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讲解了纯手工立体木雕的制作技法,不用大型工具,只用一把小刀就能完成。从设计图稿绘制,到黏土参考物的制作,再到木雕造型的合理顺序,层层拆解,让零基础的读者也能从0到1制作出木雕作品。包含详细的锯、切、敲、锉、槌等基础刀法,浮雕、圆雕、拼接等造型方法,从立体木雕原理出发,从饰品小物到牵线木偶等大型木作,全面讲解各种类型的作品制作方法。全书包含近20个治愈系萌物的详细制作过程,还收录作者多年积累的木雕私家秘诀,包括木材的选择、刀具自制等相关知识。
本书根据梁思成1929年 1930年在东北大学讲授 中国雕塑史 期间的讲课提纲整理而成,从上古到元明清,搭配图片,结合名家收藏、历代典籍和当时东西方艺术理论,对包括青铜器、玉器、建筑、佛造像等在内的中国历代雕塑艺术进行简明扼要、精准得当的梳理、介绍和评价,迄今为止仍是中国古代雕塑研究领域的经典作品。 本书1998年在百花文艺出版社整理出版,并与2006年再版。本次出版结合之前版本《中国雕塑史》的读者反馈,对原文的文字、章节、插图等进行优化,增加新版本的专业性、严谨性,以适应当前雕塑艺术和古建筑领域专业研究者、爱好者及大众读者的阅读需求。
集结数十位造型艺术家,揭秘设计制作背后的故事。想知道自己心爱的模型从设计到出荷需要多久吗?想知道一流手办模型展览会的参观攻略吗?想了解知名的手办生产厂家、手办制作公司的秘辛吗? 41位一线造型艺术家、120项原创设计、15部制作攻略、6个艺术专栏、6篇独家访谈,从设计灵感、创作背景、爱用工具、制作过程、工作习惯、多视角诚品展现,一场纸上的造型展览与分享之旅,那些让你无尽欢喜、感叹惊奇、渴望拥有的 传奇 之作,尽在这里。 在书中你可以看到什么? 例1 造型艺术大家、人气插画师、涂装特效先锋、新秀原型师集结 顶尖作品、创作灵感、制作过程、常用工具、工作习惯等。 例2 横山宏X大畠雅人联名企划对谈:从创作灵感到合作趣闻。 例3 涂装大家田川弘的拟真模型涂装讲座 皮肤基本色秘诀大揭秘:白色、红色、亮洋红色、水手
《中国雕塑史》(原书名为《中国美术史 雕塑篇》)首版于1915年出版,是大村西崖关于中国美术研究方面*代表性的著述。作者大村西崖为编著本书,可谓以非凡之热诚、惊人之毅力,搜集中国雕塑史料巨细无遗,并条分缕析,分类排列,又加以犀利之论评。该书以时间为经,作品为纬度,上启于太古本,止笔于五代,至成书时书录记事凡一千二百余项,金石碑铭凡两千六百余种,附录珍贵图片978 幅,纵横交织,图文并茂,使得中国几千年雕塑历史的发展轨迹有案可稽,历历在目。中国学者罗振玉、日本著名作家森鸥外、建筑史学家伊东忠太、关野贞等也都亲自为此书做了序。 《中国雕塑史》对当时及其后的学界影响甚大。梁思成于1929至1930年在东北大学讲授中国雕塑史时,就曾参考过此书。 中国学界至今仍将大村西崖的《中国雕塑史》和常盘大定、关野贞合
本书试从飞来峰元代造像的相关资料出发,通过对其造像题记的深入研究,凭借实地勘察与典籍互证、区域分析与图像比较等手段,提出飞来峰元代造像是由杨琏真加及其子杨暗普两代人共同主持镌造的观点。又在经过对西夏、元两都及杭州地区原有造像题材及样式的分析比较后,得出飞来峰元代造像中的汉传题材及部分样式是对本地原有题材的合理承继,而有些汉传造像样式与梵相又共同来自于西夏等地,并在梵相中保留了藏西和卫藏两大造像样式特点的结论.
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其为 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梁思成先生认为龙门卢舍那大佛 不独为龙门数万造像之最伟大、最优秀者,亦唐代宗教艺术之极作 。龙门石窟是古代中华文明巅峰期的杰出代表。该书由龙门石窟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龙门石窟研究院名誉院长温玉成先生撰写。作者以独特的方式,从皇家典范、石刻巅峰、龙门往事、龙门旧影、龙门古诗等几个板块,以不同方式切入,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站在大的历史视角观照龙门石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多层面、多视角讲述了龙门石窟的历史,赏析了龙门石窟的雕塑和碑刻,展现了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绝美风采。全书载有大量珍贵图片和历史档案,有面有点,有宏观有微观,有历史有现实,有内容有颜值,立体生动严谨地呈现了龙门石窟的魅力。
本书是张泽珣在澳门大学研究项目的部分重要成果。本书将新疆龟兹石窟造像艺术作为研究的材料,揭示出新疆古龟兹造像与犍陀罗艺术、秣菟罗艺术文化的关联。在相互往来交流影响中,中原文化艺术沿河西走廊抵达龟兹,对龟兹造像的汉化产生了影响。本书所讨论的作品,主要收藏在新疆龟兹研究院、德国柏林亚洲艺术馆和法国吉美美术馆。本书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包含《龟兹作为古代中外佛教泥塑相互影响的枢纽初探》《众生万象:龟兹造像中的婆罗门形象》等重要文章。
雕塑公园是近代城市发展与社会民主进程的产物,它是一种城市主题公园,是一个在可开放参与的特定区域内,由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所决定,以户外雕塑艺术的放置与展示为核心内容,并营造与之相匹配的环境,服务公众、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求的一种公共空间;其中,公共性是其能否成立的重要标准。本书以中国雕塑公园为研究对象,提出 整一视角 是认知雕塑公园的一种判断方法,它是在实践经验与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 主体、环境、作品、资金、经营 五个指标,将雕塑公园建设与发展中的问题细化到具体环节之中,五个指标受制于公园所处的社会结构,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公园形态与特点,是理解中国雕塑公园发展的重要参考。
集结37位造型艺术家,揭秘设计制作背后的故事。想知道自己心爱的模型从设计到完成需要多久吗?想知道一流手办模型展览会的参观攻略吗?想了解知名的手办生产厂家、手办制作公司的秘密吗? 37位一线造型艺术家、125款原创设计、18部制作攻略、9个艺术专栏、2篇独家访谈,从设计灵感、创作背景、爱用工具、制作过程、工作习惯,到多视角成品展现,一场纸上的造型展览与分享之旅,以及那些让你无尽欢喜、感叹惊奇、渴望拥有的 传奇 之作,尽在这里。 在书中你可以看到的细节: 1.造型艺术大家、人气插画师、涂装特效先锋、新秀原型师集结 顶尖作品、创作灵感、制作过程、常用工具、工作习惯等。 2.涂装大家田川弘的拟真模型涂装讲座 脸部、头发及金属色涂装。 3.成就造型师的动物观察图鉴 以老虎、鳄鱼为例详解生物的造型特征。 4.专业人士的
20世纪中叶至今,雕塑艺术经过了各种思潮和流派或剧烈或平缓的起伏跌宕、分离转合。部分雕塑家在其构造形式和创作理念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和变化,经历了从具象表现到抽象表现的转变,形成了当今风格多样的雕塑世界。抽象雕塑从诞生到成熟,产生了多姿多彩的作品,为人们增添了更丰富的审美感受。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现代化,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呈多向性发展,抽象表现形式已经成为雕塑家表现个人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的重要手段之一。当今的雕塑界是多元的、开放的,雕塑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创作理想选择雕塑表现手法。在当代大的文化环境下,雕塑的构造形式更加多样化,抽象雕塑作为艺术现代性的一种造型形式,当然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发展的后续力。抽象雕塑与具象雕塑绝不是敌对阵营一般水火不相容,也不应有什么主流非主流之分。 本书在梳理
《雕塑艺术1》(上下两册) 集结数十位造型艺术家,揭秘设计制作背后的故事。想知道自己心爱的模型从设计到出荷需要多久吗?想知道一流手办模型展览会的参观攻略吗?想了解知名的手办生产厂家、手办制作公司的秘辛吗? 41位一线造型艺术家、120项原创设计、15部制作攻略、6个艺术专栏、6篇独家访谈,从设计灵感、创作背景、爱用工具、制作过程、工作习惯、多视角诚品展现,一场纸上的造型展览与分享之旅,那些让你无尽欢喜、感叹惊奇、渴望拥有的 传奇 之作,尽在这里。 在书中你可以看到什么? 例1 造型艺术大家、人气插画师、涂装特效先锋、新秀原型师集结 创作灵感、制作过程、常用工具、工作习惯等。 例2 横山宏X大畠雅人联名企划对谈:从创作灵感到合作趣闻。 例3 涂装大家田川弘的拟真模型涂装讲座 皮肤基本色秘诀大揭秘:白色、红
该本套书讲述的是世界艺术,分为绘画、雕塑和建筑三部分。本册为雕塑卷。作者希利尔不是简单介绍那些有名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而是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故事,讲述作品诞生的过程,其目标在于将艺术世界以生活化的姿态呈现给孩子们,唤起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热爱。本书让每个孩子能尽可能保留艺术的天赋,并在艺术的探寻中发展自身的灵性。这本书也是针对一般读者的艺术史入门书,能够让读者对艺术获得一种整体认知。
本书为深圳博物馆“‘永远的北朝’石刻艺术展”展览图册,共收录石刻艺术品80件和金铜佛像20件,以北朝时期为主,也包括一些隋唐时期的佛教遗物。本书还包括与之相关的研究论文,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批文物。
《南京名人雕塑之旅》是《南京旅游文化故事丛书》之一。本书以孙中山塑像作为导入,将具有代表性的名人雕塑归类于“广场街头”、“楼堂馆所”、“景点景区”、“校园文化”等四个篇章,旨在以名人雕塑为切入点,来推介南京的全域旅游资源,诠释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厚重的历史文化。
雕塑是人类很早的造型实践,中国雕塑源远流长,作品数量宏巨,内容博大,种类繁多。它的发展演变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人及远古先民的审美趣味,还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习俗、宗教信仰、丧葬文化以及文化域内外的交融,是一部立体的社会发展史。本书将从远古至明清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所有雕塑形式,按照功能——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工艺装饰雕塑、建筑装饰雕塑等分章布局,以时代发展为脉络,以点线面的形式叙述各雕塑类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演变风格、代表作品等。脉络清晰、图文并茂,内容精炼,语言通俗,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普及读本。与《极简中国书法史》、《极简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极简中国古代绘画史》等从不同角度呈现中国文明之精髓。 腰封文字:极简包括了简括、简明、简洁简朴,是专家学者的厚
晋城市东郊的青莲寺与玉皇庙之间相距有十多公里,都有长达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历史的烟云中,他们与这座城市、这块土地,共同经历了沧桑迭变、兴废交替,然而不变的是寺庙的顽强存在和百姓对它的绵长记忆。在这段记忆里,久远、留存物质和精神多的是唐朝华贵的佛、宋代精致的神。千百年来,青莲寺里释迦牟尼与他的弟子们,玉皇庙里玉皇大帝和他的各位神将,不动声色地征服了众多的香客和艺术家。在人神共处的默契中,像一篇叙事性的小说或激情飞扬的散文,叙述着创建寺庙的一个个隐隐约约的故事。人们崇拜着、困惑着,无论是佛还是道,都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思考和想像的空间。 本书以影像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完美的呈现了晋城国宝青莲寺和玉皇庙在神像塑造艺术上的高深造诣。
李钢编著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作品集》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作品集》通过创新求繁荣,倡导多样促发展,成为本届全国美展系列展览当中的亮点。本届雕塑展区采用由雕塑家直接报送作品的方式,先后共收到全国各地2689件作品,经过评委会认真严格初评和复评,共评选出参展作品350件,很后从中选出35件进京暨获奖提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