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 36开小开本 形式呈现,收录了佛光寺东大殿的唐塑。书中每一页正面为 雕塑局部图 、背面为雕塑名,装订成册。小巧而精致的外观,极具审美意趣; 能180 展开 的装订样式,使翻阅毫无障碍,读者可沉浸式欣赏每一处细节。 全书共96面。
成书于罗丹生活稳定、健康状况好的时期。此书是对欧洲雕塑史的科学总结,也是个人经验的高度概括,其中贯穿着对前人的崇敬,有对许多名作的卓见,有劳动的喜悦、沉思的刻痕和点滴的自省。既对前人学术有所发展,又启悟来者,开示法门。
雕塑艺术是以空间体量和物质载体,通过视觉及触觉的感观体验来实现的审美活动,而用文字对其进行转换时就难免出现一些“失语”。同样,用“体量”一词形容,具体到汉代、唐代雕塑的“体量”,其实际内涵和视觉呈现的效果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更何况艺术创作很大程度上基于人们的感观经验、心理活动、情感与精神等难以量化的因素。一方面使艺术创作本身充满变数,一方面使艺术作品的最终结果因人而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终反响也不同,成为约定俗成的一种规则,中国雕塑艺术也无例外。
吴为山(1962~)是我国著名的雕塑家,是当代走向世界、赢得国际声誉的杰出艺术家,他的成功有着激励同人、鼓舞时代的意义。南京博物院2000年为吴为山设立文化名人雕塑专馆,受到了学术界及社会的赞誉。如今他又慷慨捐赠了一批新作,专馆经扩充后,以新的面貌向公众开放。
我国煤雕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六七千年前,从石器到灵器,再到礼器、葬器、瑞器、陈设装饰器等,不同时代煤雕制品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器形特征,煤雕既是凝结了创造者劳动和技巧的宝贵物质财富,也是体现民族文化和信仰的重要精神财富,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物化的结晶,是衡量中国文化艺术进步与发展的标尺之一。 本书通过大量的一手材料如实物及图片,全面、准确地介绍了煤雕的历史演变,在揭开我国煤雕艺术神秘面纱的同时,也让煤雕爱好者充分认识到煤雕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本书通过大量的一手材料如实物及图片,全面、准确地介绍了煤雕的历史演变,在揭开我国煤雕艺术神秘面纱的同时,让煤雕爱好者充分认识到煤雕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析木恒春(中国玉雕名家析木玉作品典藏集)》主要内容包括会当凌绝顶,秀色天成,玉出东方,美玉美名,一绿成春,妙造春晖,平生自有分,大雅久不做,等等。
杨明,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祖光,现为不错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工艺美术名人等。杨明是福州知名寿山石雕艺人,他擅用巧色,雕刻米勒、童子等传统人物题材。杨明著的《杨明寿山石雕刻艺术》收录其寿山石雕作品80余件,以人物圆雕、钮雕为主。图片精美,颇有收藏与欣赏价值。
全书收入经典头像雕塑作品近百件,共230余幅彩图,分为古代希腊和罗马、文艺复兴时期、17、18世纪和19、20世纪初四个部分。作者还特地在附录中整理了收藏陈列这些经典作品的大英博物馆、卢浮宫、荷兰国立博物馆和法兰克福古代雕塑美术馆等37个欧洲著名博物馆的详细参访信息,对喜爱美术馆、博物馆和雕塑艺术的读者来说也是一本很独特的导览手册。
吴为山(1962~)是我国著名的雕塑家,是当代走向世界、赢得国际声誉的杰出艺术家,他的成功有着激励同人、鼓舞时代的意义。南京博物院2000年为吴为山设立文化名人雕塑专馆,受到了学术界及社会的赞誉。如今他又慷慨捐赠了一批新作,专馆经扩充后,以新的面貌向公众开放。
《水木清华国际校园雕塑大展作品集》以英汉对照的形式,用图片集中展示了100件雕塑精品,总结了国际校园雕塑大展的艺术成就及艺术价值。《水木清华国际校园雕塑大展作品集》所展示的作品,代表了国际当代雕塑的水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具有国际推广意义。
本书在参考诸多古籍文献及文博同仁相关学术论文或专著的基础上,以上海博物馆工艺类收藏为主,兼顾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安徽博物院、苏州博物馆、衢州博物馆等所藏珍品,精选江南主要雕刻门类的三十件代表性文物,如良渚文化玉琮王、明代“子刚”款玉尊、明代王叔远制核雕小舟、清代桐荫仁女图玉山子、明代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南宋戗金柳塘图朱漆斑纹黑漆盒等,依年代顺序分节介绍,偏重明清时期。具体文字力求深入浅出,也尝试引出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希望通过具象的江南器物,再现江南过往,呈现江南精神。
这是一本关于风光摄影的基础入门书,从风光摄影的基础理念到常用器材,从前期拍摄准备到后期处理流程,从基本的常识问答到探索摄影的本源,作者努力用自己的文字去分享的摄影体验,每一字每一句都源自作者内心无保留的所想所思,毫无掩饰。相比上一版,重新架构了全书的逻辑体系,简化了机身和镜头的介绍,增加了的滤镜使用心得,调整了拍摄手记的后期操作部分,增加了后期处理学习方法、基础技能和典型技法章节,并介绍了六个后期处理实例。除此之外,这一版还增加了很多新作品的拍摄手记,更直观地展示各种复杂环境下如何拍出满意的风光摄影作品。
《玉的艺术天地:第五届上海“玉龙奖”获奖作品赏析(2013)》介绍当代中国玉雕艺术,从第五届上海“玉龙奖”获奖的创作作品中,精选335件,分“挂件把玩”、“炉瓶器皿”、“山子雕”、“人物”、“花果禽兽”、“玉牌插屏”和“象牙镶嵌”等七个部分,用精美的彩色照片充分展示,并且逐件分析,在图文互动中予以点评,指导欣赏与鉴定,促进创作经验交流。知识性、指导作用、实用性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