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色:手艺里的中国色彩美学》是一本以中国传统手艺人的工作以及他们的生活为内容的访谈录以及关于他们手艺里的色彩美学的合集。 全书由民艺研究者和独立设计师联袂打造,按照色系进行章节安排,在每个色系中,挑选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色彩。在这些色彩背后,是中国手艺人的历史,或引人注目,或举足轻重,或令人震惊。旨在解读中国传统色的源流和美学特征,让传统色彩走进日常生活,让读者读懂中国传统手艺的美学精髓与精神内核。
20世纪50年代,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在瑞士崛起,为实现秩序化、组织化的视觉表达,网格系统得到快速发展与大量应用。在1961年出版的《平面设计师的设计问题》一书中,约瑟夫 米勒-布罗克曼首次简要介绍了网格系统,此举使其成为瑞士平面设计史上的先驱。当时,还没有书能详细阐述网格的结构和应用,以及如何运用网格系统进行设计,很多设计师并不了解或者误解了网格系统而导致误用。 20世纪80年代,布罗克曼为进一步填补网格设计理论与应用的空白,撰写出版了《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系统地讲解了页面排印秩序化、组织化、体系化、统一化和均衡化的设计思维与方法论,成为举世公认的网格系统教科书。 本书开篇介绍了网格系统的理论基础及其宗旨,之后则是搭建网格系统的详细步骤。在讨论了纸张的尺寸、字体的样式、栏宽、行距、边距比例和
每种中国传统色,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中国传统色,是古人观察山川日月、草木鱼虫记录下的风雅,也是融于生活的诗意。本书以散文小讲的形式,将中国历史上100种色彩的源流典故娓娓道来,重现古人的心灵意象。 瓷秘 霁红 胭脂水 是晚唐、明、清所烧瓷器色,这是从器物传承中窥见的色彩;染蓝的蓝靛由菘蓝叶发酵而来,菘蓝既是色名,也蕴藏了古代染色工艺的巧思; 花是深红叶麴尘 揉蓝衫子杏黄裙 ,色彩是诗人眼中的风物 由中国传统色,见文化广博、人文风流。
尝试以宋时诸家诗词、笔记小说记载为核心文本线索,对照出土文物,以穿用衣物(服装)、冠梳钗钏(首饰)、梳洗打扮(妆发)三个篇章,分别探寻了解当时佳人妆束流变的具体模样与组合搭配。选取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花蕊夫人、李清照、李师师、白娘子、小青、严蕊 依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加以适当推测,设计各个人物当时可能妆束,服装、首饰、发型、妆面、场景均有据可考。 书后附一米长卷、两张换装贴纸,梳理宋朝女子的穿衣顺序、化妆步骤,及宋朝三百余年时尚变迁。附赠一套服饰贴纸,参考安徽南陵铁拐宋墓、茶园山宋墓出土服饰实物设计制作,展现北宋、南宋的经典穿搭。
构图究竟有多重要? 无论是写实还是抽象,是静物还是风景,所有优秀的画作都具有相同的特点:成功的构图。如果缺少这个特点,就算是再吸引人的绘画主题,在画面上也只能呈现出平淡无奇的效果。 本书作者伊恩 罗伯茨结合他40余年的绘画以及教学经验,提供了一系列便于实践的方法,将绘画过程中这个关键步骤的秘诀传授给你,助你快速有效地设计出色的构图。通过本书,你将掌握许多构图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技巧,学会运用比例、形状、色彩、明暗创造画面的动感、韵律、和谐,打造出引人入胜的画面效果。本书将带领你一起探索作为艺术家的真正潜能,终得以轻松自信地绘制出任何主题的画作,享受绘画创作带来的愉悦。
其实,对于设计师来说,折叠是一项十分关键但未受到足够重视的基础能力。包豪斯学院的约瑟夫 亚伯斯(Josef Albers)就把折叠作为设计基础课,旨在让设计师建立空间感和几何直觉,提升三维造型的创作能力。 保罗 杰克逊是继约瑟夫 亚伯斯之后的专门传授折叠技巧的艺术家。本书凝结了保罗40多年的教学精华,他从一张纸开始,细致地讲解了基础的折叠概念及80多种通用的折叠技巧。 这些技巧广泛适用于建筑、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包装、时装、珠宝设计等领域。在学会这些技巧后,设计师可以突破纸的界限,探索织物、塑料、金属等各种材料的可塑性,激活创意灵感,满足不同领域的设计需求。
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中,维克多 帕帕奈克犀利且毫不避讳地指出设计领域里的诸多 无用设计 ,提出设计应与 真实世界 相连接的新观点。将设计放置在整个社会远景中,则设计必须有意义,要为人的 需求 而不是 欲求 设计,要为多数人的需求服务,要为人类与环境的未来发展服务。帕帕奈克首次提出了设计伦理的观念,细致描绘设计与社会责任、生态环境、思维方式间的勾连,他对 设计目的 的解释成为现代设计理论的一个重要起点。 本书是维克多 帕帕奈克*重要的著作。该书于1970年出版后,以其开创性的理念和对当代设计文化的尖锐批判,引发设计界的阵营对立和论战。作者思想锋利,观点极具前瞻性。迄今为止该书被翻译为20多种语言,成为传阅度*广的设计书籍之一。
很多设计师因为不了解视觉上的几何构图原理,所以在把优秀的概念性创意变为现实时饱受折磨。 本书作者 金伯利 伊拉姆 几何学无处不在,设计中的几何学堪称设计的骨架。本书融合设计、艺术、几何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以通俗的语言和丰富的图例拆解看似深奥难懂的几何原理,带你轻松看懂黄金分割、完美比例和斐波那契数列。 透过书中特制的硫酸纸,借助层层递进的视觉分析,你将一步步看到柯布西耶、奇肖尔德、密斯等大师,是如何巧妙地使用黄金比例,将其融入自己的艺术与设计创作中。 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摄影等领域的学习者与从业者,都能够从书中解锁万能的构图方法,给创意增添永恒的理性之美!
本书是《花艺设计基础教科书:花束技法与基础造型》的进阶篇,是针对有一定基础的花艺从业者编写的,可以切实系统地指导开花店,特别是大型花艺项目所需的花艺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花艺色彩搭配,作者基于自己的经验总结而出一套更适合花艺师和植物设计师使用的色彩搭配系统。花艺技巧进阶,包括构图法则、线条分类与应用、8个花艺进阶技巧、人造茎技巧、蜘蛛网架构等。花艺设计常见的4种风格(装饰性风格、线性风格、植生风格、混合型风格)以及35个花艺案例,详细拆解线条、色彩、风格、步骤等设计要点。
《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 如果在旅馆里弄不清楚怎么开水龙头,或者面对不熟悉的炉灶或电灯开关时,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会手足无措。唐纳德A诺曼大胆地指出,不是你太笨,而是物品的设计没有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心理。虽然拙劣的设计俯拾即是,但是设计出易于理解、方便使用、令人愉悦的产品并不困难。《设计心理学》增订版对好设计具有强大的作用,不断提醒我们为什么有些产品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有一些产品却让用户非常受挫。 诺曼博士在《设计心理学》增订版里,始终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将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导入到设计之中。不仅着重于反思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用户带来的困扰,更着重于解决问题,用这些基本原则帮助设计师找到真正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一方面诺曼博士从多个角度分析,更新了大量的案例提
设计是什么?这本书将解答你所有关于设计的问题。 美国平面设计教父保罗 兰德在与学生的两场对话中,聚焦种种设计关键问题,给出一阵见血、直指核心的答案。他的言谈幽默犀利、妙语连珠,尽显其对设计的敏锐洞察力与深刻见解: 一切皆是设计。一切! 设计即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运用双手非常重要,这才是设计师区别于一头牛或电脑操作员的地方。 大部分东西都可以通过观看来学习,但阅读会带来理解,会给你自由。 保罗 兰德凝结毕生功力的经验之谈,将激发你重新审视与思考关于设计的一切。
本书为日本长销商品的设计细节透析,回顾了日本各领域长销商品的注重消费者体验的设计变迁,以详尽的图解形式对比设计的变与不变,从社会背景、消费者习惯变化、专业设计、市场等的视角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总结相关设计参考范例,尝试在设计、科技、商业直接寻求更深层的价值与平衡。 本书可作为UI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产品策划等项目的设计及灵感参考。
本书是一部庆祝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献礼作品。精选了100个新中国成立以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朝夕相伴,对民生产生重大影响的设计产品,图文并茂地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生活关切,展示了中国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创新精神。书中通过四个发展阶段的详细介绍,聚焦中国设计如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以及如何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本书也强调了中国设计所折射出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本书是理解中国工业产品设计历史和价值的重要读物。
《设计中的设计(全本)》是对原研哉的设计理念以及作品的沿承、发展的归总。作为日本中生代设计师的中坚,原研哉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现当代日本设计的精髓。他以一双无视外部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的眼睛面对 日常生活 ,以谦虚但同时尖锐的目光寻找设计被需要的所在,并将自己精确地安置在他的意图能够被赋予生命的地方。当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越来越陷入自身窠臼之时,他敏锐地感知到了设计的征候和迹象,并且自觉自主地挑战其中的未知领域。他的设计作品显现出来不落陈规的清新,在这样的态度下,他拓展了设计的视野和范畴,在他所经历之处,崭新的地平线不断被发现和拓展。 作者亲自重新精心汇编多篇内容,大幅延伸、修订、扩增更丰富的图文,以 专业 的面貌结集成册。 大陆简体版收录:北京前门再造计划视觉系统提案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及建筑方面的思想及理论,跨度从先秦至清代,历时较长,涉及领域较广,是一本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设计史书籍。本书认为, 设计 是 道 (文化)与 器 (器物)之间的桥梁,设计思想引领了设计实践,构筑了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基石。通过剖析各时代蕞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作品和思想,真实、客观地阐释了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特征,呈现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整体特质与延续性。无论是设计者,还是设计历史及理论的研究者,乃至中国历史研究者,均能从中获益。
本书的编写目的是让读者掌握成衣制版、裁剪和制作的技能,具备从事服装技术行业的能力。 本书主要由3大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本书的第1章的内容,主要讲解了服装的基础知识,包括人体测量、服装号型及尺寸规格、服装的分类等方面的知识;第2部分为本书第2~6章的内容,主要讲解了成衣制版、裁剪、排料、缝纫和熨烫方面的内容,再辅以29个小案例的制作帮助读者掌握这方面的技能;第3部分为本书第7~9章的内容,通过对童装的内衣、开裆裤、连体衣、背心、男女童装,女式的喇叭袖衬衫、A字裙、连衣裙、鱼尾裙、铅笔裤、西装、大衣,男式的裤子、衬衣、马甲、西装外套、风衣、夹克等18款服装具体介绍了从制版到缝制的详细操作步骤。 本书图文并茂,浅显易懂,适合从事服装设计、服装美学工艺设计或者服装裁剪工艺和服装制作的从业人员使用,也适
《中外艺术设计史》以人类造物活动向艺术设计的演变过程,以及人们对艺术设计进行探索、确立、反思这样一个寻找其价值和规律的活动轨迹为主线,对不同历史时期艺术设计活动的重要思想、主要事件、代表人物、风格流派、划时代的设计成果以及它们的发展过程等作了介绍和阐释。全书共五章,章讲述艺术设计的历史渊源,第二章讲述现代艺术设计的起源,第三章讲述20世纪艺术设计原理的确立,第四章讲述工业化社会的艺术设计,第五章讲述后现代主义设计。 本书可作为艺术类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史学研究者参考,还可供艺术设计爱好者使用。
色彩设计能力的高低与色彩感知能力的强弱息息相关。虽然人们的色感天生有强弱之分,但通过后天的训练,色感是可以提升的。 本书围绕色感的提升,讲解了色彩基础理论、色彩设计原则与方法,并结合院校相关专业的色彩构成课程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大量构成训练与设计训练,力求在色彩构成与色彩设计间搭建桥梁,打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藩篱,让读者真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设计中,并在这个过程中稳步提高色感。书中从学习绘制色相环和色调表讲起,详细讲解了色彩混合、色彩对比、色彩的角色与数量、色彩的印象与层次、色彩情感与心理、色彩调和等的内容,还介绍了作者多年经验提炼出的主色配色法和主调配色法等实用性强的方法,并给出了借鉴优秀作品获得灵感的方法。最后总结了常见的色彩搭配问题的解决方案,让读者避坑。 本书适合想要提
本书以中国传统物象为创作基础,采用先秦时期楚文化浪漫、神秘的纹饰风格,以纯粹的点与线的形式来表现奇异神兽和繁盛花草。相较于敦煌纹样丰富的色彩,楚纹样更注重线条造型的旋回变化,本书中的纹样设计吸收了楚纹样的这一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加入点元素,提升了纹样在视觉上的节奏感。 在内容上,本书既包含 五大瑞兽 龙生九子 二十八星宿 山海异兽 等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的纹样,又包含 引蜂之花 等生活化的花卉题材纹样,还将不同物象合二为一,进行了 异核体系列 纹样设计的尝试。 由于本书中的纹样结构相对简单,也没有特定色彩上的限制,因此应用起来比较灵活,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服饰、器皿、家具等领域。此外,本书的纹样介于造型繁复的传统纹样与形式极简的现代Logo之间,因此也可以作为Logo设计的参考资料。对于广大艺术爱好者来说
你是否还在对着空白的画布发呆,不知该从何下笔?或者正深陷瓶颈, 为灵感枯竭而发愁? 阅读本书吧,相信它能给予你极大的帮助!在综合材料绘画领域卓有建树的两位作者,精心总结45种独特而实用的绘画方法,从技巧剖析、材料介绍到问题指导、效果演示,全方位教你利用各种材料打造丰富的画面效果,帮助增加作品的深度与质感,唤起你动手的热情,激发你探索的灵感。带上它即刻开始你的艺术创作之旅,从根本出发让你的作品大放光彩!
《设计中的设计》之后,原研哉阐述设计思想新作。原研哉认为, 设计只是一种职业 的时代已经接近终结,设计是使世界再生的智慧,能让人们看见潜在的可能性,并唤起人们新鲜的觉醒意识。原研哉带领学生用10年时间,每年围绕一个事物或贴近生活的主题展开实验,以设计之眼,重新审视身边事物,发现它们本真的样子,保持对生活怦然心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