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 津京诲言录 习武笔记 五行掌法 形意枪法 形意拳术见闻论 五部分组成。 津京诲言录 为杨立德先生写给高足刘长国的书信精选而成。刘长国1966年师从杨先生学艺,因住在北京,与杨立德先生分居京津两地,杨先生平时经常通过书信方式向他传授拳艺,得暇相见时再口传面授。30余年,累计书信500余封,面授几十次。刘长国精选书信中拳学至要内容集成为 津京诲言录 。此部分是杨先生传授刘长国拳艺的珍言秘语,言语浅俗,析理准确,深入浅出。以其丰富的习拳经验、精诚的实践体悟,将玄妙无形的拳理、功境,讲述得明白无误,真可谓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其文看似散漫无羁,细读方知有暗线穿引其中。 习武笔记 是杨立德先生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近20年学拳笔记摘选,这些体悟与经历的记录朴实、真切。 五行掌法 形意枪法 皆为梁氏形意拳之秘法
在武术界、养生界王芗斋老先生所创之大成拳,以其大道至简的功法、 源于生活,归于自然 的理念,在广泛汲取儒释道、兵武医传统文化精华的前提下,形成了技击与养生合一的 特殊拳学 ,其内用可养生健身、外用可实战技击,故而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力,并深受广大习练者的追捧与喜爱。本书收录了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亲笔书写的《拳道中枢》原稿、芗老早期弟子齐执度先生的珍贵拳学著作《拳学新编》油印件、杨德茂先生用毛笔楷书亲笔抄录的《形意要论》及芗老语录原件等珍贵资料,还收录了王玉芳老师赠予作者的几十张芗老及弟子原始照片,皆为研究意拳、大成拳乃至中国武术极其珍贵的手资料,可供诸位探求拳学真理时翻阅参详。
本书阐述的是一种独特的、非特定风格的短棍格斗方法。其内容经过精简,分为九个循序渐进的训练级别,能够使你快速而系统地学习、深度提高短棍格斗的所需技能。 无论你是刚刚开始练习短棍,还是已经有过多年练习,本书中都有适合你的内容。本书解释了短棍格斗的物理学原理,使其更易于读者理解。正如我的上一本书一样,本书以详细而系统的训练为特色,阐述了在学习和掌握短棍格斗技能时如何制作和使用特定的训练设备。
本书为传统心意拳的手抄拳谱,源于心意六合拳的著名武术家戴龙邦,为珍贵稀少的武术资料。本书以简体字加点校的形式出版,保留原版影印,便于读者阅读。内容是三个古拳谱的合抄本。第一部分包括手脚法、十二形练法、五行合一处法等内容,第二部分包括十法摘要、曹继武先生拳术论等,第三部分是一本名为《双玉法》的手抄古拳谱,内容是心意拳源流和内外五行拳的练法,以及先站墩猴势的拳法拳理要诀。
本书用一段荡气回肠的家国情仇,图文并茂地揭示了武术真实不虚的原理,鲜见地融武术理法与武侠精神于一体,堪称武坛惊喜之作。 全书分为望山篇、窥月篇两篇。望山篇为故事篇,将时空落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源拳传人于升因比武伤人避祸于此。在这个鱼龙混杂、各方势力较力的时空大背景下,因缘际会,于升历经与多名异国武者的浴血对战,不但在拳术技艺上日益求精,而且对家国天下的个人担当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本篇以于升的经历为经线,以多个门类的技法为纬,绘以图片,旨在全方位解释武术的核心原理、关键动作,描摹武术传承者自强不息的精神。窥月篇为十二堂武术科普课,旨在将望山篇中出现的重点技法加以详细分析,并绘制原理示意图,以期武术/博击爱好者读懂武术的深层原理,并能将其运用于实际。 前以故事引发读者兴趣,后以课
《中华武术典籍珍藏 中国武术研究院院藏清抄本校释》对源于20世纪80年代全国性武术文化挖掘整理成果的中国武术研究院院藏的清代珍本孤本武术文献,按文献学规范逐一勘校、注释。这既是这些珍本孤本首次面世,又是有史以来首次大规模以文献学规范整理注释武术典籍,更为今后武术理论研究提供了 考镜源流 的史料支撑。本批珍贵文献的校释出版,有利于对武术技理正本清源,为 非遗 保护提供更清晰精准的目标;有益于探索古代武术文献校释范式及学术路径,同时为厘清武术文化、技法传承脉络,构建理论体系提供借鉴。
本书不是为一家一门著书立传之作。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在拙作家拳的正确打开方式》的基础上,和大家一起进一步探究内家拳功法体系的建构过程。《内家拳的正确打开方式》侧重于理论,试图帮助初学者建立一个对内家拳的认知框架,大致属于认识论范畴。 本书则尝试着对内家拳的各种具体功法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内家拳术的思想脉络、技术要素和训练流程,从而建立一个自己修炼的技术框架,基本上属于方法论范畴。
本书从三角形、圆形、点、中轴线、圆柱体、三轴等基础几何学角度出发,以图、文、视频相结合的形式,阐释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心意六合拳等内家拳的桩法、练法、实战原理。这些原理解析和训练方法易懂、易学、易练,既让读者一目了然,又使人耳目一新。
作者将40多年研习意拳(大成拳)的心得进行了总结,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体验,将意拳(大成拳)的根本要义作了深刻而周到的阐释。本书围绕着技击与养生及文化修养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强调传统名武术中的拳术的实战性特征,解释了当下现代搏击术与常见的武术之间的内在区别,证实了意拳(大成拳)可以击败现代搏击术。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涉及到了中国武术中的核心功法,揭示了武术中的不传之秘。该书以论文形式结合案例分析并关注当前热点话题,既通俗易懂又意境深远,阅读起来速度感很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武术宝典。
苌家拳创始人苌公乃周,字洛臣,为迁汜苌氏十二世孙,出生于河南汜水县(今属荥阳)苌家村一书香世家。余为迁汜苌氏十九世孙,自幼闻洛臣公不世武功,甚感荣耀。公才兼文武,留下大批理论著作和拳械图谱,时未能刊刻,仅以传抄形式保存于传人之手。历代门人又恪守 不在人前卖弄 和 宁可失传,决不滥传 之训,故外人见之甚难。此前也曾有几位 先知先觉 和 开明 人士从事过苌家拳资料的搜集整理,如民国初曾任大总统的天津人徐世昌、汜水人袁宇华、江苏武进人徐震,以及荆文甫、苌文蔚等。然徐世昌搜集之书因黄河翻船而尽入鱼腹;袁宇华印本颇多舛误又极难得见;徐震之整理本虽广为传播却只是冰山一角;荆文甫、苌文蔚整理之书则因日寇入侵或焚于兵火,或大部散失。人云聚难而散易,于苌家拳事可见矣!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 ,少林武术在中国传统武术各拳种中排名, 少林功夫 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品牌,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由少林寺还俗僧人德虔、德炎编写的《中国少林武术大全》是迄今为止正统、全面、系统、完整呈现少林武术全貌的一套有分量的作品。它具有以下特点:(1)源流正宗,传承有序。作者系少林寺还俗僧人,拜师素喜大师,专学少林拳械,1982年开始在40卷少林拳谱的基础上,遍访全国少林寺还俗僧人,挖掘、整理少林武术,历经9年整理出本书。(2)体系庞大,内容丰富。本套书收入了少林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点穴、擒拿、拳术、棍术、枪术、刀术、剑术等各种功法、拳术、器械套路三百多种。(3)忠实地本源继承,内容原生态。全书突出了少林派拳术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利于实战
《诸病源候论》又称《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由隋朝医官巢元方等编撰。该书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对临床各科病证进行了搜求、征集、编纂,并予系统地分类,叙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证候等。诸证之末多附导引术,但不记载治疗方药,是中国最早的论述以内科为主各科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著。《诸病源候论》从宋代开始被尊奉为中医 七经 之一,全书共载 导引术 289条,213种具体方法。《诸病源候论》的问世,标志着气功导引在医学上的应用已进入成熟的阶段。。本书从调身,调息,调心三大基础操作,紧扣 可操作性 辨证施功 天人感应的理论 三个方面,以中医养生 顺应自然,法于阴阳,和于数术 为原则,遵循脏腑气血运行规律,并结合作者多年中医养生术临床与教学的实践经验,对289条导引术操作进行复原,详细地说明每个动作的基本
空手道的正拳和拳击的直拳有什么区别? 空手道的前蹴和泰拳的刺蹬哪个厉害? 身材矮小的柔道选手是如何把高大健硕的对手摔翻在地的? 面对以上种种疑问 作者用问答式解决了拳击、柔道、空手道、泰拳等竞技型格斗术的80多个在原理和技法上的研究问题,包括击打、拳法、腿法、抓拿法、摔投法、反关节技、防守、徒手打斗与持械对抗等 。 本书从科学角度深入剖析全球多种著名格斗技法的奥妙之处和威力所在。
高深莫测的内家功夫到底为何物?如何理解八卦、形意、太极“三家合一理也”?孙禄堂深谙此三种拳术,为近代内家武术集大成者,在他的武学著述中,定能找到答案。 本书融民国版原貌与现代简体版于一炉,孙禄堂嫡孙女孙婉容点校,注以拳拳之诚,并收录孙氏拳家罕见照片与书法作品,可供读者研读收藏。更有孙禄堂珍贵拳照,引您一睹近代绝顶功夫之真容。
《武术丛谈续编》为《黄元秀武学辑录》中的一本。本书将典籍转换为简体重新出版,对当代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辑录了关于太极拳的名称、歌诀等,对太极拳的一招一式进行图解,插图动态十足,避免了只讲理论的枯燥。搜集武术先贤之大成,阐明武者修炼、健身、保养、交战的综合理论,可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书辑录共有3本:《太极要义》《武当剑法大要》《武术丛谈续编》,记载了杨澄甫、李景林先生的拳学体系,也记录了作者黄元秀数十年的拳学感悟等。本书将典籍转换为简体重新出版,对当代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搜集武术先贤之大成,阐明武者修炼、健身、保养、交战的综合理论,可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内家字门五百钱,是字门点穴术,属武林界最为隐秘的技法之一,也是武林界谈之变色的功夫。它不但具备了技击对打时的明手点打穴道,也有“擒拿封痹”的拿穴技术,更具有小手暗算闭穴的绝妙手段。从清代余克让开传,以交五百钱教“死手”,再交五百钱传“活手”至今,由于保守,面临失传,拳谱记载也是只鳞片甲。本书作者对字门五百钱功夫进行了细致地挖掘和整理,书中包括概述、五百钱基本手法、五百钱大手24式、五百钱小手秘技、擒拿封闭、字门五百钱功夫、五百钱活手解穴和认穴全图等八个章节的内容,从手型到手法的运用介绍,以及五百钱“大手”技法(大手为点穴术,以正面的攻防点击敌人穴道);“小手”技法(主要为暗算手段,以摸、按等法封闭敌人穴道);五百钱独有的“断魂手功夫”;字门各系穴道图(保留原穴道名称,并列出中医
《中国武术文化论稿》是部系统地从武术与中国文化精神的角度 研究梳理总结中国武术文化产生、发展、特色、神韵以及与其他文化交融且具有通论性质的学术专著,分上、中、下三编。内容包括中国武术的基本历史面貌与主要线索,即武术发展的几个主 要分期、重要线索、基本背景、历史成因及特点、规律等;从血 缘根基(宗法制度)、世俗主义、审美文化、天人合一(天人协 调、内在 )、刚健有为(强调竞争,但主要是竞智)等方面阐释武术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关系;关于武术若干重要象征与特殊物事的考证,如“剑器”考、“射柳”考、“朴刀”考、“南少林”考、“峨眉派”考等,从而 具象地展示武术文化的特色以及中国文化精神的神韵。项目充分展示中国武术有着足够的文化负载能力,中国武术文化因其内涵广大丰富且有着充分的自足的功
太乙乘风剑又名太乙游龙剑,寓意太乙真人乘风舞剑、翩翩而起的道骨仙风形象,剑术中包含着浓厚的道家文化。《太乙乘风剑》根据作者余安仁多年从事武术竞赛、教学的经验,依据教学的原则,介绍了太乙乘风剑的剑谱、基础动作图解、套路动作图解等内容,文中配以大量图片并随书配套教学,以方便广大爱好者学习。《太乙乘风剑》既能增强学者的学习兴趣,又能体会到与作者隔空“切磋”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