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世才女白落梅作序并倾力推荐的《亲,我在丽水》可以说是一本展现丽水风情的口袋书,既有唯美的摄影照片,又不缺少作为丽水旅游攻略书的实用。作者笔下和相机里的丽水,充满了个人独特的经历和感悟,书籍向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态旅游方式,表现对现代都市都市生活的深刻反思。江南深处的丽水,保留着很原始的风光和很淳朴的民风。走进丽水,像是探寻、猎奇,又像是走在爷爷奶奶的回忆里。
本书采用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段对南京地区每一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陵墓进行了详尽细致的整理,涉及历史人物的介绍、墓葬形制的构造、出土文物的组合与价值等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南京历代陵墓的类型、变迁、价值与意义进行了阐述,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先秦至民国时期南京历代陵墓的学术成果,既可满足普通读者阅读的需要,也便于学术界使用。
将西溪的自然(花)与西溪的人文(花与人的故事)相结合,既介绍西溪花草的自然属性等知识,又融入相关诗词、传说、故事和花朝节等民俗,提升内容的通俗性和趣味性,还将邀请专业插画师配以精美的手绘插图,令读者对西溪的花草有唯美、感性、直观的认知。 终以各种花的视角揭开历 西溪的面纱,也将通过对西溪之花“个性”的挖掘和描摹,再现如今西溪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浙江,每一个地方都有风景,每一片风景都有自己的历史故事,处处蕴史,人文荟萃。西湖秀美,南湖空蒙,千岛湖如梦似幻,海宁潮雄浑壮阔,金华三洞神秘莫测,北雁荡奇峰险峻,西塘淡泊舒适,乌镇似水流年,古村落古色古香……这块东南之地集山水风光、人文物华于一体。本书从人文的视角细说浙江,以细腻感思而又朴实的笔调从风景、往事、民间三方面深入挖掘浙江的人文要素,古今交错,情景交融。一个景点,一座建筑,一样特产……都追古溯源,纵横比较,展现出深厚的江南文化底蕴、柔婉的江南风情和唯美的江南景色。一个浸润着江南温润水汽的浙江跃然纸上,晕开满纸江南风情。
将西溪的自然(花)与西溪的人文(花与人的故事)相结合,既介绍西溪花草的自然属性等知识,又融入相关诗词、传说、故事和花朝节等民俗,提升内容的通俗性和趣味性,还将邀请专业插画师配以精美的手绘插图,令读者对西溪的花草有唯美、感性、直观的认知。 终以各种花的视角揭开历 西溪的面纱,也将通过对西溪之花“个性”的挖掘和描摹,再现如今西溪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高仓正三苏州日记(1939-1941揭开日本人的中 国记忆)(精)》的内容,是作者高仓正三1938年12月 被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推荐到外务省担任驻中国的特 别研究员后,从1939年4月5日至1941年2月28日的日 记。1939年9月25日抵达中国以前的日记很简略,并 且不是每天都有,显然是经过编者的删节,只留下与 他这次中国之行有关的内容。高仓正三到中国后,除 了1940年2月15日至5月2日、5月31日至6月6日两次出 去旅行,考察了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安 徽的一些地方,以及偶尔有事去上海日本领事馆外, 其余时间都在苏州,日记说他的住处是“五卅路同益 里第三号”。这大概是书名叫作《苏州日记》的原因 。高仓正三的身体很不好,日记中屡屡有生病、住院 的记载。1941年3月13日在“盘门内新桥巷苏州医院 ”去世,时年才28岁。
本书是“跟着诗词游浙江”书系之“浙东唐诗之路”卷。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自钱塘江经绍兴、浙东运河、曹娥江至剡溪再达新昌,直至台州天台及温州的诗意之路。本书以诗为起点,以路为依托,以场景、故事和风物为叙述载体,记录蕴含于自然风光、传统村落、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现代生活空间中的浙江人文风韵,以此传递出诗路浙江所包含的 安静的风景和 沉默的文明,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独特而又鲜明的东方生活美学。本书充分考虑诗路浙江接下来在文旅化和生活化开发利用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规划,还将面向年轻、商务和中 消费群体,以研学和休闲度假为消费诉求,对沿线点位进行创意化和功能化呈现,提供旅游攻略点(吃、喝、游、乐、娱、购、住宿和非遗体验),以此实现诗路浙江不仅是一个文化概念上的浙江, 是一个可感、可体验和可
隋炀帝开大运河,为后世中华文化中心的南移做了铺垫。如今的大运河东西 ,沉淀着诗歌,埋藏了诗人,延续着诗景,逸散着诗情。大运河诗路主线沿江南运河和浙东运河,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域为核心,是历代诗人寻迹江南的重要文化水脉。本书以诗为起点,以路为依托,以场景、故事和风物为叙述载体,记录蕴含于自然风光、传统村落、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现代生活空间中的浙江人文风韵,以此传递出诗路浙江所包含的 安静的风景和 沉默的文明,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独特而又鲜明的东方生活美学。 作为“跟着诗词游浙江”书系之“大运河诗路”卷,书中作者跟着诗篇重走运河路,由北往南,记录拱墅、临平、德清、南浔、桐乡、秀洲、滨江、越城和鄞州九地的历史文本和人文风情,实地考察多处大小酒家、风景民宿、新旧景点、研学基地
本书采用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段对南京地区每一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陵墓进行了详尽细致的整理,涉及历史人物的介绍、墓葬形制的构造、出土文物的组合与价值等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南京历代陵墓的类型、变迁、价值与意义进行了阐述,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先秦至民国时期南京历代陵墓的学术成果,既可满足普通读者阅读的需要,也便于学术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