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成书于战国至汉初, 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全书共十八卷, 记载了四十多个邦国, 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条水道、一百多个历史人物、四百多个神怪异兽, 仅三万一千余字, 却包含地理、历史、神话、宗教、民族等诸多方面内容。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本书为“中国古代经典选译”系列图书之一。《山海经》成书于战国至汉代初期,记录了大荒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与思想活动,勾勒出了上古时期的文明与文化状态。全书包含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本书精选了《山海经》的部分篇目,采用线装形式装订成册,作者主要对原文中的生僻字、难懂句进行了注释和翻译,并在对译原文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了相关背景信息和文化知识的解读,有利于普通读者更好地阅读和品味经典。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古籍,一般认为主要是记述古代的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宗教、历史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