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的巨轮:十大工业巨头的转型之路》主要由美国10个工业企业的案例研究组成:例如,通用电气公司如何成为世界的企业,又如何因其傲慢的文化而导致终溃败;波音公司如何重新评估风险、提高利润,又不幸地失衡;丹纳赫公司如何通过不断地自我革新,避免巨大的成功所带来的隐患;霍尼韦尔公司如何渡过文化几近崩溃的难关,实现完美的转型;卡特彼勒公司如何因过于依赖预测而造成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又通过重拾基本原则而得以恢复等。通过充满启发性的案例研究和对工业巨头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来自华尔街的3位资深分析师,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宝贵的洞见,以帮助企业和管理者建立完善的运营体系,进行严格的资本配置,拥有长期、稳定的表现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本书适合企业管理者、企
成昆铁路是 三线建设 时期的重要代表工程之一,始建于1958年;1959 1969年,成昆铁路多次停工后再复工;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全线竣工运营。本书基于丰富的史料揭开了成昆铁路的神秘面纱,为读者全方位呈现了成昆铁路的建设过程,展示了其建设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及光荣事迹,展现了铁路工人和铁道兵在时代背景下的大无畏精神,歌颂了他们为我国建成工业大国不惜代价、不畏牺牲、默默付出的匠人精神、铁道兵精神;阐释了成昆铁路的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价值,进一步凸显了成昆铁路蕴含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红色基因。
是什么驱动了经济增长?凯恩斯主义者说: 需求创造供给 消费驱动生产环节;消费至关重要。而供给侧经济学学者说: 供给创造需求 生产驱动消费;储蓄和投资至关重要。谁才是正确的? 本书作者说:从长期看,当经济接近充分就业时,供给侧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CEO、企业家、资本家等商业决策者是经济的主要激活者,是他们决定何时再进行资本投资,从而扭转经济形势;政府无法依靠消费者来引领经济复苏。 作者用 总生产结构 这一概念来解释经济的运行,认为它是对经济活动的完整描述;并提出 总产值 (GO)是比国内生产总值(GDP)更为精确和完整的测量经济的指标,因为GO包括了沿着供给链直到*终消费之间的所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而GDP忽略了这些交易,仅仅测量了*终的产品和服务。GO是测量生产的所有环节中发生的开支
本书作者基于多年创业实践的思考认为:产业发展是由需求和科技两个车轮驱动的。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的需求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科技进步也明显加速,两者的共同作用,正推动着新一波产业革命的到来。作者从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未来产业发展的预见、产业发展对人类未来社会影响三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思考。
禹湘等*的这本《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实践与 创新》共分为四章,**章分析了开展国家低碳工业 园区试点的背景;第二章阐述了工业园区低碳发展的 路线图设计;第三章总结了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的 现状与前景;第四章介绍了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的 典型做法。
以往对近代上海工业或者说对近代中国工业的考察,大致可以分成:从发展的阶段性上考察,如19世纪后半叶的上海工业、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工业等;分行业、分门类考察,如近代上海棉纺织工业、近代上海面粉工业等;依照工业企业不同的产权主体考察,如晚清上海官办工业的研究、近代上海民营工业的研究等;对典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研究,如荣家企业研究、刘鸿生企业研究等。 此书在学界以前研究的基础上,对近代上海与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总体面貌以及相关的重大问题,分条线、分阶段、分问题进行了整体性、系统性深入研究,推进和加深了对近代上海工业在近代中国工业,以至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此书在史料的挖掘、问题的展开、方法的使用,以及话语的表述等方面,系统、弘敞、细致、认真,在当今海内外的同类学术著作
在过去的30年里,工业社会对能源的大量需求在未来能否继续得到保障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目前,消费型社会已经到了超过资源可持续性利用水平以及环境承载能力的地步,人们却没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到207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达到94亿,如果全世界所有人仍然以现在发达国家的人均能耗率来消耗化石燃料的话,所有可开采的常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铀和煤炭,都将会在大约20年内枯竭。我们正面临着严重的发展不可持续性问题,消费型资本主义社会巨大的生产和消费已远远超出了合理水平。《可再生能源与消费型社会的冲突》将详细说明,在当今消费型资本主义社会中,由极高的产出和消费水平引致的大量能源消耗需求,仅仅依靠新能源是难以维系的。 《可再生能源与消费型社会的冲突》由泰德·特 瑞纳编著。
本书以经济学中环境经济学、创新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和管理学中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围绕制造业企业生态创新问题展开研究,全面探究生态创新行为的前因与后果。通过探索性案例分析初步提出研究假设,在波特假说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模型拓展和细化,构建了涵盖制造业企业生态创新所有驱动因素与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
《2017-2018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蓝皮书》系列丛书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7-2018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蓝皮书》系列丛书从工业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出发,系统分析了2017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发展取碍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深入探讨了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和2018年的发展趋势。 《2017-2018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蓝皮书》系列丛书自2012年推出以来,深受业界认可,已成为行业内的重要参考文献。是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一直深耕细作并逐年不断丰富的鸿篇巨制。
......
空气没有形态,却对生命不可或缺。对于制造业来说,工业软件恰如空气,无形、无界、泛在且至关重要。本书以工业软件最重要的三类工具软件CAD、CAE和EDA为重点,兼述千差万别的行业工业软件,展现工业软件的发展逻辑,以及工业软件与制造业相伴相生而少为人知的独特形态。这里既有工程师创业家的英雄主义,也有资本的饕餮盛宴,以及政府精心设计的扶持体系,还有不露声色的企业用户反哺效应。 当前,工业软件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回归到它应有的战略位置。本书语言活泼灵动,视角独具一格,以故事化的叙事体系,全方位解析工业软件及其发展特点。它提供了一个俯瞰万山众相的角度,适合所有关注工业软件和数字化制造的人阅读。
德国提出的工业4.0风靡全球,成为全世界制造业共同关注的热点,中国也不例外。为了进一步探讨工业4.0,本书结合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从多个角度对此话题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并着重阐述了中国在工业4.0方面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了我国工业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方向、实现的方法和途径。阅读本书,就会对工业4.0有一个更直观、系统的认识。对于想轻松了解工业4.0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国家资源--清代滇铜黔铅开发研究》在历史地理的学科体系下研究清代国家资源的开发与管控,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以前人研究为基础,结合笔者的新发现,讨论清代对国家资源——滇铜的开发与管控,包括四个方面:国家需求与滇铜兴衰、清代的边疆战略与铜矿业布局、国家管控下滇铜的生产与运销、清代滇铜开发与边疆社会经济发展。中篇研究清代黔铅开发,包括黔铅开发过程、采冶特征、矿厂分布、产量波动以及运销模式等内容。下篇为清代滇铜黔铅的运输地理研究,通过分析铜铅的产销地分布和对接、运输路线和中转站点的选择、道路运输能力与铜铅分流等问题,归纳滇铜黔铅的货流状况和运输布局。
*总理在201 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在这个进程中,工匠精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br/ 罗民主编的《工匠精神--中国制造品质革命之魂》对古今中外的工匠精神进行系统阐述,使之*具时代感,并结合中国制造现状和时代特点,呼吁工匠精神的回归。作为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通俗读本,全书在文字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各章节既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内容上既普及理论知识又辅以鲜活生动的案例,增强了全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br/
本专著包括五章。章介绍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情况及其发展规律,并概要介绍外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第二章介绍广东省节能环保产业的基本现状,分析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及其面对的机遇和挑战;第三章对外节能环保产业促进政策进行调研分析,为广东省构建节能环保产业政策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第四章全面详述广东省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行政策,并对现行政策进行绩效评价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后一章对广东省节能环保产业促进政策体系进行初步的设计,为广东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促进政策。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一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保障。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来袭、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相继推出的时代背景,我国以《中国制造2025》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个十年期行动纲领,意图应对新技术革命的洗礼、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端制造业跨越式发展,促进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蜕变。本书详细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背景、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战略重点,并就规划明确的九大任务、十大领域、五大工程和八大政策进行了逐一分析,为相关领域的制造业企业从业者描绘了详细的产业环境与政策蓝图。
假如把中山大涌作为当代红木家具发展的一个标杆,那么我们或许可以将当代中国红木家具发展历史定为三十多年。在这三十多年里,中国当代红木家具却在近这几年才迈向了品牌化的转型发展之路。当传统产业被历史和思维所禁锢,当代中国红木家具的品牌化发展必须摆脱层层束缚、突破重围,当中的艰辛、痛苦、挣扎和拨开云雾的豁然开朗,唯红木人自知。 《品牌红木家具珍藏集(一)》为您记录了近两年中国红木家具产业品牌发展的成就,回顾中国红木家具产业发展历史,纵览全国各大产业基地和知名红木家具企业品牌,数十位行业知名专家带你看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崛起之路。
去提出的“改善”、“改善1.0” 于个人或职场层面的改善。之后的“改善2.0”以提高效率为主要目的,在各个职场之间多方合作的改善,“改善3.0”则与日产的戈恩改革类似,通过跨部门的知识交流达到 加深入的改善。而本书介绍的“改善4.0”将从社长等高层管理者以及现场工作人员的视角出发,站在相同的立场,首先挖掘现场、或实例中潜藏的真正问题和改善的要点。然后,点燃火种,激发所有员工的潜能,让企业的每一名员工无一例外都能拥有改善力,并充分运用这份力量,实现组织 协作型的改善,引发经营改革,在未来的时代里得以长存。 在作者所指导的企业中,通过生产现场的改善成功在不同领域开发出畅销商品,或开拓全新市场的企业并不在少数。第2章将具体阐述取得此类成果的企业事例。本书介绍的改善方法简单易懂,希望 多从事生产制造的中小
本书为武汉大学学术丛书之一,作者对世界重要能源国家的能源基本情况,能源战略和发展趋势,法律和政策体系进行综述,对个性能源制度和政策进行概括,总结和经验介绍,就能源基本法制度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对照我国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建设性思考。
《中国电力年鉴》篇目包括特载、专文、电力规划、电力生产与经营、电力建设、产业报告、科技发展与创新、国际合作、行业管理、企业文化、电力企业、地区电力、科研教育与学术团体、大事记、文献、统计资料、企业风采、附录、索引,主要反映2013年度电力行业和电力企业的概况。
成果以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企业——开滦煤矿为研究对象,择取1876至1936年为时间段,对其跨越晚清洋务运动、清末外资侵入、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时期的经营历史进行了多面向的梳理。全书共七章,内容主要涉及五个方面:(一)开滦矿史。(二)制度变迁。(三)技术进步。(四)环境约束。(五)外溢性影响。开滦煤矿的开发促进了周边地区的经济近代化,为天津、上海等城市的工业部门提供着能源支持,直接促成了唐山和秦皇岛两个近代城市的产生;矿权丧失的教训又催生了民族矿业的“现代型”成长,并促进了矿业法律的建设和政府保护政策的形成;在其长期经营的过程中还“外送”了一批管理、技术人才。 尽管是以微观经济个体为对象,本项研究却并非开滦煤矿企业全史,而是重点择与现代化事业相关者为研究内容,意在从开滦的历史中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