀,它们代表着一个时代、一段记忆。《民国流行歌曲》的选编集学术性、资料性为一体,具有典藏价值和出版价值。
《20世纪中国声乐发展史》主要介绍了我国20世纪时期声乐史的发展状况。包括绪言、学堂乐歌的兴起与发展、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中国特色音乐创作的最初尝试、左翼音乐运动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的音乐、新中国成立后的声乐发展、20世纪中国音乐教育的沿革及发展、20世纪中国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简介、20世纪中国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的声乐理论、20世纪中国主要声乐文献简介以及附录——20世纪中国代表性歌曲谱例,详细介绍了我国学堂乐歌、艺术歌曲、群众歌曲等的代表作及具有代表性的歌唱家和作曲家,内容全面、丰富,可作为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参考书。
合唱是一种群体性的艺术活动,要求较高。作者结合指挥实践,撰写了这本《合唱热身练声指南》,从艺术实践的实际出发,归纳总结了指挥对合唱团员热身训练的不同要求,提出了合唱训练中许多有价值的方法及观点,是一部较好的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著作。
尼古拉瓦卡伊,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声乐教育家。1811 年在圣 西西里亚音乐学院(S.CeciliaConservatory)获得了学位证书。瓦卡伊21 岁时到了那不勒斯(Naples),成为了帕西罗(Paisiello)的一个门徒。他的部歌剧《孤独的斯科奇亚》(I solitari di Scozia)于1815 年在那不勒斯问世。在部歌剧首战告捷之后,瓦卡伊为了他接下来的两部歌剧的演出去了威尼斯Venice)。1832 年4 月,瓦卡伊的最成功的歌剧《茱丽叶塔与罗密欧》(Julietta e Romeo)在国王剧院(King's Theater)上演后,他开始旅居伦敦。他的个人魅力和名声使他迎合了上流社会并很快地成为深受人们追捧的教师。1838 年,瓦卡伊结束了他的巡游生活回到了意大利担任米兰音乐学院(Milan Conservatory)作曲主任和教授。
上海市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春天少年合唱团自1996年创办以来,蝉联上海市学生艺术节合唱比赛一等奖;并在各种国际大赛中获得金奖。所选曲目均为"春天"唱红的创作合唱作品,大部分作品为参加国际比赛金奖的参赛曲目。这些作品中大部分从未公开发表过。CD中有一张为伴奏。本书的编者为的儿童合唱指挥徐亮亮,力求在思想性、艺术性、创造性等方面有所突破。
为“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品系列”,同时也是北京市“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出版专项项目之一。该剧的构思出自徐志摩的名诗《再别康桥》,全局分为八个小节:“墓地游吟”“天坛同台”“再别康桥”“沉沦上海”“双清重逢”“挣脱泥淖”“白日飞升”“人鬼情未了”。
歌唱是人类的本能,是人们表达情感直接的方式之一。从老年大学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声乐是深受中老年人喜爱的一个热门专业。 大部分中老年人都认为自己的嗓音条件不好,唱得不好听,缺乏学好声乐知识的信心。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老年人对声乐课程在认识上存在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不断提高他们对于学习声乐的兴趣,努力化解他们在声乐知识方面存在的疑问。无论是针对哪种唱法,或是哪种类型的歌曲,学习正确的声乐技巧、发声方法,都会对演唱者有很大的帮助,使演唱更加。虽然成为专业的独唱演员非朝夕之功,但是通过系统的声乐学习,想把歌曲演绎得更加动听,听上去更接近专业水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中国民歌与戏曲精选》是由笔者从我国众多民歌与戏曲中筛选出一些较为流行、旋律优美的部分编撰而成。它不仅可以作为音乐院校民歌课及普通高校的民歌赏析课教材,也可以为民歌演唱者和民间音乐爱好者提供演唱曲目。这本《中国民歌与戏曲精选》与笔者编著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欣赏》可以互为补充。比较而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欣赏》一书侧重于欣赏,而这本《中国民歌与戏曲精选》则更侧重于乐谱演唱。
上海市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春天少年合唱团自1996年创办以来,蝉联上海市学生艺术节合唱比赛一等奖;并在各种国际大赛中获得金奖。所选曲目均为"春天"唱红的创作合唱作品,大部分作品为参加国际比赛金奖的参赛曲目。这些作品中大部分从未公开发表过。CD中有一张为伴奏。本书的编者为的儿童合唱指挥徐亮亮,力求在思想性、艺术性、创造性等方面有所突破。
这是一本着重研究分析西方古咏叹调、早期歌曲和艺术歌曲(不包含歌剧)的实用型教材。全书以时间为主线,分析论述了从公元前苏美尔时期一直到浪漫主义时期这一长段时期中,西方声乐艺术发展的脉络和标志性人物及作品。章是16世纪之前声乐艺术发展的综述,不涉及具体作品的分析。从第二章至第四章,论述了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歌曲概况,并精选了标志性作曲家的经典作品加以分析。第五章集中分析论述了大型声乐作品和声乐套曲。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将所选作品的外文歌词逐字进行注释,同时提供歌词直译。为使用者提供了非常有价值和实用性的学习资料。
《今虞琴刊》为今虞琴社的学术刊物,由查阜西、彭庆寿、张子谦等人编印,刊于1937年。许多作者皆为当时琴界名流,如吴景略、徐卓、徐文镜、桐心阁主等人。 《今虞琴刊》内容包含记述、学术、考证、论说等部分,章节分为“发刊词”“图画”“记述”“论说”“学术”“考证”“曲操”“记载”“艺文”“杂录”“编后语”等,内容十分丰富。
《落雨大:粤语儿童歌曲集》共收集了广东粤语儿童歌曲244首。歌曲在用词、内容、旋律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现代气息,它们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是珍贵的童年回忆。对于粤语儿歌,我们还要求它们能继续传唱下去、并继续创作新作品。《落雨大:粤语儿童歌曲集》现收录歌曲,目的就是为了保存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让传统和经典得以继续保存。广东大约1亿人口中有6700万人口使用的是粤语,而他们的生活必定有粤语儿歌的陪伴,情感价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