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的风景 城市文明演变下的宋代公共园林/建筑意匠与历史中国书系》以宋代城市文明演变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的定性定量解读,建构宋代城市生活的文化图景,进而结合方志图文、园林遗迹中的系统案例来分析、归纳公共园林建设的智慧经验,有助于拓展以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线的历史园林研究现状,对反映我国在风景园林建设方面的历史成就及提升当前城市风景保护和建设,具有理论拓展和实践指导的积极意义。
中国古建筑装饰凝聚古人审美与匠人智慧,沉淀千年,依旧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本书带你走进古建筑装饰的世界,了解古建筑装饰背后的文化内涵,领略古人的精湛建筑技艺,欣赏古建筑上的雕刻、彩绘、贴饰等丰富装饰,于飞檐、屋脊、梁柱、门窗、台基等建筑构件中寻觅中式审美。 阅读本书,邂逅古建筑装饰艺术,感受流转千年的古建筑装饰艺术之美。
本书是世界建筑*奖普利兹克奖得主、著名建筑大师王澍的建筑文化随笔集。 * 10篇建筑文化随笔 从宋代山水画的意境,到明清园林的审美情趣,作者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更以建筑的角度,从中探寻传统文化、东方哲学的美学价值。 * 4篇建筑作品历程书写 王澍的著名建筑作品包括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宁波美术馆等,在本书中,从设计开端、建造过程,直至建成后续,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还原这些作品的诞生历程。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于 好的建筑 以及 如何做出重返传统的当代建筑 的深入思考。 * 6篇散文随笔 1篇对谈 作者漫谈个人经历、社会与人生,更触及当下人关心的居住空间等话题,大师的成长历程和人文情怀一览无遗。 * 本书从建筑出发,却不止于建筑,更是一本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性的著作。传统文化的当代性一直是这些
《意义、想象与建构:当代中国展演类西江苗族服饰设计的人类学观察》这本书以三个不同场景中的展演类西江苗族服饰设计为研究个案,以曾经的设计作品开篇,又以经过“人类学思考”的设计作品结尾,探讨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传统民族服饰在中国服装设计文化中的呈现,解释虽有差异但却相对稳定的展演类民族服饰设计现状。全书在内容上既观照展演类民族服饰设计,也探讨传统民族服饰的当代发展,对如何保护和弘扬民族服饰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提出了自己“进行”状态下的思考。
到底是什么令巴黎从众多中世纪城市中脱颖而出,率先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伟大城市?若昂?德让在本书中为我们逐一介绍了巴黎城市建设的各项发明,包括桥梁上的观景平台、林荫大道等少有的现代基础设施,还有城市照明、公共交通、时尚购物等全新的现代生活方式。
本书《建筑的语言》参照英文字母表的个数, 26章的每个章节都阐述一个建筑设计的原则。这些章节按照8个部分来组织,涉及设计过程的基本元素、建筑项目构成的本体、建筑沟通的工具,以及建造的通常模式。 全书收录了52+设计事务所、工作室,以及239+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的319+建筑、室内、艺术设计案例,其中更包括了29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和其他建筑大师的经典作品,成为所有建筑爱好者的视觉宝库,以历史上众多知名的建筑作品展示了古往今来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基本信条。作者从实践者和教育者的角度,文图并茂,精妙地诠释了建筑的精髓。
本书《建筑的语言》参照英文字母表的个数, 26章的每个章节都阐述一个建筑设计的原则。这些章节按照8个部分来组织,涉及设计过程的基本元素、建筑项目构成的本体、建筑沟通的工具,以及建造的通常模式。 全书收录了52+设计事务所、工作室,以及239+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的319+建筑、室内、艺术设计案例,其中更包括了29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和其他建筑大师的经典作品,成为所有建筑爱好者的视觉宝库,以历史上众多知名的建筑作品展示了古往今来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基本信条。作者从实践者和教育者的角度,文图并茂,精妙地诠释了建筑的精髓。
《斯飞日历2019:世界遗产胜览》是斯飞小组十余年来的行走积累,也是在向仍不断启迪世人的历史遗迹致敬。历经6个月精心筹划制作,斯飞小组奉献出精彩的世界遗产饕餮盛宴。日历中的千余张图片,6.5万字精炼注解,带您跨越全球五大洲、80多个国家,卧游近300处世界遗产,领略人类发展留下的历史遗迹,走进彰显地球进化的自然奇观!
《日本庭园:空间美的历史》介绍了“日本庭园”的形象因人而异,例如,在京都岚山红似火焰的枫叶映衬下的天龙寺庭园,众多游客静坐在方丈屋檐下观看沉思的京都龙安寺石庭,还有信步环游的小石川后乐园,其幽静让人忘却了东京都心的喧嚣。或许有人脑海中的“日本庭园”的形象并非此类“名园”,而是曾经住宿过的旅馆小庭园,水池边置立着雪见石灯笼,池中美丽的锦鲤穿来游去。又有人会想起不久前到访过的饭馆内庭之幽静,踏脚石、石洗手盆和石灯笼让人流连忘返。
从一个战俘到明星建筑师,上海成就了邬达克的地位,他是一个"实足"的上海建筑师,其所有重要作品都留在了我们这座城市。本书系靠前部向公众介绍邬达克的读物,抢先发售公布大量历史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