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构图、视觉焦点、造型、用笔、着色、肢体动作、视线网络、衣饰……等艺术表现中基础又关键的因素出发,以12组、数百件古今艺术作品为例,巫鸿先生详尽阐释、示范视觉分析的含义和运作,说明“漫游、偶遇、感知”是一种思考和谈论艺术的方式,是一种在不同艺术传统之间发现交汇的场合和机遇的有效方法。阅读本书不要求艺术史专业知识——任何对图像有兴趣,愿意使用眼睛的人都是它期待的读者。这当然包括专攻艺术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学者和学生,但对他们来说本书还有另一层含义,在方法论层次上思考通向“ 艺术史”的路径。
提到艺术品,我们往往认为它们是被静态摆放的,但艺术品在成名前往往有着非凡的流浪之旅 常常伴随着神秘与历险,它们或许被盗窃、掠夺、成为遗产中的被争夺之物,有的甚至见证了社会历史的变革。 本书以时间轴串联,带领读者踏上诸如《阿诺菲尼的婚礼》《镜前的维纳斯》等世界名作的流浪历险之旅。在这趟颠沛流离的旅程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艺术家、收藏家和商人)、多种艺术风格和艺术运动(从文艺复兴到当代艺术),以及这些艺术品在旅途中的 经停站 (从国王的私人会客厅到银行家的办公室)。 一起来了解 高雅艺术 背后不太 高大上 的旅行吧。
《照夜白》是一部山水画札记。书名来自唐玄宗的名驹“照夜白”,取其字面的意象——水墨山水的黑是物象,是黑夜,白是空无、水和云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山中何所有”“时间中的风景”“空隙之美”“鸟之双翼”“山水小史”,合计70余篇文章。作者结合具体的画作与自身的绘画经验,以散文般的诗性语言,立足山水画的笔墨、空间、构图等基本概念,探讨了一些司空见惯但有趣的话题: 辑“山中何所有”,回答的是“当我们看山水画时,我们在看什么”的疑问,文章从山水、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关系讲起,探讨诗歌与绘画意境的生成,山水如何从荒野变为人文景观。第二辑“时间中的风景”,分析中国画中暗藏的独特时空观,以及古人如何在画中营造高远、深远、平远的空间感,乃至所谓的“移步换景”又是如何实现的。第三辑“空隙之美”,以美学讨
孔子见老子和孔子以七岁的项橐为师是两个大家熟知的故事,在文献中流传不绝,也留存在汉墓的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本书旨在结合文献与图像,通过分析七十余幅孔子见老子画像,一窥汉儒和地方官员的内心世界。下编 画像石过眼录 ,详细记述了作者近三十年对此类画像的田野考察经过,并特意多附同一画像的多种资料图片,希望能为读者呈现更多细节和线索。
《二十四诗品》是探讨古典诗歌创作,特别是古典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成为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上的经典名篇。 二十四品 分为雄浑、 冲淡 品、 纤秾 品、 沉着 品、 高古 品、典雅品、 洗炼 品、 劲健 品、 绮丽 品、自然品、 含蓄 品、 豪放 品、精神品、 缜密 品、 疏野 品、 清奇 品、 委曲 品、 实境 品、 悲慨 品、 形容 品、 超诣 品、 飘逸 品、 旷达 品、 流动 品,并以四言诗的形式,为每一品的风格描绘出一幅幅意境。客观来说,该书具有一定的缺陷性,其诗性化语言呈现给读者的更多是感性的认知,缺少理性的逻辑分析,难免使读者产生困惑。《移花就镜:二十四品诗书画印通释》创造性地将 二十四品 的审美体系运用到中国传统诗、书、画、印的鉴赏上,选取古今佳作,以具象可感的诗、书、画、印与每一品风格相印证。阅读此书,不但能使读
本套书是一套小开本的口袋书,共10个分册,分别为《宋代山水》《宋代花鸟》《梅兰竹菊》《魏晋隋唐》《清代花鸟》《虫草花卉》《绝仕佳人》《明代山水》《明代花鸟》《扇面赏玩》。本书精选了历代名家的册页作品,通过现代制版、印刷手段,尽可能以高精度,较为清晰的画面效果,供学习者观赏、临摹之用,同时以口袋书的形式呈现,拉进了高大上的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与一般读者之间的距离,是一套中国画学习者能较好地与古人 对话 的实用性图书。本套书采用144开的小开本设计,并配以精美的中国结,装帧精美。本套书内容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旨在对读者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启蒙,培养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让读者在闲暇之余,增长读者的传统文化知识。
本书是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上海书画出版社共同推出的,定位于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的研究,这三家机构一为高等美术学府,二为博物馆殿堂,三位专业美术出版社,三家联合出版《名家》,面向的是大众读者及美术爱好者,推介近现代美术*重要的名家大师,展示他们的优秀作品、今人对他们*的研究成果,以达到力行美育的目的。 本书分为 人物 观点 拾遗 回眸 谈书 馆事 六大版块,人物版块展现了吴昌硕的生平、艺术等。观点包含了海内外的学者对近现代书画家的解读。拾遗版块介绍了浙江博物馆藏黄宾虹捐赠历代法书,了解黄宾虹书画艺术之外的鉴藏趣味。回眸介绍可一位被低估的大家 陆维钊。谈书介绍了两本近年来出版的近现代书画研究书籍。馆事版块介绍了名家馆近年来举办的重大活动,研究成果等等。
本书是作者的读画随笔,也是作者给学生授课时的备课讲义。作者分选不同朝代的书法、绘画文物若干件,对这些作品背后的人文历史内涵进行解读,涵盖作者生平、创作背景、钤印、装裱、艺术史记载等方面。传统的艺术史作品,多侧重于对艺术品本身的考辨研究,本书更侧重于将作品置于历史大环境中,进行系统分析,以历史为切入口,引入艺术品的相关细节性话题,同时,将作品的藏地情况介绍清楚,读者亦可以根据藏地信息,做有针对性的参观。
《国宝档案》系列,是对历代经典长卷书画的系统整理,百卷书画,洋洋大观。每本以作品为主,高清的图片便于临摹与研究及欣赏。每本以册页形式展现,让读者真正能体会历代经典长卷的书卷气息。每本有专家对每本图书系统的文字介绍,包括画家生平、作品艺术价值及特点、作品的题跋和作品的流传情况等资料介绍。丛书有简装版和精装版,印制精美,物美价廉,百卷书画皆是历代经典巨作,是读者必须了解的历代瑰宝。
本书部分以智能型机械为主,包含人形机械和仿生物形机甲,选取了大量多角度的概念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了新颖的造型、精密的细部结构和复杂多变的运动方式。第二部分是以工程型机械为主,包含飞船类、运输类机械工具,以及武器、机械装备等。各种科技感的机械化工具、未来式的生活场景,充分展现了艺术家的想象力。书中收录了大量机械设定原图,读者不仅可从中领略到艺术家们深厚的创作功底,从访谈文字中还可了解到他们的创作历程,极具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