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既是旅行绘本,更是一本水彩绘画技法书,详细记录了从知名插画家卡斯丁多在世界各国旅途中边走边画的故事,以风景写生为主。从哥本哈根到不来梅,再从吕贝克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一边旅行一边分享绘画的方法。作者所到之处,都留下许多画作和文字记录。这其中有作为专业人士的视角,更有一位热爱生活者的心得。内容包含如何克服在大庭广众下画画的恐惧、在旅行中如何安排画画的时间、零基础如何提笔就画、旅行结束如何继续创作,以及绘画日记的好处等。本书也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学绘画的途径,解决在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例如写生时如何把握画面、画照片和写生的区别、临摹和创作的平衡关系、如何坚持绘画习惯、多渠道学习艺术知识、基本绘画工具和技巧等。对于初学者,本书打开了一条轻松通往绘画艺术的大门,对于
全书收入经典头像雕塑作品近百件,共230余幅彩图,分为古代希腊和罗马、文艺复兴时期、17、18世纪和19、20世纪初四个部分。作者还特地在附录中整理了收藏陈列这些经典作品的大英博物馆、卢浮宫、荷兰国立博物馆和法兰克福古代雕塑美术馆等37个欧洲著名博物馆的详细参访信息,对喜爱美术馆、博物馆和雕塑艺术的读者来说也是一本很独特的导览手册。
本书以雕塑家的视角进行观察,动物雕塑解剖进行讲解,全书分为两部分,部分是作者的作品赏析包括动物雕塑作品、用于影像中的作品、实际范例作品;第二部分是案例作品的制作详解,包括材料与工具、灵长类骨骼分析,以及狮子、大象、大猩猩、黑猩猩、马匹、犬只、飞龙等案例的详解,由底座骨架制作、制作四肢、雕刻毛发、后期修饰等内容。
本书在参考诸多古籍文献及文博同仁相关学术论文或专著的基础上,以上海博物馆工艺类收藏为主,兼顾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安徽博物院、苏州博物馆、衢州博物馆等所藏珍品,精选江南主要雕刻门类的三十件代表性文物,如良渚文化玉琮王、明代“子刚”款玉尊、明代王叔远制核雕小舟、清代桐荫仁女图玉山子、明代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南宋戗金柳塘图朱漆斑纹黑漆盒等,依年代顺序分节介绍,偏重明清时期。具体文字力求深入浅出,也尝试引出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希望通过具象的江南器物,再现江南过往,呈现江南精神。
《水木清华国际校园雕塑大展作品集》以英汉对照的形式,用图片集中展示了100件雕塑精品,总结了国际校园雕塑大展的艺术成就及艺术价值。《水木清华国际校园雕塑大展作品集》所展示的作品,代表了国际当代雕塑的水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具有国际推广意义。
《莆田沉香檀香木雕品鉴》主要内容包括异宝奇珍结道香缘、沉香韵以嗅映香、檀香味持久恒香、莆仙木艺精雕细刻、始源流法与世推移、技法承传情随事迁、天赐臻品妙手生花、莆田沉香檀香木雕艺术珍品赏析等。
《析木恒春(中国玉雕名家析木玉作品典藏集)》主要内容包括会当凌绝顶,秀色天成,玉出东方,美玉美名,一绿成春,妙造春晖,平生自有分,大雅久不做,等等。
全书收入经典头像雕塑作品近百件,共230余幅彩图,分为古代希腊和罗马、文艺复兴时期、17、18世纪和19、20世纪初四个部分。作者还特地在附录中整理了收藏陈列这些经典作品的大英博物馆、卢浮宫、荷兰国立博物馆和法兰克福古代雕塑美术馆等37个欧洲著名博物馆的详细参访信息,对喜爱美术馆、博物馆和雕塑艺术的读者来说也是一本很独特的导览手册。
《东阳木雕(家具雕刻卷)》共十二章,包括东式家具的历史脉络、东式家具的艺术文化特征、品种品类、材料的基本常识、制作工艺的基本常识、技法应用、装饰性图像的文化解读、家具陈设空间和题材选择的文化解读、硬木雕刻、界画雕刻和丝翎檀雕、实例解说、精品欣赏等内容。
雕塑艺术是以空间体量和物质载体,通过视觉及触觉的感观体验来实现的审美活动,而用文字对其进行转换时就难免出现一些“失语”。同样,用“体量”一词形容,具体到汉代、唐代雕塑的“体量”,其实际内涵和视觉呈现的效果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更何况艺术创作很大程度上基于人们的感观经验、心理活动、情感与精神等难以量化的因素。一方面使艺术创作本身充满变数,一方面使艺术作品的最终结果因人而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终反响也不同,成为约定俗成的一种规则,中国雕塑艺术也无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