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父女,薪火相传。常书鸿、常沙娜敦煌主题艺术珍藏集,致敬永远的敦煌。 1935年,留法学生常书鸿在巴黎塞纳河畔的书摊上,偶然发现考古学家伯希和编撰的《敦煌石窟图录》,看后激动不已。从此以后,他心心念念要回到中国,重新认识祖国的文化历史。40年代,常书鸿带着全家人在只有零零落落的骆驼刺和芨芨草的沙漠里艰难行进,终于来到鸣沙山下,组织筹建了敦煌艺术研究所,展开持续一生的敦煌石窟研究保护工作。在父亲的影响下,少女常沙娜结缘敦煌,践行父亲的艺术生命,后又在林徽因等前辈的指导下,通过工艺美术设计与教育的方式,将敦煌艺术之美传递给世界。 本书收录 敦煌守护神 常书鸿、 永远的敦煌少女 常沙娜横跨80余年、各个时期的敦煌主题艺术创作。题材多样,涵纳各朝代敦煌壁画复原临摹、整理、再创作作品百余幅,部分为此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短短几十年间,中国以风卷残云的速度跃入现代化进程。工商农业、科学技术经历了飞跃式的发展,社会文化发生巨变。这一切都可从月份牌美女的脸庞、她们精致的发型、背景中那中西合璧式样的客厅,乃至融合了素描、油画技法的绘画风格中可见一斑。作为一种商品广告形式,月份牌在商业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上海开埠后,西方各国在上海设立租界,开办工厂、洋行,香烟、布匹等大量洋货流入中国市场,各大洋行为了推广商品,将商业广告画引入中国市场。为了迎合中国消费受众的喜好,各大洋行雇佣中国本土画家,结合了传统年画、历画的形式创造月份牌广告画,在每年年末印刷,随商品奉送给消费者。由于印刷更精美,画面摩登,从现世开始便广受欢迎。民族工商业在20世纪初迅速发展,为了与进口商品竞争,也采用了月份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弘扬华夏之美,应重视衣冠之美。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承汉服文化不仅有利于我们构建文化自信、激发民族自豪感,而且对于现代服装设计的审美提升也有重要价值。本书以300余幅精美电脑手绘矢量图:历史名画 服装还原图, 配上简洁的文字,清楚地呈现出汉服作为汉民族的基本服饰,在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数千年间,由简入繁,由质朴到华丽飘逸,再到简便轻盈的流变路径;对汉服的实用性与审美趣味做了利落的梳理,是一本汉服知识的既美观又有趣的读物。秦汉深衣之妖娆,魏晋褒博之潇洒,唐朝霓裳之艳丽,大宋衣风之优雅,明朝服制之完善 汉服之美,从未消褪。翩翩汉家霓裳,绝美中国配色,本书是了解汉服、熟悉汉服,从而传承汉服文化的好途径。同时,精美的排版设计以及装帧设计
本书以几百件开罗埃及博物馆藏品为主体,首次通过大量高清图片加文字说明的形式,超大规模地展示了跨越千万年的古埃及文物藏品。除了众所周知的图坦卡蒙珍宝,还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雕像、壁画、珠宝和生活用品等,它们来自吉萨、萨卡拉和达舒尔金字塔建筑群、底比斯王室墓葬群和卡尔纳克神庙等遗址,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古埃及的方方面面,为读者梳理古埃及历史文化的变迁,揭示古埃及人对生活的憧憬和对来世重生的美好愿景,展示人类的智慧结晶。
本书邀请原上海博物馆漆器鉴定与修复专家张岚先生,他基于中国漆器历史的基础,综合了最新考古发现和新的学术观点,并对流传至今的漆器制造工艺、保护与修复方法加以叙述。此书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漆器研究著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具有引领意义,对文物保护工作者、漆器艺术爱好者是个福音,也是高等院校修复专业的重要参考读物。
小时候,很多人都有收藏模型玩具的习惯,每类模型玩具都有着一段有趣的历史和不为人知的发展过程。你想知道这些玩具背后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吗?翻开本书,你将踏入模型玩具的精彩世界! 本书按主题分类,包括 变形金刚!直到万众一心 美国队长之死!梦的开始 忍者神龟!这个来自下水道的秘密 冲啊!我们的四驱岁月 每个主题都包含了丰富的模型玩具图片和文字,向读者们展示大众所熟知的各类模型玩具,以及有关玩具的各种趣事。 本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适合广大模型玩具爱好者阅读与收藏。
《中国故宫全书》囊括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南京故宫及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分别对它们的历史、建筑和收藏进行了详细介绍。 北京故宫,作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古建筑群,以其宏伟建筑和近90万件文物,承载着明清两代的兴衰记忆。台北故宫则珍藏了南迁的瑰宝,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纽带。沈阳故宫,清朝入关前的皇宫,展现满族宫廷建筑典范与清文化起源。南京故宫遗址,虽已沧桑,仍诉说着明初的辉煌历史。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以现代设计融合国际视野,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 这五座故宫,以其瑰丽的建筑和丰富的收藏,共同绘就中国故宫文化的壮丽图景。本书通过这五座故宫的镜像,引领读者穿越千年,领略帝王风采、匠人智慧与学者深邃,是一次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让人在品味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中,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中国石窟 云冈石窟(一)》以高质量的图片呈现了云冈石窟,适于研究及收藏。
月份牌,一种融合中西绘画技法、彰显海派绘画特色的通俗绘画表现形式。以上海为中心风行百余年,并以图像的方式记录了百年间的商业文化变迁,记录了民众审美取向的变化,更见证了百年间的时代风云变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然而,曾几何时,月份牌因涉及工商业而被正统美术界轻视,被斥为 媚俗 ,美术年鉴和美术家传略也鲜少提及月份牌画家。因此,本着为月份牌画家群体正名、为月份牌画家群体立传的目的,本书在查阅文献、多方搜寻、走访知情人的基础上,以时间为线索,以画家间的传承为脉络,以每个画家自身为呈现视角,将上海月份牌画家的生平、艺术生涯、创作风格、擅长题材、艺术特征、月份牌画作代表作品集中呈现,汇成一册类辞典性质的图集,以期揭开这些画家的神秘面纱,让他们重新集中 站 在众人面前,
中国文人生活的厅堂之雅,在宋代已形成 生活四艺 。《现代生活美学 插花之道 》以 生活四艺 中的插花为主线,通过历史梳理和实际体验,借鉴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的精髓,开启生活美的心智,在现代快节奏高竞争的社会中,平衡心理,培养优雅的生活方式和社交礼仪。 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东西方插花的历史发展脉络,中国传统插花是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孕育的结果;日本插花源自中国,但演变发展成日本特色文化;西方花艺则是西方文化的体现。从插花这个侧面,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时间和地域的文化特征,以及相互影响和融合的过程。第二部分介绍插花的实操知识,如花材、色彩、构成等技巧,以及东方式插花花型的DIY过程。 本书是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现代生活美学 的配套图书,书中重点内容配有讲解详实的短视频,可通过手机扫二维码
从卢浮宫到大英博物馆,从埃米塔什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从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到故宫博物院,横跨七大洲五大洋,穿越7000年历史长河,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埃米塔什博物馆、埃及博物馆、绿穹珍宝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等25家闻名于世的珠宝博物馆,全部官方图片授权,想看到珍稀华贵的典藏珠宝,想了解珠宝背后的历史人文,想追溯高级珠宝的前世今生,如果有一本书能满足你关于珠宝的所有想象和期望,负责任地推荐这一本!
故宫博物院从建院开始,就有意识加强佛像文物的收藏,特别是1949年以后,通过接受社会捐赠、考古发掘、与国内各博物馆相互调剂、没收非法古董商文物等多种途径,丰富了自己的藏品,加之明清宫廷原有的收藏,故宫佛像文物庋藏臻于全面。在此基础上,我们选择部分有纪年的藏品,以时间先后为序,汇聚成册,公开出版,期冀为读者提供一份可资参考的资料。
中国古代石窟造像艺术有两个高峰 一个是南北朝时期,另一个是唐宋时期。本书对中国古代石窟造像艺术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展示,是一本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石窟造像艺术的普及读物。 本书从佛教艺术初始,受希腊文化影响的犍陀罗第一尊佛造像开始,一直到北朝晚期逐渐民族化、中国化的本土造像,覆盖了从犍陀罗到巴米扬,从古龟兹到克孜尔,从莫高窟到麦积山,从云冈堡到龙门镇,从响堂山到龙兴寺,以及喜马拉雅地区的造像艺术脉络,长达一千年的时间跨度。 本书精选了国内石窟寺及国内外博物馆收藏的百余尊造像精品,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双重呈现,使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这些珍贵的艺术遗产。本书特邀国内外佛造像艺术研究的专家学者撰稿,从历史、艺术、文化、哲学、鉴赏及历史风格演变等多个角度,对石窟造像艺术在中国的传播进
仅仅观看事物的外部,是无法了解其本质的。若要了解更多,则需要有双X光一样的眼睛,或掌握把事物切开的超能力 抑或,将这件事交给信息图!信息图,又称爆炸图,是一种将信息视觉化的艺术形式,兼具科学的精确性和艺术的美感。《视觉大爆炸》荟萃自16世纪至今的140余幅精彩信息图,以8开的尺度呈现形形色色的高清大图,巨细靡遗地揭示出信息图在传递信息方面的巨大潜能:人体如何成为世界上最能干的机器?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一棵树可以养活多少种动物?深海幽暗,如何操控儒勒 凡尔纳《海底两万里》中的 鹦鹉螺号 ? 内容包罗万象,从地质、建筑、机械、乐器,到人体、游戏、动植物、玩偶等,满足你的一切好奇心。巧夺天工的剖面图、断面图、透视图、分解图,以版画、手绘、插画、渲染图、概念图、摄影、数字建模等媒介呈现出来,不仅令
本书从美学的角度解读中国青铜器,带领读者鉴赏青铜器,了解青铜器,普及青铜器相关知识。 本书共六章。第一章为食器,以10件具有代表性的青铜食器,展示青铜的特点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第二章为酒器,展示27件青铜器及相关延展知识;第三章为水器,展示7件青铜器及相关延展知识;第四章为乐器,展示8件青铜器及相关延展知识;第五章为兵器,展示7件青铜器及相关延展知识;第六章为杂器,展示11件青铜器及相关延展知识。 本书适合对青铜器、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位于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建于18世纪,被认为是世界上伟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亦是收藏西班牙绘画作品全面而经典的美术馆。 普拉多博物馆馆藏中的重磅是世界大师们的绘画作品,大约有8600幅之多。这里是世界上藏有西班牙国宝艺术家委拉斯贵支、戈雅之作品丰富的博物馆,也是藏有荷兰画家博斯的作品丰富的博物馆。馆内同时藏有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提香、鲁本斯、伦勃朗、丢勒、波提切利、委罗内塞等大师的作品。如此多的杰出人物和杰作汇聚一堂,这在全世界只有很少的艺术博物馆能够做到。此外,馆藏还有大约五千幅素描、两千幅版画、一千种硬币及奖章、两千种装饰品及其他雕塑艺术品。 本书将普拉多馆藏的世界艺术珍品置入它诞生的年代、环境,带领读者在历史的语境中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的重要性和杰出性。同时,也由此展现了
明代类书《永乐大典》被誉为 世界有史以来*的百科全书 ,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其正文均用端正大方的台阁体楷书抄成,朱墨灿然,温润古雅,是古籍中的精品。今存《永乐大典》仅400余册,为嘉靖时抄写的副本,不太容易看到。从清代以来,文雅人士想亲近这部作品,往往通过笺谱。清乾隆时就有《永乐大典残秩笺》,到民国更为流行。为满足当今广大雅士的需求,今请著名版本学家孔庆茂先生从《永乐大典》书影中选取100幅,制成《永乐大典笺谱》。
本书是同名展览 砂与火之歌 丝路玻璃文化展 的配套图录,集中展示了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收藏的325件(套)世界古代玻璃器以及国内出土的55件(套)玻璃制品玻璃器,以时间为脉络,以玻璃工艺发展为线索,共分为 初现与兴起 发展与传播 繁荣与绽放 融合与影响 这四个部分来展现玻璃器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发展的历程,体现了古代各文明之间科学技术、材料工艺、多边贸易、思想文化、艺术审美的传播、演变、交流和融合,为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实证,彰显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世界智慧。
艺术家项目 原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创办的一档线上栏目,《像艺术家一样观看》即以这档谈话节目的内容为基础,后结集成册。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邀请了120位来自世界各地区的知名或新兴当代艺术家,让他们各自从博物馆馆藏中挑选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并对其进行三个层面的解析:为什么这件艺术品会震撼你?创作它的艺术家如何让你印象深刻?它的当代性如何体现?从而让读者理解当代艺术家们是如何以他们的视角来看待艺术的。 此外,每一篇文章均配有艺术家选择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品和自己创作的艺术品的图片,过去的艺术品和当代的艺术品并置在一起,让读者感受它们如何激发了艺术家的想象力。
藏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被称为 踩在地上的软黄金 。在古代的 丝绸之路 上,古毯与丝绸一样,用织在经纬上的古老脉络,贯穿起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藏毯是一个综合的艺术载体,承载了丰富的信息。悠久的历史积淀,让繁复的工艺日臻完善,造就了宫毯的璀璨文明。清代的宫毯达到了宫毯的顶峰,集之前工艺之大成,图案纹饰上从明代的婉约瑰丽之气中跳脱出来,风格庄重华丽,图案繁复,寓意吉祥,图案纹饰多体现了皇家意志和皇权威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皇宫对地毯的大量需求使盛产毛织毯的甘肃、新疆、宁夏等地精美而带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毛毯大量进入宫廷。故宫博物院现保存着大量的宫廷毛织毯,均为当时在各宫殿内所铺设的。这些毛织毯已有数百年历史,能保留到现在,实为珍贵。根据实地分析、测量、对比等方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