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别从国际金融体系的历史、1982年拉美和非洲的债务危机、1989年到1994年布雷迪计划、1997年亚洲经济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金融体系、2001年的阿根廷大骚乱、关于债务减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国际上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危机后的国际金融监管、多德-弗兰克法案:美国的立法应对措施、发展中国家的管理措施、全球措施:国家资产负债结构、全球性措施:银行特别税和金融交易税、全球性措施:主权国家破产制度、全球性措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前方的路十七个方面对国际金融体系及其规制进行分析和论述。
近年来,国际债券市场迅速发展成为中国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然而,由于中国企业大规模境外发债的历史较短,企业经理人、金融从业者、监管机构和公众对国际债券市场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本书回顾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20多年间中国企业境外发债的历程,生动地展示了这一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从非理性到理性的发展经过。本书还分析了超过40家中国企业境外发债的案例,其中既有成功、失败、幸运、遗憾,也有疯狂甚至是不光彩,以供读者全方位借鉴。基于历史回顾和案例,本书对中国企业境外发债的动因、如何应对国际债券市场的挑战、境内外债券市场的差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供了一些参考性见解。
在《创新者的培养?如何培养改变世界的创新人才》中,美国教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托尼·瓦格纳有力地论证了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背后的逻辑。他探讨了家长、教育工作者和雇主们应该如何培养年轻人,使他们具备创新者的能力。瓦格纳教授通过对一些典型的美国年轻创新者的研究发现:知识可以学习,创造性思维可以培养,可教育真正的挑战在于一年轻人是否有动力去成长为创新领导者,而创新者的内在动力会经历三个阶段的演化发展,从童年时期的创造性玩耍,到青少年时期的激情,再到成年时的觉悟。家长、老师和雇主们在年轻人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帮助和支持他们发现自我、创造自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瓦格纳向我们阐释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如何应用上述道理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他带领读者们深入全球前沿的学校、大学、公
?迈克尔·米尔肯被誉为“美国金融界影响力仅次于J.P.摩根的人”。他曾影响并改写美国金融业的发展进程、经营模式和政府监管制度从20世纪70年代起,以米尔肯为首的“华尔街四大金刚”,组建的内幕交易网破坏性之大、波及之广、情节之恶劣、影响之深远,在金融史上无人能出其右。?他们利用资金、人脉优势和监管漏洞,疯狂进行股价操纵、内幕交易和恶意并购。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公司、投行到上市公司、财经媒体、律师事务所、监管机构,美国几乎所有相关机构都涉及其中,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亿美元。以致媒体评价,这个案件是世界金融史上极具代表性的犯罪案件,其他的金融案件,都只能说是这个案件的缩小版、删减版或复制版。?这个案件直接促使美国新证券法出台,间接引发了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和1989年的日本股灾。美国花费十余年才走出了
《外汇、原油与黄金交易策略研究》分为两部分:篇左侧交易策略研究,第二篇右侧交易策略研究;内容包括:章外汇交易的发展简史,第二章美国经济指标简介,第三章欧元区经济指标简介,第四章英国经济指标简介,第五章澳大利亚经济指标简介,第六章日本经济指标简介,第七章加拿大经济指标简介,第八章瑞士经济指标简介,第九章中国经济指标简介,第十章外汇、原油和黄金趋势的计量分析,第十一章右侧交易技术基础,第十二章趋势交易研究。
在“ ”框架下,要实现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这一美好愿景必须具备一个能与之匹配的金融支撑与 金融合作体系。本书运用理论研究、案例考察与量化研究结合的方法,立足于东盟各成员 部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的互动规律,着重梳理和分析了东盟各成员国金融结构差异和发展倾向,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政策建议。具体而言,本书上篇探讨了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的互动机理和差异性金融结构“互嵌”的“耦合”,分析了中国-东盟全面金融合作的充分必要条件,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金融需求与支撑、中国-东盟金融双向开放体系创新、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框架设计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对中国-东盟金融合作进展和现状的梳理,研究了中国-东盟基于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互动的金融合作机制,以及基于金融结构“互嵌”的中国-东
《外汇、原油与黄金交易策略研究》分为两部分:篇左侧交易策略研究,第二篇右侧交易策略研究;内容包括:章外汇交易的发展简史,第二章美国经济指标简介,第三章欧元区经济指标简介,第四章英国经济指标简介,第五章澳大利亚经济指标简介,第六章日本经济指标简介,第七章加拿大经济指标简介,第八章瑞士经济指标简介,第九章中国经济指标简介,第十章外汇、原油和黄金趋势的计量分析,第十一章右侧交易技术基础,第十二章趋势交易研究。
本书分别从国际金融体系的历史、1982年拉美和非洲的债务危机、1989年到1994年布雷迪计划、1997年亚洲经济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金融体系、2001年的阿根廷大骚乱、关于债务减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国际上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危机后的国际金融监管、多德-弗兰克法案:美国的立法应对措施、发展中国家的管理措施、全球措施:国家资产负债结构、全球性措施:银行特别税和金融交易税、全球性措施:主权国家破产制度、全球性措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前方的路十七个方面对国际金融体系及其规制进行分析和论述。
在“ ”框架下,要实现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这一美好愿景必须具备一个能与之匹配的金融支撑与 金融合作体系。本书运用理论研究、案例考察与量化研究结合的方法,立足于东盟各成员 部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的互动规律,着重梳理和分析了东盟各成员国金融结构差异和发展倾向,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政策建议。具体而言,本书上篇探讨了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的互动机理和差异性金融结构“互嵌”的“耦合”,分析了中国-东盟全面金融合作的充分必要条件,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金融需求与支撑、中国-东盟金融双向开放体系创新、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框架设计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对中国-东盟金融合作进展和现状的梳理,研究了中国-东盟基于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互动的金融合作机制,以及基于金融结构“互嵌”的中国-东
本著作中,作者深刻地探讨了近代两次金融危机的祸根,是如何从西方国家产生,并漫延全球,以及亚洲各国在应对危机时作出的部署成败。包括:美国为了自救而放任的后患、中国从高速增长到“新常态”的进程、韩国如何闯出金融自由化的荊棘路、安倍经济学能否扭转日本经济崩坏等重要课题,带出在未来的世界金融体系里,亚洲新兴国家如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获得更大的发言权,重建全球金融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