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全书 第二辑(全10册)》由红糖美学著
《玉道》是*部完整讲述中国玉文化的大众文化读物,分为“玉之成、玉之史、玉之美、玉之德、玉之和”五部,从五个角度讲述中国玉文化的形成、历史、审美、道德化,以及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的融合。 在本书的写作编纂过程中,国学泰斗楼宇烈、北大教授王守常,以及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等组成的顾问团队,从国学、美学、历史等方面分别对本书的完成提出了专业而诚恳的意见。强大的顾问团队保证了本书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本书尚未面市,便已受到玉器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玉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们的大力追捧。
本书集中国古玉器之珍品,收录了国内外著名博物馆古玉精华,用八百余幅摄影图片,系统诠释了五千年玉文化,如礼玉器、服饰玉器、陈设玉器、文房玉器等历史发展演变进程。从专业的角度,向广大收藏爱好者提供值得鉴藏的古玉石种类,如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蓝田玉等多种玉质,并详细解读了古玉的基本制造工艺、造型、图案纹饰和识别要点。这是一部收藏鉴别古玉的小百科。
此书收录了观复博物馆收藏的200余件玉器,藏品的年代跨越西周至清代的二千多年历史,这段漫长的玉器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珍贵遗产。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 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象征意义。 由于玉的外表及色泽,人们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本书为世界上具有标志性的宝石著书立说,呈现了它具有魅力的发展历史。全书囊括了300多幅精美的绘画和精妙的珠宝摄影作品,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从14世纪中期至今,熠熠生辉的钻石首饰是如何在欧洲文化历史中发展演变的。透过钻石首饰不断变化的形制和风格,作者解读了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出现的人文风潮:晚期哥特式自然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色彩,巴洛克式的华丽,洛可可式的优雅,以及法兰西帝国的宏大。 在历史上,钻石一直彰显着权力与荣耀;到了近现代,钻石又演变为永恒的象征之物。从太阳王路易十四、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这样的不朽人物,到近现代的商业巨贾、政要显贵,以及伊丽莎白·泰勒这样的银幕偶像,无不以钻石首饰来代表和强化他们的个人形象。对于今天的我们,钻石仍然以它独具的美感和深厚的文化意义,传递着经久不衰
《2018年古董拍卖年鉴》每册书都分为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17年度艺术品的拍卖记录,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排序。拍卖数据成交汇总部分,收集2017年万余条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本书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古董文化底蕴、艺术魅力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喜爱。
本年鉴收录了2016年全年苏富比、佳士得、宝龙等99家世界有名拍卖行1500余款瑰丽翡翠,并附有中文名称、拍品详情、预估价及卖了等确切信息,旨在为您提供靠前手的拍卖资料。在全面介绍翡翠拍卖实况的同时,也客观、系统地记录了优选翡翠拍卖业的发展状况,是翡翠拍卖市场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为便于您阅读查找,编者将珠宝分为配饰、器皿、杂项类,每大分类又做了更细致的划分,每一款翡翠都附有详尽的拍品信息,博采众长,图文并茂,集辞典、图录、手册、指南于一身,看过此书再出手,能让您得到意外的收获。
《历代名窑诗谱(精)》为作者王梦林多年收藏典籍的文案整理图书。包含华夏地区从古至今,共计68个历史名窑,结合作者收藏,配古风书法诗文及国画形式藏品图。对每个历史名窑从地理特征,窑土情况,釉色分析等一一解析。形式参照《历史名瓷图谱》形成一本融古观今的历代名窑典藏图书。目前,无论从考古角度还是文化角度暂时都没有同类图书出版。本书将同《历史名瓷图谱》一同出版,利用前者的公版书的历史资源,结合现有作者在收藏界的名气成为一套具备书法、绘画价值的收藏典籍。
本年鉴收录了苏富比、佳士得、邦瀚斯、中国嘉德、北京保利、保利香港、北京匡时、北京翰海等32家世界重要拍卖行,在2017年拍卖中上拍并成交的4200件代表性玉器拍品,并附准确详实的拍品信息:拍品名称、拍品断代、拍卖机构、拍卖时间、拍品详情、拍品估价及卖了等,旨在为您提供一手拍卖资料。本年鉴在介绍玉器艺术品拍卖实况的同时,也客观、系统地记录了中国玉器艺术品在优选拍卖中的发展状况,是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极全、极具收藏投资价值的玉器拍卖年鉴。为便于您参阅及查找,本年鉴将玉器按年代、器型及材质分为九大类、四十余种小类。每件玉器均附有详尽的拍卖信息,图文并茂,博采众长,集词典、图录、手册、指南于一体。看过本年鉴再出手,一定能让您得到意外的满足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