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系统介绍质量管理与卓越绩效方法的优秀著作,堪称同类著作中的经典。两位作者曾因写作本书而被美国质量学会授予克劳斯比奖章。 第Ⅰ篇1—5章介绍质量管理原则,聚焦于质量管理的原则和基本理念;第Ⅱ篇6—9章介绍专业工具和技术,如统计方法、产品开发、质量测量与控制、过程改进与六西格玛等;第Ⅲ篇10—14章聚焦卓越绩效和波多里奇评价准则,如卓越绩效准则、战略策划、卓越绩效测量、领导、组织文化与变革等。 第11版是近期新版,具体变化如下: 所有章节根据可获得的近期新内容进行了更新。 更新部分“质量档案”和“质量实践”案例,更加强调质量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 添加新案例,修订章末问题。 突出重要概念,方便学生使用。
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2015版ISO9001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组织在建立体系时要采用过程方法,但很多企业对具体如何应用颇感困惑。《过程方法》作者敖景对如何打造一流的过程有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其应用已在很多企业取得成功,此次将过程方法的精髓和盘托出,希望对多企业完善和提升管理体系、进行ISO9001转版升级提供帮助!
《质量管理入门》(原书第3版)延续了经典。它对于之前的版本增补了很多的内容,虽历经20多年,其根本技法和理念却没有变化。中详述了以下内容:?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在质量管理中如何使用统计方法?管理图的绘制和使用方法?对工程的分析研究?对工程的管理?质量保证和对质量的检查?如何在全公司推行质量管理。这是一本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和一线技术人员都需要阅读的质量管理基础读物。
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2015版ISO9001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组织在建立体系时要采用过程方法,但很多企业对具体如何应用颇感困惑。《过程方法》作者敖景对如何打造一流的过程有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其应用已在很多企业取得成功,此次将过程方法的精髓和盘托出,希望对多企业完善和提升管理体系、进行ISO9001转版升级提供帮助!
约瑟夫A.德费欧、弗兰克M.格里纳著的这本《朱兰质量管理与分析(翻译版原书第6版)》内容涵盖了质量管理的关键概念、主要方法和工具,介绍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质量管理及质量管理统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书中既有关于战略、文化等层面的质量管理,又包括流程、方法、工具的应用。本书包含大量图表和鲜活案例,并附有详细的参考文献,可作为我国高校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广大质量管理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威廉·爱德华兹·戴明的名字与管理和质量控制有关的有见地的观点、理念和评论是同义的。被《纽约时报》称为“高质量的先知”,戴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崛起的日本起了重大作用,并且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影响了许多世界上*创新精神的经理人。通过本书,福特汉姆大学教授与戴明管理系统专家乔伊斯·尼尔森·奥尔西尼吸收了大量以前无法获取的资料为我们展示了这位传奇的思想家重要的管理原则。本书包含大量涉及范围广泛议题的文章、论文、演讲和注释,但都集中于戴明重要的信息:质量和操作的全部是系统,而不是个人表现;系统必须加以设计,这样,工人才可以有效执行。本书展示了戴明的独特见解,包括:管理不善如何影响整个组织;生产优质产品和提供优质服务管理的重要性;在任何公司提升管理水平;对人的有效管理——经理人重要的任务;
本书按版9001-2015标准(2015年9月23日正式发布),编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一套系统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类似老版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相关作业文件、对应记录表格。对企业有很强的实际指导作用,稍有质量管理经验的人,了解企业基本运作便能使用,且与9001-2015标准一样应用于各行各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本书与标准格式保持一致,便于读者理解应用,共十章: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组织的环境、5.领导作用、6.策划、7.支持、8.运行、9.绩效评价、10.持续改进。每章编写格式,按新版“过程方法”要求,结合TS16949运用“顾客导向过程(COP)、支持过程(SP)、管理过程(MP)”的经验,利用“乌龟图”直观表现,包括“输入、输出、何资源、由谁做、如何做、绩效指标”这是一全新的表达方式。对标准重点、文件化信息要求的内
本书主要以食品安全科学理论、企业合规管理和质量控制措施为指导思想,围绕食品供应过程,阐述食品安全管理基础、食品生产与经营规范化管理、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与认证三大项目,包括食品安全管理与监管认知、食品法律法规体系认知、食品标准体系认知、食品生产危害因素认识等任务。 本书可作为食品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人员岗位培训、技能证书培训教材,还可供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实施指南》介绍了食品毒理学是研究食品中外源物质的性质、来源与形成、不良反应与可能的有益作用和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性的一门学科。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标准体系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2003年第壹次修订后,2013~2015年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结合这些标准在我国应用的具体情况以及国际同类研究的进展,对有关标准进行了修订、废止和增加,形成了由评价程序、实验室规范、健康指导值的制定、受试物的处理以及具体试验方法等26项标准组成的新的标准体系,覆盖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毒物动力学、遗传毒性、致畸、致癌以及生殖发育毒性等体内和体外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