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圣经》的两位作者乔治 巴兰钦和弗朗西斯 梅森,一位是世所公认的20世纪*伟大的芭蕾舞编导乔治 巴兰钦,另一位是曾任文化参赞的*名美国作家弗朗西斯 梅森。两人精心挑选了101部世界*名的或极具代表性的芭蕾舞,对其故事情节、创作背景、主创人员、演出团体、媒体反响等等进行了或简或繁的介绍。本书力图保持古典与现代之间的均衡,既介绍《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仙女》等古典或经典剧目,也介绍《尼金斯基 上帝的小丑》、《三位一体》、《囚笼》、《变》等现代或前卫剧目;盖因前者是芭蕾舞剧目库的中坚,是历久弥坚的常青树,后者是芭蕾舞剧目库的新鲜血液,是芭蕾舞艺术保持青春活力的刺激素。本书涉及的人物林林总总,既有先驱者的如雷贯耳的名字,也有大批后起之秀,其中包括诺维尔、维斯特里、彼季帕、布农维
皮娜 鲍什(Pina Bausch,1940 2009),德国著名舞蹈家、现代舞编导家, 舞蹈剧场 的创立者。对20 21世纪的舞蹈、舞台艺术乃至当代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书是英语世界部全面研究鲍什舞蹈生涯和舞蹈艺术的著作,作者通过手的笔记和访谈资料,对鲍什的生平、思想、代表作品、创作方法、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本书作者是专业的舞蹈艺术研究者和实践者,多年研究皮娜 鲍什,编著有《皮娜 鲍什研究及评论集》,对皮娜 鲍什的艺术有全面、深刻、独到的见解。 本书的亮点之一在于结合具体的舞蹈剧场案例《交际场》,对鲍什舞蹈剧场的创作方法和实践进行了解剖式分析,发人深省;亮点之二在于参照皮娜 鲍什的编舞和教学方法,编写了一整套供舞蹈家实际操练使用的指南,对于从事舞蹈和戏剧的读者尤其具有实用价值。
本书是一本面向成年芭蕾爱好者及入门舞者的全面基础指南。书中结合清晰、精美的图示,向读者介绍了芭蕾舞的基本技术原理、动作要点、练习方式,以及身体护理注意事项,并系统地介绍了芭蕾世界的广阔职业选择、相关历史及不同的芭蕾流派。
本稿书写了20世纪30年代至今中国舞的发展史。从戴爱莲开创中国舞到中国早期舞蹈创作,从中国舞的黄金时代到融汇了现代舞蹈语汇的创新舞剧《丝路花雨》,作者利用大量的影像资料、扎实的历史文献、丰富的田野调查和访谈等多种调查研究手法,记录了中国舞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发端、成熟与壮大发展,体现了中国舞从业者坚持把研究和创新作为舞蹈形式的重要建设过程,使这一舞种既灵活多变又与时俱进。本稿选题新颖,视野宽广,作者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可供舞蹈从业者、爱好者以及舞蹈专业研究者参考阅读。
本书分为初步建成舞蹈表演理论与舞蹈表演实践两部分,着力研究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古典舞表演艺术的表演理论与实践美学特征和规律,通过横向比较,纵向交错,平行互动,借此推动中国古典舞表演体系的成功构建。本书通过把握舞台表演艺术这一大系统的美学基础上,与其他子系统进行比较,继而归纳、总结、提炼出舞蹈表演的特性,进行元素化的细化研究。
本教程作为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指定用书,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与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共同论证、认可的国际标准舞基础教材。教程作为国内艺术培训学校基础教学用书,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该教程有摩登舞和拉丁舞两个篇章,各设十二个级别,按水平分为初级、中级、高级、金牌四个阶段,各阶段均编入专业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单人练习动作及组合。教程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具有专业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实用性特点。
本书是*部问世的契诃夫表演训练法专著,1953年以英语在美国首次出版,至今已被译为俄、德、法、西、日等十几种语言,成为该训练法流传*广的经典版本。契诃夫的方法强调以创造性的想象力代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情绪记忆,借助外部表达通往演员的潜意识,以获得身心合一的演技。本书正是让演员们能够清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种方法的*指导手册。作者在书中不仅提出了表演的观念与心法,还通过17个练习和10个即兴表演示例训练身体与想象力,向演员们提供了一种有别于方法派的训练,帮助他们 捕捉 变幻莫测的灵感,实现 演技自由 。
拉班舞谱是记录人体动作的科学系统,是目前世界上运用为广泛的舞谱。不同国家不同母语的学习者可以根据拉班舞谱所记录的人体动作没有障碍的完成舞蹈的阅读、再现和交流。本书是世界拉班舞谱教育研究的权威机构 纽约舞谱局拉班舞谱教材系统的中级教材,是在舞谱专家珍.玛瑞特和穆莉尔.托帕兹在1972年撰写的版《拉班舞谱中级学习指导》、珍.玛瑞特在1980年撰写的《中级拉班舞谱学习勘误》以及纽约舞谱局图书馆馆长卢枚蓁女士校审的基础上,经由2019、2021年纽约舞谱局在中国教授中级课程中学员们的反馈而形成的符合汉语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的中译版本。本书的出版,可以让中文学习者系统的学习拉班舞谱这一科学体系,让更多的学习者获得打开拉班人体动作分析理论这扇大门的钥匙。
袁禾主编的《中国舞蹈通史(精撰版)》是国内第 一部从远古到21世纪初中国舞蹈通史专*。该专*从 历史人文的视角,梳理中国舞蹈发展的历史轨迹,探 究其文化特点和艺术精神,既保证了通史研究的纵向 完整性,又具备断代史研究的阶段概括性。此外,在 注重知识的准确性、系统性和学术的严谨性的同时, 兼顾可读性、趣味性,深入浅出,明白易懂,不仅可 作为舞蹈研究的参考书籍,亦可作为大学教材,一周 一讲,春、秋学期分别完成全书上、下编的内容,有 利于教师把控教学进度以及学生适时掌握规定课时内 的重点知识,促使课程教学规范化。
本书作为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民族舞蹈课程用书,其主要内容分为七章: 绪论 朝鲜族舞蹈技术技巧 维吾尔族舞蹈技术技巧 蒙古族舞蹈技术技巧 藏族舞蹈技术技巧 傣族舞蹈技术技巧 彝族舞蹈技术技巧 ,计30余万字。书稿以民族为单元,每一章都对所写的民族舞蹈及其技巧有一个整体性的概述。每一章分为 徒手技巧 和 道具技巧 两大类,而在各类技巧中又按 原地旋转 移动旋转 跳跃技术 和 翻身技巧 等进行编写。各章除介绍舞蹈概述、技术技巧的相关内容外,还设计了测验题和答案,便于教学开展。
该书系沈阳音乐学院舞蹈教育教学研究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分八章,分别从 基本概念 基本训练 腰部的基本训练 基本舞姿训练 移重心训练 技术技巧 复合技术技巧 女班、男班训练组合 等内容对中国舞基本功的训练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展示。此书为舞蹈专业教师、学生,提供了一个中国舞基本功训练范本,并将对舞蹈专业学生进一步演绎中国舞及其他舞种奠定了基础,也可供舞蹈业余爱好者了解、学习中国舞之用。
在敦煌壁画中,引人注目的形象,除了飞天,就要数千姿百态的音乐舞蹈了。从北凉到元代1000年间,不同表现的乐舞,几乎是朝朝各异,代代翻新。敦煌莫高窟也可以说是一部厚重的乐舞形象辞典,大多数洞窟里都保存有形象各异、姿态有别的乐舞,在琼楼峻宇、乐池舞榭中绘着成组成群的乐队和单人、双人的舞蹈,是我国文化史上极为宝贵的艺术财富,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书是一本敦煌壁画中舞蹈声乐部分的临摹本,设计上希望在书籍呈现、作品本身与敦煌之间找到一种原始的联系和平衡,尽可能地还原出敦煌的时代感与沧桑感。整本书大部分都是手工完成,封面选用了特别定制的毛边纸,采用手工装裱拼贴效果。在内页的设计上,所有的画稿都根据需要设计了不同的残卷效果。 书籍设计呈现出的历史沧桑感与色彩绚丽的摹本形成强烈
《舞蹈艺术概论(修订版)》自1997年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舞者和舞蹈爱好者的欢迎和厚爱,北京和各省市的很多艺术院校舞蹈系把它作为舞蹈理论课程的教材。1998年10月获第十一届华东地区很好文艺图书二等奖。 据不接近的统计,此书自1997年4月出版,至2006年已重印10次,每次平均约增印3000-4000册之间,在舞蹈理论类的图书中是印数较多者之一,由此可见它是广大读者所需要的。2006年9月从美国访问归来的舞蹈史学家董锡玖告诉我们,她在美国耶鲁大学东亚图书馆(纽约市旁)看到了《舞蹈艺术概论》。由此也可见这本教材流传之广。这次对此书修订,是根据各类学科的基本教材一般七、八年都要修订一次的要求,应出版社之邀而进行的。近几年来,在我们给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舞蹈系硕士、博士研究生及一些艺术院校舞蹈系和舞蹈大专班讲课的过程中,根据
本书通过现代舞的基本形态介绍,解决舞者自身的协调性和节奏感,是中等艺术院校现代舞课的实用性教材。
金秋编著的中国民族区域健身舞系列丛书,不仅仅是针对普通高校一般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而且是广泛面向社会普通大众,包括社区居民、企事业职员及各级机构公务人员与社会青少年的艺术素质培养。旨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群体通过学练健身舞和民族精品舞,得以观赏体验民族舞蹈艺术和传承中华文化遗产。 其效在于:一是可健身美体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通过观赏学练健身舞和民族精品舞了解体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本书分为:东北秧歌舞和山东秧歌舞二个部分。其中东北秧歌舞重点从杆秧歌、高跷秧歌、地秧歌三种舞蹈形式以及山东秧歌舞的胶州秧歌、海阳秧歌、鼓子秧歌的源流、种类、组合教学以及审美特征等内容进行了叙述与分析。 书中对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及要领,配有大量的彩色图片进行了说明与示范,图文并茂,简单易懂,适于喜
《中国民族民间舞基础教程》介绍了舞蹈的起源和分类,介绍了藏族民间舞、蒙古族民间舞、维吾尔族民间舞、朝鲜族民间舞、傣族民间舞、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山东鼓子秧歌、胶州秧歌等舞蹈形式,包括专业训练、基本动作、教学提示和作品欣赏等内容。 舞蹈教学通过舞蹈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指导和启发,并通过舞蹈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种舞蹈知识与技能,提高舞蹈艺术的欣赏与创作能力,与此同时,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并培养优秀的品德。
乔治·巴兰钦在评论安·哈钦森·盖斯特此书的初版时说:“毫无疑问,它将对舞蹈界人士产生不可估量的意义。”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的第四版,这是自1977年来首次对《拉班记谱法:动作分析与记录系统(第4版)》的全面修订。拉班记谱法初由动律奇才鲁道夫·拉班所创,随后经过六十多年在国际上应用和研究不断地改进。这是首个获得完全成功的人类动作记录体系,其影响之于舞蹈界堪比文艺复兴时期的乐谱完善之于音乐界。拉班记谱法能够客观地记录肢体的角度、空间的路线、能量的流动,以及动作动力和面部表情的细微区别。如今,它还能够准确记录大型舞蹈作品,供他人学习和再现。此外,该记谱法简单易学,儿童也能轻松掌握。安·哈钦森·盖斯特所著的《拉班记谱法》在领域内已经成为公认的一流教材,它可以指导舞蹈学生、人类学家和动作分析学
《你的动作》(Your Move)一书是由美国拉班舞谱学者安 哈钦森 盖斯特(Ann Hutchinson Gueste)博士撰写的有关拉班动作记录的系列丛书之一。 该书是在人类动作语言思想家——鲁道夫 拉班(Rudolf Laban)动作语言结构分析与动作描述理论的影响下写的一本有关动作的专著,书中对动作语言中的“基本元素”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用舞谱实例讲述一个单一的动作元素如何发展形成完整的动作序列。 “动作基本元素”是拉班早期作为动作的主题或动机来思考的,被拉班用动作的主题作为创作新舞蹈作品的动机因素,并用动作主题符号记录下来,这种方式拉班叫做‘主题舞谱’或主题描述。后来拉班还将这种主题舞谱的方式训练舞者,教会他们认识动作的可能性,培养他们发展动作和结构动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