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乔尔?弗雷施曼所著的《基金会》一书回顾了整个20世纪美国慈善事业的历史和目标,并对慈善事业如何在21世纪更加有效地运作和实现公开透明提出了高见。弗雷施曼对慈善部门如何更好地自律提出了明智且具体的建议,并坚信基金会能为人道主义作出更为突出的贡献。这使得我们为之振奋,并愿意将其付诸实践。
本书揭开了自我毁灭的欧元体系的神秘面纱,该体系导致横跨整个欧盟的大规模财富再分配,从而刺激各国政府将欧洲央行作为填补赤字的工具。 欧元的故事,围绕着阴谋、权力和金钱展开。在本书中您将看到,政客们为了他们的权力、影响和脸皮而殊死搏斗——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京东王子刘强东、马云的美国造富传奇,您是否想知道?翻开本书,答案揭晓。企业到美国上市的流程和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要到美国上市,到美国上市的优势在哪里,上市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翻开本书,都能找到。
本书揭开了自我毁灭的欧元体系的神秘面纱,该体系导致横跨整个欧盟的大规模财富再分配,从而刺激各国政府将欧洲央行作为填补赤字的工具。 欧元的故事,围绕着阴谋、权力和金钱展开。在本书中您将看到,政客们为了他们的权力、影响和脸皮而殊死搏斗——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随着与1929—1933年相似的情景越釆越多地重现,费雪又回到了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视线。和当年一样,如今的美国和欧元区国家也是债台高筑。在美国,多数债务是“内部”或“国内”债务一一即欠债的是一些美国人,而债主则是另一些美国人。随着基础抵押品价值下降、收入缩减,债务的实际负担增加了。债务状况的恶化,会给银行带来冲击,迫使资产被抛售并推动价格进一步下跌。1932年,费雪在《繁荣与萧条》一书中已经详细地展示过这样一个恶性循环是如何把小衰退变成大萧条的。他在该书中写道:过度投资和投机往往是很重要的,但只要它们并非举债进行,后果就远没那么严重。因为挤“偿”的群体效应。个人为减轻债务负担做出的每一份努力反而都会加重负担,债务人支付得越多,欠得也越多。
金融危机之于今人,恰如自然灾难之于古人,因无法预测、破坏力巨大而蒙上了神秘面纱,每一代人都愿意将自己遇到的灾难视为“”。但事实上,人性,这个令繁荣与萧条更替的驱动因素却亘古不变,2000年来形形色色的金融危机实有规律可寻。 《金融危机简史:2000年来的投机、狂热与崩溃》一书简明生动地讲述了自古罗马时代至今的数轮金融泡沫及其后果。作者鲍勃·斯瓦鲁普既是一名深受欢迎的评论家,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投资管理人,他的这本书跳脱出年代顺序,围绕人类的劣根性,鞭辟入里地审视了周而复始的投机狂热与自我破坏。 作者质疑人类防范崩盘的努力是否恰恰导致了更大的灾难,进而提问:如果崩盘发生得更频繁,那么人类会不会过得更好?繁荣与萧条归根结底是由人造成的,现在也许是直面现实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