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构图、视觉焦点、造型、用笔、着色、肢体动作、视线网络、衣饰 等艺术表现中基础又关键的因素出发,以12组、数百件古今艺术作品为例,巫鸿先生详尽阐释、示范视觉分析的含义和运作,说明 漫游、偶遇、感知 是一种思考和谈论艺术的方式,是一种在不同艺术传统之间发现交汇的场合和机遇的有效方法。阅读本书不要求艺术史专业知识 任何对图像有兴趣,愿意使用眼睛的人都是它期待的读者。这当然包括专攻艺术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学者和学生,但对他们来说本书还有另一层含义,在方法论层次上思考通向 全球艺术史 的路径。
想看见魔法,你得先相信魔法。 吉尔莫 德尔 托罗 鬼才电影人吉尔莫 德尔 托罗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征服了几乎整个世界。《魔鬼银爪》《地狱男爵》《潘神的迷宫》《环太平洋》 每部作品都通往一个独一无二的奇幻之境,《水形物语》更包揽金像奖、金狮奖、金球奖。 现在,托罗亲自策划并撰写的重量级收藏本,堪称电影艺术界的 达 芬奇笔记 。书中首次大量公开其私人笔记、奇异收藏、视觉设计和美术线稿,这些内容不仅揭开了托罗独树一帜创作风格的灵感源泉,那些藏品更似收藏癖与暗黑品位艺术家碰撞出的火花。生动展现了从导演、编剧的奇思妙想到电影最终成型的全过程。可以说,这本书仿佛托罗本人的化身,翻开它,带你穿梭于他那诡异且迷人的艺术宇宙中。
不可错过 系列是一套介于石窟导览性质的丛书,包括云冈、克孜尔、莫高窟、麦积山、龙门等石窟。特点是针对不同的石窟,划分出 不可错过 的具体景点,让读者一目了然。同时采用小开本、轻型纸,极具实用性,让观者随时能最快了解到每一洞窟的 不可错过 。 本系列虽涉及有关佛教的图文内容,但均以艺术的角度出发,突出其艺术价值。 《不可错过的云冈》 为 不可错过 丛书中的一册,依次介绍云冈的开凿历史以及1--41窟的洞窟菁华。在介绍洞窟时,又将每一窟中 不可错过 的看点做单独说明,让读者不错过云冈的每一寸风景。 《不可错过的麦积山》 为 不可错过 丛书中的一册,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为 向往佛国的山 ,交代麦积山石窟的开凿历史,第二章讲述了麦积山石窟各个时期的洞窟艺术特点,第三章为 洞窟菁华 ,分别介绍了第1-191窟。在介绍洞
云冈石窟兼具历史、宗教、社会、科学属性。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只包涵中华文明一种文化形态,而是兼具数个世界级文明在古丝绸之路上多次碰撞与融合形成的多元文化形态。所以云冈石窟最本质的特征是其世界性,它成为继巴米扬大佛之后大型石窟中犍陀罗佛教艺术的代表,身处其中,能够深切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融交汇和多民族交流的辉煌。 本书由云冈研究院主编,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日本九州大学、南开大学、云冈研究院等10多所高校、研究院的近30位学者、专家就云冈石窟与交融创新的不同视角研究,其中包含对南北朝图像的转型、辽金墓葬、云冈洞窟形制的变迁、北魏平城外来文明艺术、北魏政治社会情状等,挖掘、弘扬南北朝时期兼容并包的文化,让人们感悟到
“艺术家项目”原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创办的一档 栏目,《像艺术家一样观看》即以这档谈话节目的内容为基础, 结集成册。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邀请了120位来自世界各地区的知名或新兴当代艺术家,让他们各自从博物馆馆藏中挑选一件自己 喜欢的艺术品,并对其进行三个层面的解析:为什么这件艺术品会震撼你?创作它的艺术家如何让你印象深刻?它的当代性如何体现?从而让读者理解当代艺术家们是如何以他们的视角来看待艺术的。 此外,每一篇文章均配有艺术家选择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品和自己创作的艺术品的图片,过去的艺术品和当代的艺术品并置在一起,让读者感受它们如何激发了艺术家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