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生壶是清中期溧阳县令陈鸿寿(字曼生)和艺人杨彭年合制的紫砂壶,因文心匠意与金石趣味巧妙结合而成为经典之作,对清中晚期以来的紫砂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研究从金石学与紫砂艺术的关联入手,通过宏观论述与微观分析,讨论曼生壶的创生和传播语境,并对造型与工艺,铭文与装饰等本体进行全面分析。既注意造型与装饰等设计层面的视觉元素,又考察工艺特性,生产及合作范式等文心与匠意交融整合的内在联系。运用器物形态学与人体工学结合的方法分析形态、功能,并结合文献与实物,探寻曼生壶与金石学深度融合的全过程,剖析其审美、取法、设计、传播和金石学的关系。
“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要得”,紫砂壶作为江苏宜兴的特产,自古以来就是备受人们喜爱的茶具。因为,紫砂壶胎体自带“双重气孔结构”,具有良好的吸附气体性能和透气性能,用它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地保持茶的色、香、味。为让广大“紫砂迷”“爱壶人”对紫砂壶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我们特意编写了这本《紫砂壶》。书中详细地介绍了紫砂壶的起源、制作工艺、造型分类、鉴赏收藏、把玩和保养知识,让您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紫砂壶。另外,书中收录了上百幅插图,让您在阅读的同时欣赏明清、民国等时期的珍品紫砂壶。
杨子帆编著的这本《紫砂的意蕴--宜兴紫砂工艺研究》通过实践体悟、实地考察、理论思考、文献分析来认识紫砂工艺的优秀传统和当前的发展趋势,深入地分析紫砂工艺技术的本质和特点、技术结构和内在机制,由对紫砂工艺从产生到发展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技术环境的考察,来认识其客观条件。此研究对于紫砂工艺自身及其他分支的陶或瓷等手工艺,都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书对于紫砂壶的原料和特性进行了非常详尽的介绍,还全面而系统地讲述了紫砂壶的发展历史,同时将历代名家名作以图录的形式列于书中,在向广大读者展现中国紫砂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向广大读者介绍了众多的紫砂壶鉴赏方法和技巧,使读者能够以图识壶,是一本鉴赏、收藏和研究紫砂壶不可缺少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