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铜元》是一部集大成的珍品铜元大系,收录了作者精选自藏(内含伍德华、李伟先、马定祥、张璜等诸多名家旧藏)一千余件,大纲钱、孤品、大珍不一而足,有些系首次公开亮相。其次,《百年铜元》是迄今*部结合海内外文献,系统化论述铜元版别演变的专著,学术含量颇高。此外,《百年铜元》特别将铜元作为主线,以钱映史,以币说史,向读者娓娓讲述那个 铜元时代 ,展示了清末及民国时期由币制变迁所引出的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令读者得以神游那段时光,细品百年沧桑,掩卷而有所得。本修订版在保留*版的风貌和内容的基础上,一是对近五年来国内外新出现的珍稀品种作了增补,二是对*版个别品相欠佳者作了替换。相信这个修订版能弥补没有买到*版《百年铜元》读者的遗憾。对于已经买过*版《百年铜元》的读者并深爱她的读者,这个修订
故宫博物院的古陶瓷专家们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对全国各地的古窑址进行考察,并采集了144个重要窑口的3万片瓷器标本,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标本的时代上起东汉,下至清代,其中以唐到元代窑址的标本*为丰富。有的标本可与出土和传世器物相印证,有的标本则不见于出土与传世器物中。因此,对古窑址标本的研究愈发显得重要,它不仅能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我国古代各地烧造陶瓷的情况,而且能补充文献与传世器物的不足。并且目前有些窑址已遭破坏或深埋于地下,再前往采集标本,已几乎不可能有所收获,因此故宫所藏这批古窑址标本就愈显珍贵。 br 本书为《故宫博物院藏中国古代窑址标本》中的一卷,主要选取了故宫博物院专家已调查过的广东的34个窑址,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标本1000多片,为了更具体化、形象化,尽可能地配有窑址图,为了更
单元 四时写生 展出精工写实风格的花木文物,以宫廷画家和职业画家作品为主;第二单元 清雅逸趣 展出文人所推崇的墨笔淡设色,以及纯水墨的花木画,主要是文人画家的作品,但部分受文人趣味影响的非文人画家的作品亦包括在内;第三单元 寓情寄意 展示花木被赋予的情感和吉祥寓意,展出的是与花木文化有关联的文物,着重突出了花木与人的关系。
《大漆修缮经典古陶瓷》以陶瓷器的大漆修缮为研究对象,理清了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传统陶瓷器修复技法的发展历史,并对陶瓷漆缮的工艺技法进行了详细的工艺流程剖析,根据历史遗存下来的珍品古瓷残件的性质特点,提出基本漆缮原则,用以指导实证性的修复研究。本次修缮研究所修复的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古陶瓷残损标本件,皆为稀少难得、品味高雅的珍品,作为陶瓷所属时代的历史文化物质载体,通过大漆修缮,使之得以用完整清晰的面貌重现于世人面前。
佩内洛普 布朗卡特、安吉拉 汉池华尔 埃尔 尼编著的《古着荟萃(拍卖会中觅时尚1900-2000年 )》可谓是一部时尚百科全书。它精选了近些年在法 国、英国、美国等的21大 拍卖行中成交的850件时装和130只手袋,以十年为一 个阶段分类,每一件拍品都配 有精美的图片和详细的点评,如历史、品牌、材质、 工艺、价值,以及被编进的书 目、参加过的展览,甚至是服装纹样的象征意义等诸 多细节,由此让我们得以一窥 每个时代的潮流和20世纪时尚的演变史。此外,书中 30篇题材各异的专题文章让这 部时尚百科全书更具价值,它们或讲述一次特殊的拍 卖会,或回顾一位传奇设计师 的生平,或展示博物馆的*藏品,或介绍著名的古 着店,或专访一位鉴定师、收 藏家。后,书中还有小贴士,指导读者去哪里一饱 眼福,去哪里淘货寻宝 走进古着的世界,寻觅时尚的足迹,
本书以士林目为重宝的赵孟頫《水村图》为引子切入。赵孟頫《水村图》是赵孟頫为隐居在汾湖的钱重鼎所绘,自元至清初三百年,流传有序,名家题跋,累累可见,是国宝级的中国名画,因而后世迭有以此为母题和蓝本的摹、临、仿作。本书所探讨的《水村图》,即是以包括赵孟頫《水村图》在内的以汾湖水村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其形式为手卷,同时对历代之摹本(形制不一)也稍作介绍,但不计幅数。 本书开篇沿着谁绘 水村第一图 的疑问展开,通过对赵孟頫《水村图》创造背景之考察、历史递藏之钩索、揭裱重装之探求、后世影响之梳理,比勘文献与画本,解读题诗与题咏,发现问题,追踪线索,寻求思路,并探讨 水村 这一绘画主题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追求与美学思想。同时将赵孟頫与李含渼《水村图》的款识与题诗作为附录,列在全书之末,以
本书以纪年方式编排,收录了自1921年直至2007年,程十发所有艺事活动、诗书画印等艺术作品,重新梳理了艺术家之间的相互连带关系、书画团体组织的成因、演变,切实反应艺术家个人心理变化、思想动态及艺术发展脉络,全面厘清其各个时期的艺术创作轨迹、风格演变、时代背景等,特别是与文艺界之交游情况。尤为重要者,本谱对谱主之家世状况、政治活动、文化交流、艺术创作诸方面,作了迄今最详实完整的记录,洋洋洒洒40余万字。笔者收集整理的原始资料,如报纸广告、演出节目单等为重要依据,具有一定的文献研究价值。《程十发年谱》之全面而可靠,足资 程家样 艺术研究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