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资本是国际领先银行近10年来*创新性和有影响力的管理工具,被广泛应用于银行风险的度量与管理、风险调整定价、资本的战略使用和*分配、投资者价值创造角度的绩效度量、以及员工报酬的衡量等各重要领域。本书的内容包括经济资本的基本概念与基础问题、银行主要风险类别的经济资本、经济资本的基本数学方法、以及经济资本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方案与经验。目的是帮助中国的银行机构真正了解和全面掌握有关经济资本工具的整套原理和方法,并切实加以有效应用。
《口袋里的欧罗巴(图说欧洲纸币)》介绍涵盖欧洲列国及其强大印钞厂的各种工艺及历史研究,乃本重要的工具书籍!《口袋里的欧罗巴(图说欧洲纸币)》在展示纸币的同时,更多着墨于相关国家的人文和艺术及科技景观。
《数据30年:中国工商银行(1984-2013)》主要内容包括利息净收入—平均余额与收益率、付息率;按业务类型划分的客户贷款及垫款平均收益率;按产品类型划分的存款平均成本;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主要构成;营业收入结构等。
比较不同类型的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立专职机构负责企业社会责任的比例高,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则多由某一兼职部门负责,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银行规模大小的影响。部分中小银行因规模较小,部门设置相对较少,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纳入某一部门的兼职工作范围,而其他一些市场主流商业银行由于银行规模较大、部门职责较为完整、对社会责任工作重视程度相对更高,因此由某一专职部门来开展实施。
《财富与货币》是约瑟夫.弗伦奇.约翰逊的经典著作。该书曾于1905年出版。系统研究了财富的范畴及其物质本质和精神本质,指出财富为货币的本源,而货币是财富的表征。货币本位决定货币的价值,并且货币供给量取决于担任货币本位的那种“物”的数量。
《货币立法论》是亨利.瓦卢姆.普尔于19世纪完成的著作。曾于1877年出版,之后多次再版。作者在书中从货币的历史入手分析了美国货币运行的规则等,是深受欢迎的著作。
《银行价值经营创新丛书·巴塞尔协议3:解读与银行经济资本应用实务》首次从权威实务经验者的视角,专业化和精细化地阐述了银行有关巴塞尔协议Ⅲ和经济资本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以及中国化的可应用和推广的实务做法和经验,以指导和帮助我国银行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巴塞尔协议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圣经”,巴塞尔协议Ⅲ是在巴塞尔协议Ⅰ和Ⅱ基础上的扬弃和升华,《银行价值经营创新丛书·巴塞尔协议3:解读与银行经济资本应用实务》详细解读了巴塞尔协议Ⅲ及其在中国落地的版本——新资本管理办法和新资本充足率报表(巴Ⅲ报表),并拓展到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领域——经济资本管理,提出了银行新的全面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巴塞尔协议实施和经济资本应用难点在于风险计量、资本计量与配置的方法和工具难以理解和掌握,更难以实务
本书在国内独家剖析了国际领先银行开展资金转移定价管理的背景、思路、方法及经验,首次为国内银行业提供了有关资金转移定价的前沿性知识、技能及实施指导方案,是一本集国际领先智慧与落地实务操作于一体的银行专业工具书,可以满足国内银行的下列需要:(1)通过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在交易层面分离存款利差和贷款利差,为建立风险调整的业绩评价提供明细的资金成本和资金收益数据,并精细地核算和评价银行机构网点、业务条线、产品、客户等业务单元的真实业绩。(2)从分支行剥离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集中于总行司库(资金中心)统一管理。将银行的利率错配问题集中在总行的资金管理部门,分支行只对信用风险负责而不对利率风险负责,以便分支行集中精力管理贷款质量和筹措低成本存款,而由资金管理部门来决定怎样更好地使用银行的
本文集收入了中国银监会系统领导干部的调研文章310多篇,内容涉及党的建设、改革发展、风险防控、金融服务、规范管理等方面。 本书为中国银监会党委宣传部编写的调研报告集,每年一本,全书包括纪委监察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等地市银监局以及华融资产、长城资产等金融机构的调研文章172篇,内容涉及基层网点监管、三农金融服务情况监管等等多个领域,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本次调查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问卷调查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展开(不包括港澳台),本年度继续完全采用电子形式进行发放和回收,其中,总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181份,从总体上形成了对中国银行业发展状况的基本判断,并为整个调查提供数据支撑;项目组成员还访谈了七位中国银行业总部高管(董事、副行长以上),直接听取了中国银行业高管的思考和探索。
上海市档案馆保存的金融业历史档案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是其馆藏的一大特色。为了全面反映近代中国金融变迁的历史全貌,为现今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现分辑汇编出版《上海市档案馆藏近代中国金融变迁档案史料汇编》,所选档案史料均系上海市档案馆馆藏。 吴晶晶、吴景平选编的《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联合准备委员会上海银钱业联合准备会(共2册)(精)》为其中之一,所选档案,根据内容、形式、数量,按单位、专题、事件等分辑汇编,每辑档案史料,一般按文件形成的时间顺次编排。无具文时间者,则以收文、拟稿、阅批等时间为序;无收文、拟稿、阅批等时间者,则推定大致时间,加注说明。
本书主要收录了上海市档案馆收藏的上海银行公会档案中的董事会、会员大会及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及银钱业联席会等会议记录。这些会议记录保存十分完整,而且是连续性的。公会的各类会议记录是上海银行公会档案史料中的核心资料,每次会议都讨论了有关公会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对于研究该公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资产与权利:健康数据银行》分为3部分,共7章,主要围绕资产与权利:健康数据银行问题,介绍了健康数据银行基本原理、健康数据银行基本结构、健康数据银行数据资产理论、健康数据银行数据价值理论、健康数据银行数据可视理论、个人健康数据银行运营模式、医学知识数据银行运营模式等内容。在 数据资产化、资产价值化、价值可视化 目标驱动下,《资产与权利:健康数据银行》从资产与权利理论创新的视角探索健康数据银行建设的新路径,创建健康医疗数据福利理论和无数承运人数据产权交易平台,试图为健康数据银行建设决策者提供一种可行的理论方法。
货币是一国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大转轮。白银作为货币的主要形态之一,在中国宋元以降直至近代、时间跨度近1 000年的中国货币史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自16世纪40年代起,中国以白银为媒介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开始向“白银帝国”演变,并创造了繁荣盛世;而在18—19世纪,西方过渡到金本位并逐渐孕育出现代金融时,中国仍然固守银本位,“白银帝国”逐渐走向末路。 《白银帝国》正是通过对这一段历史的考察,分析中国社会兴衰存亡背后那条连绵不绝的银线。从白银货币化到银本位,从纸币的失败到中国对白银的依赖,从中国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到受制于西方经济体系,本书梳理了白银成为本位货币的艰难历程。此外,作者将更多目光投向了中国早于西方几百年开始的纸币试验,以及中国在金本位大势之下对白银的固守,探讨中西大分流和中国银本位对
《台湾货币史略》由蒋九如主编,福建省钱币学会组织编撰,书稿通过钱币学与货币史的密切结合,以实物考证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对台湾货币历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书稿每一章节都以钱币研究的成果作为立论的基础,尊重历史,因此结论比较客观、科学。
本书对2021年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书中探讨了债券市场运行的宏观经济背景、宏观金融形势、国际债券与外汇市场、全球利率环境分析、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债券一级市场、债券交易市场及运行、债券衍生品市场、政府债券市场、资产支持债券市场、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绿色债券,以及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国际基准利率改革等诸多前沿实践问题,并对未来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做了展望,提出了若干建议。
本书全面、系统地收录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主要的纸币图案及介绍。本书以寥寥几句话、简单的几张图展示了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每一枚精美的纸币,将一个国家的历史沿革、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等一一载录,更是反映了各国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文化艺术和名人背景之所在。使人们看着纸币,就能对各个国家和地区面貌娓娓道来,加深了人们对世界各国的认知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