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名窑瓷器珍品,从瓷器初创的古拙粗犷,到南青北白的格局已成;从引.领彩瓷的唐三彩,到绚丽多姿的青花瓷;从宋瓷尚雅、各竞芳华,到元明清颜色釉、彩绘瓷的争相斗妍;从民国仿古瓷器,到当代瓷器的传承创新,图文并茂,带你看懂瓷器,感受东方瓷器文化神韵!
从中国雕版印刷术的起源说起,在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印刷术之后,讲述唐宋以来古代中国越发繁荣的刻本技术和绘画技术,随着刻本和绘画的进步,版画逐渐走向历史舞台,并在宋明之际走上繁荣。 本书涉及版画从书中插图到另立流派的全过程,时间涉及唐宋元明清,系统地梳理中国版画的渊源、流变与发展。 在原文本的基础上增加大量自古遗留的版画实例,做到文图互补,以图证史,全景展现中国古代版画的灿烂与辉煌。 不论是各代刻本的书中插画,还是历代以来的刻本画集,甚至于近年来兴起的木版年画,都在书中有所体现,跟随书中的图片,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国版画自古以来的发展、变革以及其技术的进步。
本书以极简的语言、清晰的脉络,以历史的朝代交替为经、各工艺演变兴衰为纬,以出土实物为证,描绘出一幅从原始社会到清代封建帝制终结几千年以来,在历代帝王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帷幕下,以王公贵族审美为主导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风尚的衍生与流变景象。
本书作为 文化广西 丛书中的一本,先从基本知识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领读者进入广西传统工艺的殿堂,再对八桂大地的传统工艺进行整理,包括陶瓷工艺、织染工艺、编织工艺、剪纸和绘制工艺、民族吉祥挂件制作工艺、雕刻工艺、金属冶煅工艺、纸制品与毛笔制作工艺、漆器及其他类别,深入浅出地讲解并配以历史文物图片和田野调查所获取的精美图片。该书涵盖目前广西传统工艺的各大门类,汇集了本土传统工艺精华,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和欣赏价值。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程淑美》一书为花丝镶嵌,燕京八绝之一。作者程淑美怀着对这项技艺深厚的情感,以*人称详细叙述了自己学艺的曲折经历以及传承花丝镶嵌这项技艺的艰辛探索。书中作者还对花丝镶嵌的工艺流程、制作步骤、制作工具和工艺技巧做了详细介绍。尤为珍贵的是,图书涉及的内容是程淑美大师从艺一生的总结,既是花丝镶嵌技艺传承的历史,也是作者的守正出奇孜孜以求的生命史,书中作者的体会、感悟、独特的艺术处理技法,具有极为珍贵的史料价值。
本书由 7 章组成 , 主要包括绪论 , 特种陶瓷粉体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 特种陶瓷成型工艺 , 特种陶瓷烧结工艺 , 特种陶瓷后续加工 , 结构陶瓷 , 功能陶瓷 , 纳米陶瓷及其他特种陶瓷材料等内容 。 本书是高等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专业教材 , 同时也是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
绥棱县地处黑龙江省绥化市,是中国现代黑陶的发源地,至今已有近百年的生产制造历史,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土陶工艺品之乡”,被文化部确认为“中国现代黑陶窑”,绥棱黑陶也被黑龙江省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土与火的艺术:绥棱黑陶》详细介绍了绥棱黑陶学术探究和实际生产中的面貌和成果,在回顾绥棱黑陶历史、介绍主要创作者的同时,还以生动的图文再现了绥棱黑陶的制作流程。
本书为宝库社系列刺绣图书,共160页,全书分3部分介绍了作者自2013年至2020年间的和刺绣相关的旅行、记录和探索。书中共介绍了15位和花艺、园艺等相关的行业翘楚,作者在拜访他们的工作室、庭院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并以此为灵感,创作了三十余款与旅行和植物有关的刺绣作品。全书文字较为详实地记录了她所有作品的探索历程、灵感来源、设计思路等,每个作品配有精美成品图和清晰的刺绣图,有详细的针法介绍,并有清晰的材料、工具、编织要点等介绍,适合刺绣爱好者学习。
“王世襄集”之一种,收录了王世襄先生有关竹刻艺术的文章,分为“刻竹小言”(金西厓著,王世襄整理;包括简史、备材、工具、做法、述例、述例续编)、“竹刻小识”(包括竹刻简史、竹刻分派、竹刻的恢复和发展等)、“此君经眼录”(图文并茂地讲述近百件竹刻珍品)、“散记”(记竹刻艺术品)。
在众多皇子之中,康熙帝为什么对少年时期的胤祥宠爱有加? 首先,胤祥从小受到严格的满汉文化教育,文武双全。由于清朝的皇位继承制度并不是中原王朝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而是从年长的皇子中择优选拔,所以清朝宫廷对所有皇子一视同仁地严格教育。六岁开始,每天天不亮便要入书房,学习儒家经典、诗文书画,当然还有满、汉语言和骑马、射箭等。据记载,胤祥“颖悟绝伦”,礼、乐、射、御、书、数样样精通。康熙三十七年(1698),皇帝选派法海辅导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祯(雍正继位后改为允褪)的功课。法海是康熙帝的舅舅佟国纲的第二子,也是当时满洲人中的博学硕儒。他23岁考中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又奉命在南书房行走,成为康熙身边的文学词臣。胤祥与胤祯在法海门下学习长达十年。 康熙四十一年(1702)十月南巡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