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选乐曲涵盖传统琴、流行琴以及自由低音琴,系目前活跃在国内舞台上的优秀中青年手风琴演奏家的新作,其中很多作品已演出多次,并广受欢迎和好评。这些作品大部分是首次出版,多以流行歌曲改编而成,非常适合专业院校手风琴专业的学生以及优秀的中学生演奏;有几首用二重奏形式编配的乐曲更能体现原曲的风格与内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首 手风琴与人声 ,这种改编形式使传统乐曲焕然一新 它既不是手风琴独奏,又不是单纯的手风琴伴奏歌曲,而是把手风琴与声乐有机地结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融为一体,为手风琴多元化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梦想的翅膀:流行组合演唱曲集》分为中国作品;外国作品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你珍贵;让我欢喜让我忧;美丽的神话;烫心;明明白白我的心;被风吹过的夏天;野百合也有春天;我是一只鱼;花香;一见钟情;永远;彩虹;明天的明天的明天等。
当今中国各地大小城镇的广场、公园和小区,到处都有群众在大唱红色革命歌曲和经典抒情老歌。为了满足这一社会需求,作者石欣悦从大众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精选了120多首人们*熟悉、*爱唱的流行革命歌曲,汇集成《广场流行金曲(**辑)》,以供广大群众特别是中老年朋友和业余文化活动积*分子学练、演唱使用。
本书颇具巧思地收录并改编了时下流传广泛的以“校园歌手必弹”为主题的流行单曲、影视金曲共一百二十首,并将其改编为吉他弹唱曲集。读者定位精准、选曲主题突出是本书的主要特点。曲集中每首歌曲均附六线谱、简谱、歌词,弹奏者可随着吉他优美的伴奏尽情地唱出对青春的礼赞。
《好歌大家唱:群众歌会影视经典》主要内容包括:二字部、渴望(电视剧《渴望》主题歌)、牵手(电影《喜宴》主题歌)、驼铃(电影《带手铐的旅客》插曲)、乡恋(电视片《三峡的传说》主题歌)、画心(电影《画皮》主题歌)、婚誓(电影《芦笙恋歌》插曲)、渡情(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插曲)、问情(电视剧《戏说乾隆》主题歌)、奉献(电视剧《公关小姐》片头曲)、绒花(电影《小花》插曲)、小草(歌剧《芳草心》主题歌)、知音(电影《知音》主题歌)等。
《披头士:歌曲背后的故事 1962 1970 》收录了近两百幅珍贵照片,详细记录了披头士乐队 1962 年到 1970 年录制的歌曲以及歌曲背后的故事,展示了披头士创作的心路历程。全书分为两大部分:*部分是从 1962 年至 1966 年披头士初创,第二部分是从 1967 年至 1970 年披头士解散。 是谁 年仅 17 岁 ,就让保罗 心花怒放 ?真有埃莉诺 里格比其人吗? 潘尼巷 在哪里? 露西在缀满钻石的天空中 的灵感来自何处?从*首大热歌曲 爱我 和*张专辑《请让我愉快》开始,特纳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披头士神话,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引领读者全方位地了解披头士亲自创作和录制的每一首歌曲背后的故事。
《流行音乐理论丛书:流行音乐风格训练》以很常见的十多种流行音乐风格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R B、乡村音乐、放克、拉丁音乐、波萨诺瓦、雷鬼音乐、流行舞曲、HIP-HOP为对象,对其音乐特征进行分析,并用鼓、节奏、低音、旋律四个(或更多)声部编写练习曲,将每种风格的音乐特征通过多声部的方式立体的呈现出现,大家可通过试听和练唱来加强对各种风格音乐本体特征的认识。*后再通过两首曲目,将其编成各种风格形成对比,提供练习。《流行音乐理论丛书:流行音乐风格训练》配有全套音响资料。
《好歌大家唱:群众歌会流行经典》主要内容包括:二字部、读你、懂你、是否、乡恋、等侍、暗香、思念、吻别、小芳、笑脸、天路、犯错等。
《好歌不断·流行经典必唱4(全新精华版)》歌名字数排序(同字歌中再用拼音排序)记忆查找,精挑细选,精彩不容错过。
《我的本流行歌曲创作书(第2版)》由浅入深地讲述了成为一名歌曲创作家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从歌曲写作技巧到如何进入产业。翻开这本《我的本流行歌曲创作书(第2版)》,你将能学到如何寻找创作灵感,如何使用电脑和网络帮助创作,如何为舞台剧、电视剧和电影创作音乐,如何制作样带并将它送到制作人手中,以及如何用你的音乐谋生。
《春歌丛台上 与音乐人对话》是当前中国音乐娱乐市场*有影响力的财经新媒体 音乐财经与小鹿角APP联合出品的首本新书。 全书按照音乐类型划分成了 经典 融合 民谣 摇滚 潮流 五大版块。胡彦斌、谭咏麟、张艺兴、龚琳娜、谢天笑、胡德夫、彭佳慧等知名音乐人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本书由德国著名作曲家老锣与其妻龚琳娜共同创作,本书两册包括《古诗词歌曲》和《当代歌曲》。是国内知名度较高的中国新艺术音乐歌曲乐谱。其中包括在互联网上点击次数超过2000万次的《忐忑》《金箍棒》《法海你不懂爱》《静夜思》,以及由老锣作曲的部分其他器乐作品。
《经典摇滚音乐指南:平克 弗洛伊德》收录英国著名迷幻摇滚乐队平克 弗洛伊德全部专辑专业乐评和一手访谈精彩实录,包括大量私家罕见照片,全景重现这支传奇乐队的音乐创作生涯。中文版特别邀请国内权威音乐图书译者经雷监制。
为检阅中华流行歌曲的创作成就,勾勒中华流行歌曲的发展轨迹,书中集结的300首流行歌曲,是从几千首名歌里优中选优 海选 而来。关于书名的定位,所谓 中华 即所选歌曲汇集两岸三地的优秀作品; 流行歌曲 指歌曲风格,不是传唱状态; 精选 一方面注重流行歌曲的合格身份,一方面体现流行歌曲的风格类型,从而得以敲定。 300首作品由15个栏目构成,分别为:上海萌芽、北京吐蕾、台湾赏花、香港采珠、广州选秀、明星闪亮、黄土绽美、歌海涌潮、荧屏溢香、军营抒情、都市争艳、民族揽胜、岁月留芳、晚会撷英、网略传情,每栏均精选20首代表作品,如上海萌芽里的《夜上海》《五月的风》《明月千里寄相思》等 ,北京吐蕾里的《青年友谊圆舞曲》《*来到咱农庄》等,台湾赏花里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恰似你的温柔》等,香港采珠里的《我的中国心
本书把目光放在从公元1974年起整整四十年的香港流行音乐走过的漫长岁月。从无到有,从微小到繁华,从转折到衰微,情势的流变和人物的故事,一些片段一些画面都在字里行间找到情感的归属。 当世事再没完美,可远在岁月如歌中找你 ,一句歌词,也是标题,更是全书的中心所在。
本书建立在史学、社会学和音乐学三位一体的结构上,对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中国流行音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史学上不但谈上世纪 80 年代,也从整个近现代史谈社会、谈文化、谈音乐,具备了历史上的纵深感。在社会学角度,本书没有将中国流行音乐看作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更多地强调了它可以 兴观群怨 的社会功能。同时作者也用了一定的篇幅进行音乐学分析,特别注重探讨了中国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西方音乐在美学和技法上的异同,线索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