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水晶市场发展现状,旨为水晶爱好者提供集实用性与科普性的水晶常识。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水晶,了解水晶的概念、成因和文化等;第二部分是具体到每一个水晶细分品种的实用收藏指南,可以给水晶爱好者在收藏具体水晶时提供参考;第三部分是一些水晶杂谈,作者谈到了水晶行业和水晶生意的看法,供有兴趣从事这个行业的朋友们参考。本书的主要特色是贴近市场,能够提供可靠的水晶常识和海量高清艺术图片,知识性与观赏性并存。
《行家这样买翡翠》这本书发行经过7年的时间,国内翡翠市场与生态已经有了巨大的转变。实在有必要新增加一些文字与照片并修改一些行情。 首先,整本书以了解翡翠的成因、产状、组成结构、分类标准、开采、原石及赌石辨别、厂口特色、拍卖、雕工、设计、鉴定、雕刻过程与内涵为主线。其次,在消费者方面,指导大家如何挑选翡翠手镯、吊坠、胸针、戒指、耳环、珠链与摆件。于想了解翡翠市场生态的朋友,会带领大家到原产地与批发市场去挑选翡翠,了解翡翠原石拍卖、市场行情与各种销售方式。再次,对于想从事翡翠行业与收藏的朋友,笔者也提及到翡翠入行的规则,如何开价与杀价,分析翡翠的经营模式,哪一种模式才*适合自己,并指导消费者如何将收藏转手出售。*后,就是对于投资收藏者应该注意的细节地提示以及对翡翠市场未来的展望。
玉,是中华文明特殊的标志物。玉文化具有原创性和不可替代性。故宫博物院拥有全世界最为完整、丰富的玉器收藏。本书按照时间线索,挑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最精美、拥有代表性的玉器,讲述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玉文化故事,以一部故宫玉器通史串联起一部生动的中华文明史,以“玉器”作为切入点,展示未曾间断、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作者在三十余年的博物馆工作中始终致力于玉器与玉文化的研究,通过“库房考古”的方式对故宫收藏的大量玉器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再研究”,体现了文博工作者的坚守与钻研精神。
本书精选沈从文文物研究文章33篇,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丝绸锦缎、织染刺绣、图案花边、服饰配饰等文物的鉴赏知识、加工工艺、历史典故、研究方法,展现沈从文笔下的古衣之美! 全书包含217张全彩文物图片,呈带我们欣赏江陵楚墓、长沙汉墓出土丝织品,鉴赏蜀锦、清花锦、织金锦、云锦,了解染缬与织绣的工艺,带我们分析《红楼梦》中的衣物、看遍战国到清朝的服饰特点…… 翻开本书,看懂古代人如何穿衣打扮!
图册共分为三个部分。图册里是新石器时代用石质工具制作的八十多个玉器,其中玉人三十多个。作者从工程师的专业角度介绍了辨识远古玉器的科学方法。图册部分,解读用石质工具磨制的远古玉人身上携带的文化符号,据物实证距今五千年左右陕北黄土高原上存在着的文明,东南的良渚不是一枝独秀。图册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析了五千年前红山文化区域里玉器表现出来的造型同一性,揭示出那个时代在较大地域范围内存在着有效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本书是我社连续第23年出版的艺术品拍卖行业年鉴,该书也是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玉器卷。本书分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22年度玉器收藏门类的1800多幅图片拍卖纪录,记录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信息。第二部分为拍卖数据成交汇总,收集2022年数万条玉器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另外读者可以扫码图书封二的二维码小程序,在手机端查阅本书的电子书内容,非常便利读者查询阅读数据。本书出版23年来,凭借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底蕴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以及各类文博拍卖机构喜爱
玉,是中华文明特殊的标志物。玉文化具有原创性和不可替代性。故宫博物院拥有全世界最为完整、丰富的玉器收藏。本书按照时间线索,挑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最精美、拥有代表性的玉器,讲述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玉文化故事,以一部故宫玉器通史串联起一部生动的中华文明史,以“玉器”作为切入点,展示未曾间断、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作者在三十余年的博物馆工作中始终致力于玉器与玉文化的研究,通过“库房考古”的方式对故宫收藏的大量玉器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再研究”,体现了文博工作者的坚守与钻研精神。
本书在系统梳理凌家滩历年发掘及相关调查材料的基础上,从聚落演变、饮食器用、玉石器制作、丧葬礼仪等方面,对凌家滩文化的内涵进行了详细解读,尤其是 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凌家滩的玉石器制作工艺,对凌家滩文化的产生、发展、变迁及其与他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凌家滩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对凌家滩考古史的详细披露和解析,也有助于正确客观地认识凌家滩考古工作的完整历程。
本书为艺术鉴赏家朱省斋生前两部作品《艺苑谈往》《省斋读画记》合编集,收录文章160篇。文章记录作者在北京、上海两地访友和鉴赏书画的历程,包括参观故宫博物院古书画库房和北京文物调查小组古书画展览,应文化部邀请参观北京中国画院成立纪念画展,应邀请参加北京国画院成立午餐会,还顺访北海、琉璃厂等。朱省斋与大陆文博界和书画界关系甚密,而且官方接待的规格也颇高,故能进入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库房参观,他的文章也多记述作品的材质(纸绢)、尺寸、题签、题跋、印章、著录、流传和现在藏家等的数据,对后人研究一件作品的递藏历史提供了颇为珍稀的参考史料。
《2018年古董拍卖年鉴》每册书都分为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17年度艺术品的拍卖记录,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排序。拍卖数据成交汇总部分,收集2017年万余条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本书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古董文化底蕴、艺术魅力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喜爱。
1935年—1936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在中英双方推动下,邀请了全世界范围15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40家参展方,共展示了3000余件中国文物艺术品,是当时规模优选的一次中国艺术展览。中国政府提供了1022件展品,其中故宫博物院735件。此次展览会是故宫博物院成立后第一次走出国门的展览,是一次重大文化事件,影响深远。长期以来,关于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的系统研究成果少见,本书作者在调查大量国内外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回顾并钩沉了展览会期间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全景式地再现了这次展览会历史盛况,并着眼于其时代背景和蕴含的政治意义。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首次将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编辑出版的《1935年—1936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目录》全本翻译,该目录收录了三千余件展品的图片和信息,内容包括展品名称、年代、简介、来源和收藏机
本书是一本关于翡翠的实用性、普及性的认知书。16世纪翡翠从缅甸传入中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翡翠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升华,逐渐紧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在翡翠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翡翠也得到国人的喜爱。 目前市场上翡翠良莠不齐,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现象常见,广大爱好者很需要通过学习来认识翡翠。本书作者具有十几年翡翠贸易的经验,现在也从事培训授课工作,积累了近2万张关于翡翠的图片,从中精选好图,分别从翡翠的保健、文化、寓意、产地、常用术语、加工、标准、性质、真假鉴别、投资等方面让读者认识了解翡翠,尤其在在翡翠评级指标上,作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借鉴了钻石的评级标准,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
本书从美学的角度解读中国青铜器,带领读者鉴赏青铜器,了解青铜器,普及青铜器相关知识。 本书共六章。第一章为食器,以10件具有代表性的青铜食器,展示青铜的特点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第二章为酒器,展示27件青铜器及相关延展知识;第三章为水器,展示7件青铜器及相关延展知识;第四章为乐器,展示8件青铜器及相关延展知识;第五章为兵器,展示7件青铜器及相关延展知识;第六章为杂器,展示11件青铜器及相关延展知识。 本书适合对青铜器、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书为扬之水 2012—2019 年赴日本参观奈良博物馆正仓院展览的记录。分为观展笔记和日记两部分。前者为扬之水对在正仓院特展所见文物的思考笔记,记录了古琴、古镜、文房用具、香炉、棋盘、金银首饰等等正仓院瑰宝……以一贯的严谨考证,结合诗词文献、考古材料及图像资料,带着我们品读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还原历史的原貌,呈现唐人的生活。后者为扬之水在日本期间的观展日记,记录了她参观的博物馆、古建筑,在书店所购得的书目,所遇之人与物等等经历见闻,文笔优美、亲切,细节丰富,带读者一起体验日本的风貌风光。
《2022年古董拍卖年鉴》包含五册书,每册书内容都分为两部分,其一、彩色图录部分,精选了8000余幅2021年度各类艺术品彩图,附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拍卖信息,书中艺术品图片印刷清晰,赏心悦目;其二、拍卖数据成交汇总部分,收集2021年40多个艺术品门类5万余条拍卖成交数据,方便读者对照检索。本书是对中国艺术品投资现状和艺术品收藏价值进行的集中展示,是古董艺术品集中呈现的纸上博物馆,本书连续出版22年,深受艺术品拍卖行业,收藏者和普通大众读者喜爱。
《尚古奕世:明中叶无锡华氏家族古书画鉴藏研究》由王照宇著
《南宋岁时节日器物研究》由陈晶著
这是一套将鉴别特征与现实市场投资和收藏保养技巧紧密结合的收藏类图书;是一套集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的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入门读物。书中图片清晰,知识点详细,无论是在视觉冲击力,还是实际购买指导价值上,都有同类图书不具备的特色和亮点。
本书是我社连续第20年出版的拍卖行业年鉴,该书已是收藏拍卖行业最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玉器卷。本书分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19年度拍卖成交的中国历代玉器的拍卖纪录,记录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卖了、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信息。拍卖数据成交汇总部分,收集2018年数万条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本书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古董文化底蕴、艺术魅力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喜爱,是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的重要工具书。
本书是我社连续9年出版的拍卖行业年鉴,该书已是收藏拍卖行业很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玉器卷。 本书分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18年度中国历代玉器的拍卖记录,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卖了、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排序。拍卖数据成交汇总部分,收集2018年万余条玉器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本书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古董文化底蕴、艺术魅力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喜爱。
本书主要从紫砂历史、紫砂入门、紫砂陶器、经典壶型、鉴赏收藏等几方面,将紫砂壶文化以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给广大读者。紫砂壶作为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中国陶瓷之美发展到了很好。其文化内涵源远流长、实物造型丰富多变,镌刻于壶体表面寓意悠远的题诗赋画,将法、篆刻、绘画集于一身,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粹。 在本书中读者可以通过几位专家型作者的专业讲解,深入了解紫砂壶文化的来龙去脉。通过一盏盏可握于手掌的方寸小壶,读者能够领略到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书法龙飞凤舞的线条韵律、传统绘画精心布局的悠然哲思、中国篆刻斑驳古拙的历史意蕴,都将带给读者难得的审美享受和超然的艺术想象力。
本书主要从紫砂历史、紫砂入门、紫砂陶器、经典壶型、鉴赏收藏等几方面,将紫砂壶文化以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给广大读者。紫砂壶作为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中国陶瓷之美发展到了很好。其文化内涵源远流长、实物造型丰富多变,镌刻于壶体表面寓意悠远的题诗赋画,将法、篆刻、绘画集于一身,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粹。 在本书中读者可以通过几位专家型作者的专业讲解,深入了解紫砂壶文化的来龙去脉。通过一盏盏可握于手掌的方寸小壶,读者能够领略到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书法龙飞凤舞的线条韵律、传统绘画精心布局的悠然哲思、中国篆刻斑驳古拙的历史意蕴,都将带给读者难得的审美享受和超然的艺术想象力。
本书主要从紫砂历史、紫砂入门、紫砂陶器、经典壶型、鉴赏收藏等几方面,将紫砂壶文化以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给广大读者。紫砂壶作为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中国陶瓷之美发展到了很好。其文化内涵源远流长、实物造型丰富多变,镌刻于壶体表面寓意悠远的题诗赋画,将法、篆刻、绘画集于一身,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粹。 在本书中读者可以通过几位专家型作者的专业讲解,深入了解紫砂壶文化的来龙去脉。通过一盏盏可握于手掌的方寸小壶,读者能够领略到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书法龙飞凤舞的线条韵律、传统绘画精心布局的悠然哲思、中国篆刻斑驳古拙的历史意蕴,都将带给读者难得的审美享受和超然的艺术想象力。
作者致力于田野考古调查,积极组织考古发掘,其著述侧重于中国古代史、史前考古学与商周考古学等,晚年专注于美术考古研究,对商周青铜器艺术着力颇多,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他重视文献与考古材料的互证,重视考古学与美术史研究的结合,本书是刘敦愿先生的学生郑岩教授主编,首都博物馆李吉光策划,将刘敦愿先生对画像铜器的精彩论文辑录成册,形成一个主题突出,问题集中,论述可读性强的美术史读物,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