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出版西方经济学名著,如以l882年上海美华书馆印行《富国策》[英国经济学家H.福西特(1833~1884)《政治经济学指南》(1863年)中译本]为开端,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回顾这段不算很长然而曲折的历程,不难看出它同中国社会百多年来的巨大深刻的变迁密切相关,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思想界特别是经济思想界潮流和走向的某种折射和反映。单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西方经济学名著的翻译出版来说,窃以为明显呈现出各有特点的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几十年间,翻译出版西方经济学著作不仅数量较少,而且其宗旨在于提供批判的对象和资料。对于出现这种局面的不可避免发生及其长短是非,人们的看法和评价可能不尽一致,但此种局面不能再原封不动地维持下去已是大多数人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对西方经济学著作的翻译出版进入到一个新
现代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誉为“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圣经》”“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至今距它首次出版已有二百三十余年的历史,距我国个中文译本——严复译的《原富》也已有一百多年了,然而时间却把亚当·斯密的这部经济学巨著打磨得愈加璀璨。《国富论》一书的中心任务是弄清楚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以达到国民富裕的目的。全书共有五个篇章,分为上、下两部。在序言中,亚当·斯密概括讲述了对国民财富的产生主要起决定作用的两个因素。在接下来的五篇中,他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分工,因为分工而引起交换,从而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充分系统地论述了
1776年,《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而后,它被誉为“现代经济学的开山之作”、“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百科全书”、“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等。也曾说:“《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在我心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现代的经济研究都是在它的基础上进行的,所有主流的经济学理论都必须参考借鉴它。 在《国富论》中,作者首次系统分析了国民财富的产生、分配、持续运转的内在规律。认为人类的利己动机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暗中推动经济的前进。同时也强调,政府应该尽可能少的干预,并给予贸易自由的发展。 本书邀请资深经济学专家对原著进行了浓缩,保留了作者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以及完整的理论体系。此外,本书选配了420幅精美彩色插图,将原著与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供读者品鉴。
《政治经济学的特征与逻辑方法》第1版出版于1857年,是作者年授课的讲稿。此次出版的中文版是经过作者补充和完善了一些内容的《政治经济学的特征与逻辑方法》第2版。凯尔恩斯的这部著作是自约翰 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问世以来对形成英国学派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具有重大贡献的著作。他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他提出的许多观点几乎可以与大卫 李嘉图和穆勒的工作相提并论。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清华大学两岸发展研究院主编的《互联网+农业(大数据引爆农业产业结构变革)》组织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和实业,从其自身的研究和工作实践出发,以实例深入浅出地对“互联网对农业将能产生、怎样产生、产生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在哪里”一一进行了解析。利用互联网+来对农业进行升级和改造,这个话题已经引起了一定的讨论。但究竟应该怎么做、入手点和抓手在哪里、各项工作有无轻重缓急?清华大学的两岸发展研究院与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组织了一批大陆和台湾的专家学者,利用“众智”的方式,尝试对这些个问题进行梳理和回答,本书就是一个具体的成果。
本书被誉为是继亚当·斯密《国富论》之后的第二部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被人们称为“李嘉图革命”。这部伟大著作所阐述的思想至今仍然让人们受益无穷。当代著名经济学家丹尼斯·奥布莱恩在1975年出版的《古典经济学家》一书和1981年发表的名为《李嘉图式的经济学家和李嘉图的经济学》一文中,仍对他的分配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这本传世之作的贡献是劳动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 在劳动价值论上,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的大小决定的。劳动包括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直接劳动可以创造新价值,间接劳动不能直接创造价值,只能把旧的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在产品分配论上,李嘉图认为可以将社会分为三个阶级: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地主阶级占有土地,资本家阶级占有资本,工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 动规律的科学。为了学好这门科学,我们首先要对这 门科学的形成历史、研究领域、研究对象与方法等问 题做概括介绍,以使读者对这门科学的性质、内容有 一个总体的了解。《政治经济学》由张彤玉和张桂文 主编。
全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商业周期问题”讲述了经验观察与理论解释之间的关系、统计在理论验证中的应用、商业周期理论的主要分类等。第二章“商业周期的非货币理论”研究了相对价格机制的基本功能、心理学理论等。第三章“商业周期的货币理论”分析了商业周期货币理论的主要任务、货币数量变化对生产结构的影响、对货币理论的批评等。第四章“周期性波动的根本原因”里包含外生和内生货币理论、新增信贷的实际来源、信贷扩张的过程及其停止等内容。第五章“商业周期理论有待解决的问题”讲述了自然利率波动的意义、均衡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利率等。
“合理性”是解读韦伯学术话语的关键性概念。作为对社会行动类型的一种规定,“合理性”既包含着对于*的价值与信仰的诉求,又包含着对各种具体的目标的达成及实现目标之手段的效用性考量。在韦伯看来,用以考量手段之切当程度的合理性无力于做出关于何种目的是合理的判断,而在诸多可能目的之间进行效用与成本权衡的合理性与一心践行某种*价值和信仰的合理性也是相互排斥的,合理性概念的内在分裂是造成现代社会价值困境的根源。“现代性”问题其实从元伦理学的角度对“道德何以可能”这一问题提出了质疑,韦伯虽然指明了价值多元和道德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缺失是世界的“合理化”的必然结果,但他仍冀望于个体自身承担起道德选择的重任,在形式合理性的压迫下坚持可以真诚委身的“信念”,成就一种独立的“人格”。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重在学习和掌握其基本原理与方法。三卷《资本论》,内容博大精深,卷帙浩繁,总计230万字,无论高校学生还是一般工作人员,都难以尽读其内容。虽然国内出版过多种《资本论》选读本和节读本,但字数也大都为50万字左右。 本书是从马克思的三卷《资本论》中精选出20万字的内容编撰成册的。所谓“精选”,意在少而精。本书包括了《资本论》中的核心部分的基本原理,涵盖了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理论、生产价格理论、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生息资本和利息理论、地租理论、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理论等。 本书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财经专业本科生“资本论”课程教学使用,同时也适用于国内广大党政干部作为精读马列原著、学习
《资本论简说》是中国人民大学卫兴华教授在其多年《资本论》教学实践基础上编写的一本《资本论》的精读版。《资本论》是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内容博大精深。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必要学习《资本论》的基本内容。但三卷《资本论》230万字,一般《资本论》节选本也几十万字,一般读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尽享其内容。总愿意用适当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能够学习和掌握《资本论》的要义。考虑到这种情况,作者编写了《 资本论 简说》一书。“简说”一词不是“简单论述”,而是“简明”、“精简”之意。全书内容近五万字,附录《准确解读 资本论 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一文,一万多字,总共约六万字。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21世纪高职高专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第二版到第三版,间隔了6年。这6年中,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内外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国际方面,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给全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至今仍未消除;西亚、北非国家近年来政权解体、局势动荡……国内方面,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强,同时也不断受到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的不断干涉和挑衅;新一代国家领导集体产生,中共十八大顺利召开,“中国梦”带给国人更多的激励和更美好的憧憬……这些内容,在第三版修订中都会有所体现,以使《政治经济学(第三版)》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
《乡土重建》是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的杰作。本书通过费孝通先生在对江村、禄村等乡村社区调查研究,探索了中国乡土社会的自身特点和内生机理,提出了发展乡土工业,实现乡土重建的思想。作者把中国乡村作为研究对象,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现代乡土经济的主要现象进行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提出乡土重建的具体方法及措施。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系列: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导读》内容简介:*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和训练思维方式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瞻远瞩的战略洞察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过程,会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他们崇高风范和人格力量的熏陶,从而实现自己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
《江村经济》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书, 是根据对中国东部, 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它旨在通过一种人类学的描绘展现我国传统农村社会的深层结构和功能, 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 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同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 这个村庄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通过本书, 读者能够看到这个正在变化着的乡村经济的动力和问题。
1844年穆勒发表了他部经济学论文集《论政治经济学若干未定问题》,该书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国际贸易、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利润和工资的关系等。全书的论述完全继承了李嘉图、他的父亲的学说,只在某些方面对前人的学说有所引申或更明确的表述。1848年初版、后来多次再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则是他的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约翰?穆勒发挥了西尼尔个理论前提所包含的思想,次提出了“经济人”的概念,并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这一概念的合理性和内涵做了详细的论述。在本书中,他把“经济人”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联系起来。他指出,政治经济学并不是论述社会中人类的一切行为,它所关注的人仅仅是作为一个人,他占有财富的愿望,而且他赋有达到这种目的的能力,它将其他每一种人类情欲或动机完全抽象掉。政治经济学认为,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