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区域发展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热点问题之一,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空间表现,同时也是区域经济系统演化的动力之一,通过空间结构的调控可以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状态。城市群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要内容,本书以东北地区三大城市群之一的吉林省中部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空间结构分异与格局演化的视角对城市群经济增长格局与过程进行研究,构建城市群经济增长速度、效率与质量的耦合协调模型,剖析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吉林省中部城市群结构与功能的空间演化规律,提出区域空间结构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调控路径与对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编著的这本《从城乡二元到城乡一体(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突出矛盾与未来走向)》阐述了: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以释放改革红利,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程度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应对经济增速换挡的重要途径;既有利于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农民,也有利于提高土地、劳动力等资源配置效率。 以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为重点,加快构建用途管制、权能平等、增值共享、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缩小城乡劳动生产率差距为重点,加快构建退出有序、进入自由、同工同酬、城乡平等的劳动力市场;以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为重点,加快构建竞争适度、价格合理、服务便捷、普惠“三农”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以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为重点,加
谭裕华编著的《要素流动积累与城市产业结构演 变--基于竞争优势理论》构建了基于竞争优势的城际 分工理论,以竞争优势统一了比较优势与集聚经济, 并且把技术进步与制度演化纳入理论分析框架。熊彼 特式的创新是城市产业结构演变的根本推动力,也是 本书的思想灵魂。本书还尝试构建城市体系地租矩阵 、劳动投标工资模型、人口增长模型等。具本研究工 作分为三步:**步,在突破H-O模型的系列假设基 础上,构建基于竞争优势的城际分工理论。第二步, 探讨生产要素的流动、积累如伺推进城市产业结构演 变。有限理性的要素所有者在各种制度与成本约束之 下,以收益*大化为目标,调节要素流动与积累,要 素价格、质量与集聚经济的变化推动城市产业的成本 优势与质量优势变化,从而推动城市体系的预期利润 矩阵变化。企业家以预期的利润矩阵为
中国城镇化显而易见的主要问题是质量不高,在发展中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又造成了大量新的问题;土地浪费严重,基本上是在铺摊子。其根本原因是对城镇内涵的理解肤浅,对城镇化目标的追求流于简单化、庸俗化。 印建平著的《质变--探索内涵型城镇化之路》认为当前城镇化的紧迫任务是停止大规模蚕蚀土地和建设性破坏,进一步充实城镇化内涵,明确发展目标,提高发展质量。本书在新型城镇化的产业发展、空间规划、旧城改造、社会发展、文化发展、技术领域等方面作了一定深度的探讨,志在为定义新型城镇化内涵和推动向新型城镇化转型而努力。
《中国城市形象定位与传播策略实战解析--策划大武汉》由吕尚彬、钱广贵、兰霞、谢湖伟等所著,本书的核心内容有六个部分:章:武汉市既有城市形象传播现状分析;第二章:武汉与标杆城市的形象传播比较;第三章:武汉城市形象传播环境分析;第四章:武汉城市品牌形象传播的基础: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第五章:武汉城市品牌形象传播定位;第六章:武汉城市主品牌形象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城市营销研究丛书:城市营销经典案列(辑·国内城市篇)》立足于各城市对城市营销迫切的需求,对国内城市的营销现状、营销手段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了系统的分析。全书分为十章,分别对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昆明、西安、大连、成都、杭州、青岛10个城市的营销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同时在对各个城市的营销手段、营销特色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本书对各城市所采取的营销措施进行了评价,分别总结了10个城市在城市营销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并为今后城市营销的开展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城市未来营销战略的制定、营销方案的实施等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进而有利于推进“美丽中国之旅”的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旅游产业升级,有助于提升我国城市整体形象及城市国际竞争力。
本书基于 2012连氏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质量调查 ,创新性将熵权TOPSIS方法运用到公共服务满意度研究中来,运用MATLAB软件计算34个城市的公众满意度指数,科学地评价和比较中国34个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现状;创新性地将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数、受访市民的个人因素、各个城市的因素纳入到一个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全方位解析影响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数的因素,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创新性、实际应用价值。
福建省莆田市江口镇作为海西经济区中*重要乡 镇之一。其城镇化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轨迹和经验 。可为全国类似乡镇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杨志勇 、林国编写的《城镇化进程中的海西乡镇--福建省莆 田市江口镇调查报告》以该镇相关情况为素材撰写而 成,主要内容包括:**。介绍江口镇概况及回顾该 镇工业、农业、财政、教育、医疗卫生等经济社会发 展历程。第二,分析江口镇 十一五 时期以后经济 发展情况、人口变动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提出问题 并给出政策建议。第三.介绍江口镇小城镇综合改革 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总结小城镇综合改革经验。第四 。基于全国背景。探讨一个地方发展所面临的属于国 家层面的制度问题,得出江口镇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启 示。
《城市产业成长与治理结构变革》股权投资的日益专业化和多元化,推动美国企业不断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三十五年就是从单一资本向外资、民资等多元资本不断开放的过程,外资激活国资,推动中国企业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外资与国资的混合治理推动长三角成为全球六大城市群。
一个好的战略,可以让城市焕发活力。因为它可以让决策者知道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集中精力去解决,而不被细枝末叶的问题所干扰;它可以让政府的各个机构和全体工作人员找到奋斗的方向,在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不需要层层汇报就知道如何行动,不需要上级出面就可以知道如何彼此配合;可以让在这个城市生产和生活的所有人找到自己生产生活的定位,根据各自的情况回答自身的发展如何与城市的发展协调起来。总之,它可以让整个城市或区域的人们自觉的行动起来,集中各自拥有的资源,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这种共同意志爆发出的力量是惊人的。
汤丽霞和海闻主编的《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比较研究报告》分为八章: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研究报告;新加坡治理模式及国际竞争力之借鉴;韩国首尔、釜山国际化发展战略比较研究;国际金融中心伦敦:对深圳前海发展的启示;法兰克福发展经验对深圳的启示;国际化发展与城市外交;学习与借鉴;媒体报道。
由于中国住房市场占中国房地产市场比重较大、社会关注度高、阶段性问题尤为突出,因此,任兴洲编著的《中国住房市场(调控与政策2013)》对中国住房市场做了重点研究。 《中国住房市场(调控与政策2013)》对中国住房市场的特点和政府调控、住房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住房政策工具及其作用机理、住房政策的运用及其效果等诸多问题做了全面、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同时,借鉴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相关住房市场政策和法规,并对未来十年我国城镇住房需求与投资趋势做出了大致判断。 整体而言,本书融理论研究、经验总结、趋势判断为一体,对中国住房市场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做了清晰解答,可以帮助大家更准确地了解中国住房市场。
《城镇化与社会变革丛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钩挂与土地整治:政策和实践》共分为理论与政策篇、实践篇共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土地资源状况及主要矛盾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理论与政策等方面。
城镇化与社会变革丛书新作。本书针对城镇化问题,立足于宏观政策,通过京津冀一体化、城镇化中的机遇与问题,以现状为背景,以理论为基础,对我国目前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都市圈协同、产业选择与发展、转型与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阐述了研究的方式方法,得出了有指导意义的应对措施,对相关政策的理解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相关领域和问题研究者的指导手册。
本书是“新型城镇化的苏州工业园区样本”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该项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苏州工业园区合作完成。该书深入解读了苏州工业园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突出成就、成功做法和主要经验,多维度了呈现园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改革实践和*成效。
本书主要研究城市协调发展评价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以天津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协调发展评价与预测理论分析;城市协调发展评价与预测方法分析;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天津城市子系统协调发展评价与预测分析;天津市区县协调发展评价与预测分析。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上海都市 三农 工作记录》主要内容包括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原料奶质量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精心组织求真务实切实抓好 三秋 工作,推进上海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问题,开创上海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实事项目要真抓实干,承上启下克难前行夺取 三农 工作新成绩,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科创推广工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力以赴服务世博,等。
本书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五个方面内容的研究,一是在宏观层面进行政策以及理论分析;二是构建城镇文化建设关键指标模型,分析各省市UCI指数;三是在中微观层对典型城镇进行验证与UCI修正;四是提出优化路径以及政策建议;五是构建UCI数据库及信息支持系统。本书探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指标如何构建,以及文化建设如何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紧迫性、复杂性、特殊性以及长期性的特点,将为各级政府城镇化背景下的文化建设决策提供支持。
新型城镇化是促进我国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亟须摆脱对资源、环境、土地等的过度依赖,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书围绕按生态文明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一主题,深刻剖析了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联系,以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亟须破解的几个重大资源与环境问题为基点,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按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与新型城镇化相关的制度,构建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长效机制。
基于住房市场区域差异较大的特点,本书选择上海商品住房市场来讨论住房市场宏观调控问题,以便于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全书共分调控基础、调控实施和机制重构三编,共九章。 调控基础编共三章,分别从商品住房市场调控的必要性、调控对象和环境以及调控机制的构成、演进与特点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从政府在住房市场中的四种角色人手,基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商品住房市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不完全竞争性、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是商品住房市场调控的理论必要性;而在住房市场实践中所表现出的供求的非均衡性、价格的剧烈波动性以及市场的周期性反映了住房市场调控的实践必要性。 其次,分析上海商品住房市场调控的基础,分别讨论了作为调控环境的上海商品住房市场体系,以及作为调控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是城市发展*核心的机构。刘强、诸大建编*的《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融合联动城市发展模式研究--以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知识型创新性产业集群为例/当代城市发展与管理丛书》详细介绍了一个依托大学发展知识型创新性产业集群的城区发展模式,展示了其中大学、政府、产业在互动中形成共识、共同发展的内在机制,提供了城市利用知识与人才实现*新与转型发展的鲜活案例。本书为大学服务社会、政府利用大学实现区域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研究思路与发展模式。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曾隶属于原国务院体改办,现为国家发改委直管的事业单位。中心长期参与中央、国务院有关城镇化的政策文件的起草和咨询,并指导和推广了一批城市和小城镇在发展改革方面的试点经验。中心曾帮助各级城镇政府制定了几百个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和土地利用规划,并多次组织有关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大型国际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