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据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坚持全面考核与动态评价相结合,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动态评价模型,对中国293个地级市、4个直辖市(共297个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区域评价和动态评价。结合评价结果,评选出2023年度生态城市发展的十大亮点事件。综合评价的结论:中国城市在生态健康方面整体表现良好;发展水平存在梯度效应;生态城市发展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域评价的结论:华中、西北、东北等地区生态健康程度较好,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要加快生态城市建设。动态评价的结论:我国生态城市发展规律是健康城市逐年增多,亚健康城市逐年减少,但生态城市的建设难度逐年增大,生态城市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本书谈论中国当下最炙手可热的经济/ 社会话题——新型城镇化。开篇直指中国城市化的“畸形发展”现状:对农村地区“化地不化人”;城市自我现代化,接受外来人口提供的劳力,但决绝他们的进入;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贫富差距日益加深等现实问题。而后,作者提出现行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是造成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双重扭曲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应改变本是权宜之计的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废除桎梏农村人口发展的户籍制度,从根本上排除农村人口遭到的歧视。最终,中国应尊重全球普遍的城市化发展规律,借鉴“老浦西”模式,发展内生型城镇化,实现经济、社会和制度的三方面转型成功。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是新形势下,山西、河南、湖北等省级行政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省域经济布局的重要举措。本书基于长治、洛阳、襄阳、岳阳、芜湖、赣州、汕头、柳州等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实际,从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理论支撑、比较分析、实践经验等视角出发,深入探究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面临的难题,尝试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区域战略支点地位提升、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优化等层面提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路径。 本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理实融合,从学理视角诠释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面临的困境;二是视野开阔,立足14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从全国格局探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问题;三是求真务实,针对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全方位体现城市发展实际。
《金融投资400年:投资者金融理财宝典》是一部内容翔实、案例鲜活的金融投资类通俗读物,集合了两部投资经典《惊人的幻觉和大众的疯狂》和《困惑之惑》。前者通过密西西比计划、荷兰郁金香狂潮和南海泡沫事件,描绘了深陷于投机狂潮中的人们的疯狂举动;后者以对话的形式,将交易所里价格涨跌动因、投机原则、经纪人贪婪的原因及空头的花招等一一予以揭露。全面展示了“一段关于财富、贪婪、欺诈与金融创新的精彩历史”。
本书系统梳理了健康城市建设理念和目标、健康城市治理和评价的相关理论,从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和健康产业等五大层面,对比分析外健康城市建设经验,回顾总结了宁波市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前瞻性分析了宁波市“十三五”期间健康城市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机遇,并紧密结合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和健康城市发展态势,系统提出了宁波市健康城市治理策略和重点工作任务,以及智慧健康云保障机制的构建。
《研发产业与城市创新空间》从地理学视角出发,主要研究了研发产业两大空间问题:区位选择和空间集聚。区位选择解决的是研发机构布局有何特征以及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要因子。空间集聚则研究研发产业在城市内部以及城际空间中从无到有的运动过程,并分析促使集聚产生的各类因子。而空间尺度从城市内部,到城市群,从单个城市观察到城市之间对比。从类型上说,本书分别研究了跨国公司、大学等载体的研发创新情况,内容十分丰富。地理》《中国科技论坛》等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代表著作有《日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及在华研发活动研究》(2010年)《日本城市旅游地理》(2013年)等。
本书分为部分,部分展开并回答“城市为什么是一个复杂自适应系统”;第二部分结合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创始人霍兰德对CAS的基本分析,从主体一致性、要素流动性、功能关联性,提出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公共服务等基本的子系统的划分;第三部分指出了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下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观察、理解以及应用城市作为复杂自适应系统的本质特性。
本书基于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文化、健康产业、健康人群六大领域,从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建设、社区蓝绿空间分布、女性生育健康、医养结合、互联网医疗、森林疗养等多个角度,对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的进展、经验、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本书特别设置 案例篇 和 国际借鉴篇 两个篇章,发掘和研究杭州、武汉、成都、深圳等历年健康城市建设 样板市 的先进经验,分析和比较国内外健康城市建设领域的优势和异同,以期为 十四五 中后期全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工商脉动与城市文化:以无锡为例》内容包括:溯源:吴地文化的悠远脉络;发祥:中国民族工商业的摇篮;足迹:务实进取抒写工商华章;:从“苏南模式”到转型发展;内涵:文化品格与个性构造;硕果:工商发展成就百年繁华。《工商脉动与城市文化:以无锡为例》由庄若江著。《工商脉动与城市文化:以无锡为例》关键词:经济史、研究、无锡市。
本书以大型桥梁项目为研究案例,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角度出发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分析了由于大型桥梁建设引起的潜在社会稳定风险以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本书分为大型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概述、大型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理论方法及探索、大型桥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证研究三个专题,希望对相关从业者、研究人员和专家学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本报告依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结合新时期城镇化建设的特征和要求,以资源型城市作为切入点,描绘了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具体包括:创新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动力,协调发展反应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开放发展为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行动先导,共享发展体现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本保障。
中国房地产增量时代过去后,存量时代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城市 新提升城市空间和运营价值,这应该成为创新中国的重要内容。在城市 新过程中既要关注城市空间的再生,也要关注城市产业和城市生活的升级,这需要城市设计师的创造力、公共艺术家的想象力、区域管理者的运营力多方面共同推动,催生新的城市价值体系的形成。 在当下的城市 新实践中,中国已经涌现出许多成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 新案例,本书将这些成功的经验汇编成册,分享给 多的设计师和管理者,作为进行城市 新运营管理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