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中这一片宛转而滋养的乐园,实在就是我国古人所构想的 福地 用现代的话说,即 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对于中国人古往今来一贯追求的福地、吉宅,汉宝德先生宽容地称其为 前科学 ,并孜孜不倦地以科学的精神、系统的分析去了解它,以此探究中国传统的建筑观与环境观。
《西方古典建筑与雕塑入门》是继《西方古典绘画入门》和《西方古典音乐入门》之后 第三本介绍西方艺术的入门书。考虑到建筑与雕塑的相关性,本书将这两种艺术合于一卷,这有利于读者的阅读。与前两本书一样,本书为古典艺术的爱好者提供相应的入门导读,引领读者步入古典艺术的神圣殿堂。全书共 20讲,建筑与雕塑各10讲,从古代埃及与中东一直讲到20世纪初,收入近300件建筑或雕塑作品。本书附有索引,注明了每件作品的所在城市、位置和相应的博物馆,不仅便利读者参考,而且为旅行中的艺术欣赏提供了相应的指南。
中国古代建筑彩绘纹样,是我国古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点睛之笔,是我国古代审美意识、美学理念的鲜明体现。中国古建彩绘纹样,往往选取线条流畅、结构简明且色彩明快的传统吉祥图案作为基本装饰元素,在古建的斗拱、望柱、梁架等不同部位进行装饰,使得中国传统砖木结构的建筑披上了华美的霓裳,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古建艺术风采。而在漫长的中国古建彩绘纹样的变迁、积淀和丰富过程中,古建彩绘纹样也成为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中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从《营造法式》保留的古建彩绘纹样中撷取经典纹样六十三幅,从构图、造形上均为今人时常可以用以装饰的图案。让我们用今天的审美和无限的创造力,给中国传统吉祥纹样赋以新的色彩和生命。
《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是日本著名书法家、书法史学家石川九杨写给普通人看的中国书法简史,文笔简洁而不失趣味;200多幅书法作品,贯穿3500年中国书法史,带我们走进书法艺术的美学殿堂,领略汉字文化之美,重温书写的记忆。 全书以时间为序,细致梳理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各类书体出现的背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清晰解读从王羲之到孙过庭、唐初家到颜真卿、北宋家到明代诸家、清朝扬州八怪到近代齐白石等各大书法名家的作品风格。 以笔触为线,书中例举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书法作品,如《曹全碑》《兰亭集序》《雁塔圣教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卷》等,辨析不同时期的字形在笔触的速度、深度和角度等方面的细微变化,阐述变化的成因与影响,在书法演变的发展历程中,直观感受中国文化与审美的变迁。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变革、各种艺术运动、思潮的蓬勃发展,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走向成熟,在西方各个国家涌现出了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大师和重要思想、流派。郭梁著的这本《外化于自然--西方园林艺术及其设计流变》对这些设计师及其重要作品做了详尽的分析。在本书很后,对21世纪西方现代和后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其价值取向、思想和风格的多元化、内容与形式在新时期具有的特征,以及设计手法,园林与社会、文化、技术、艺术、自然的综合特征等内容。
《字里乾坤说园林》的主要内容包括:堂——前虚当阳是厅堂;轩——别馆高轩以助胜;舫——舫斋籁有小溪山;桥——曲渚斜桥画舸通;门——蓬门今始为君开;窗——窗前远岫悬生碧;墙——粉墙花影自重重;径——境因径曲诗情远;诗——天供好景助诗豪;画——画本是为造园图;书——翰墨风流冠古今等。
《筑苑》丛书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中国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和扬州意匠轩园林古建筑营造有限公司筹备组织并出版发行。本套丛书着眼于园林古建传统文化,结合时代创新发展,遵循学术严谨之风,以科普化叙述方式,向读者讲述一筑一苑的故事。 业界泰斗孟兆祯、陆元鼎、刘叙杰三位先生担任本丛书顾问总编。
《新视野文丛5:艺术·建筑》包括了与理查德·塞拉的一次内容广泛的谈话。同时,福斯特提出了建筑的一个“全球化风格”,由诺曼·福斯特、理查德·罗杰斯及伦佐·皮亚诺所实践,类似于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与密斯的“国际风格”,与任何艺术形式相比,更能传达当今现代性的梦想与幻想。通过这些方面,福斯特表明,“艺术建筑结合”是一个更广泛的社会与经济轨迹的关键指标。
西泽立卫与多位日本知名建筑家在各具特点的建筑现场进行对谈,彼此提供了富于洞见的意见与敏锐的批评,分享了各自的创作历程与建筑理念。西泽立卫在情感和精神层面上,梳理了人、建筑、自然的关系,阐发了其建筑思想的精髓。几位建筑家的思绪碰撞,展现出当今日本建筑界的思想高度,对建筑设计和都市生活颇具启发意义。
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适当的交会点,是当今中国建筑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台湾现代建筑思潮的“主舵手”,作者对六十年来台湾建筑界面对传统与现代的问题所做的因应予以梳理、评析,对“传统”与“现代”的内涵作了精要的阐释,也将自己一波三折的心路历程娓娓道出,希望对多元社会中的年轻一代有所帮助。
《风景园林快题设计方法与案例评析》由一线考研辅导老师撰写,融汇了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应试心得,旨在指导读者熟悉设计思路、掌握设计方法、提高设计能力、顺利通过快题设计考试,并最终为今后的设计事业做好必要的准备。 书中的内容讲解由浅入深,从简单的对基本元素的认知逐步扩展到对实际设计案例的分析,提炼总结了引导性示范快题设计的思路、任务书5 大内容的详细解读方法、5 大空间组合与营造手法。书中 章主要讲解了基本景观元素的认知与应用;第2 章主要讲解了设计前的分析与思考;第3 章主要讲解了设计构思的过程与方法;第4 章主要讲解了设计的细化、功能和形式的完善;第5 章主要讲解了设计思维的拓展;第6 章列举了许多的设计案例,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本书内容系统,方法性强,案例全面且符合当下考试趋势,用效的方法帮
《筑苑》丛书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中国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和扬州意匠轩园林古建筑营造有限公司筹备组织并出版发行。本套丛书着眼于园林古建传统文化,结合时代创新发展,遵循学术严谨之风,以科普化叙述方式,向读者讲述一筑一苑的故事。 业界泰斗孟兆祯、陆元鼎、刘叙杰三位先生担任本丛书顾问总编。
《香山工坊古建园林文创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研究》对文创产业的相关概念,文创产业集聚区及其发展背景,文创产业集聚区的培育、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书中列举了加拿大城市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上海八号桥文创产业集聚区、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中粮大悦城(商业中心)等典型案例,并进行了富有创见的剖析。同时,书中以香山工坊古建园林文创产业集聚区为例,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具有的前瞻性。全书有理论有实践,既深入分析,又指出实践路径,具有的参考价值。
从1964年到2020年,日本建筑界风云变幻的60年,也是作者隈研吾的60年。他从大仓山脚下的小屋一路蹒跚走来,经历了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憧憬到幻灭的过程,从纽约到东京、再到世界各地,一边工作一边寻求理想的建筑形态,直至今日,终于站在世界建筑的舞台上。作者隈研吾截取了他人生中四个重要的节点,以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读者梳理了日本现代建筑在社会经济影响下的发展和变化,同时将自己对建筑的理解、自我心态的转变以及对未来建筑的展望一一道明。 城市将走向何方?我们的生活又将如何改变?对人类而言,住所到底意味着什么?人类与建筑的关系如何?而这种关系今后又将如何改变?在这本书里,隈研吾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人在建筑文化方面体现了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从金碧辉煌的宫殿、诗情画意的园林,到多姿多彩的民居、庄严肃穆的寺院宗祠,千百年来,博采众长,发展成为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鲜明的建筑体系。建筑文化内容丰富,体系庞杂,写建筑的书又往往被术语和数字扼杀了可读性,为了便于建筑文化爱好者对建筑艺术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建筑百问百答系列”图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梳理了有关建筑艺术的相关内容,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讲解,并配有建筑图片供读者欣赏借鉴,开阔眼界。本册图书为《西方建筑百问百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