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货币法学问题既是一个客观问题也是一个主观问题。 从客观的角度讲,它既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也是一个主体之外的客体,不具有哲学和法学意义上的主体性。 从主观的角度讲,货币并不是自然界本身或它的衍生物,它完全是由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支付结算工具,是人类主观愿望的直接结果。 本书稿对古今中外货币法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化的总结和梳理,揭示了货币法学区别于其他法学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初步整理出了比较完整的货币法规范体系,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货币法学理论体系。
《广西资源型工业转型升级研究》是广西社会科学院2013-2014年度基础理论研究课题。主要是从理论上研究、探索广西资源型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模式、方式方法和途径。《广西资源型工业转型升级研究》通过对资源型工业的认识、广西资源型工业现状和发展历史、对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认识、广西资源型工业转型升级四个方面,从理论和认识的高度上,开展对广西资源型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研究探索。广西拥有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至今为止,资源型工业产业在广西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广西既有丰厚的资源潜在优势,资源型工业产业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广西要很好地把握、利用、保护资源,按照国家要求,推进、实现资源型工业转型升级,有效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健康发展。
本书作者汪泽,曾任中华商标协会副秘书长,《商标法》第三次修改起草小组成员,在《中华商标》、《知识产权》、《电子知识产权》、《中国专利与商标》、《智慧财产权月刊》等杂志发表论文六十余篇。作者从事商标工作的二十年,见证这二十年来,中国商标法律在理论、制度和实践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和逐步现代化。本书收录作者近十年来对这些问题思考形成的部分文字,阐述了商标的含义、起源、分类、功能以及商标法的历史、作用、原则等基础性理论问题;围绕我国商标法,从商标权与商标专用权辨析,类似商品的判定,商标在先使用抗辩等方面深入阐述商标法律制度体系;结合实践,探讨商标法律制度发展中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